刘长江 刘亚静 宁佳 张岳雯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给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代谢综合征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二者常合并存在,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2,3]。目前,他汀类降脂药物是治疗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疾病进展,但并不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4]。本研究初步观察了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改善治疗效果提供了一定思路。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乐亭县医院内科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38例;年龄47~74岁,平均(61.77±4.31)岁。入组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文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心绞痛典型症状,且冠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代谢综合征纳入标准:①TG>1.7 mmol/L,HDL-C<0.9 mmol/L(男)或1.1 mmol/L(女);② SBP>140 mm Hg,DBP>90 mm Hg;③FBP>5.6 mmol/L。
1.2.2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③长期服用降脂药物、胰岛素治疗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钙(阿斯利康公司),10 mg/次,1次/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30 mg/支,批准文号20090353),静脉滴注,30 mg/次,2次/d,疗程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HOMA-IR)、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
1.4.1 标本采集: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80℃保存备用。
1.4.2 血脂: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HDL-C、LDL-C。
1.4.3 血糖:采用血糖仪测定FBG、2 hPG;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FINS;采用稳态模型计算HOMA-IR。
1.4.4 血液流变学:采用血液黏度计量仪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
1.4.5 凝血指标:采用血凝仪测定PT、APTT、FIB。
1.4.6 血管内皮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T、NO。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ET、NO水平。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血液检测代谢指标控制良好;有效:临床症状、心电图、代谢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效:胸痛等临床症状无缓解,心电图、代谢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5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联合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18%(10/55)、7.27%(4/55),联合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783,P<0.05)。
2.3 2组血压比较 2组治疗前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SBP、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血压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SBPDBP对照组 治疗前142.63±13.3390.74±9.23 治疗后133.51±10.77*84.47±8.28*联合组 治疗前145.92±14.0992.36±9.45 治疗后125.24±8.83*#78.83±8.8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血脂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HDL-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TC、TG、LDL-C、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TCTGLDL-CHDL-C对照组 治疗前6.62±0.942.89±0.384.67±0.660.81±0.11 治疗后4.58±0.65*1.95±0.28*2.78±0.35*1.03±0.14*联合组 治疗前6.59±0.882.85±0.354.61±0.600.77±0.10 治疗后3.77±0.59*#1.22±0.18*#2.00±0.28*#1.32±0.2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血糖、胰岛素抵抗比较 2组治疗前FBG、2 h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BG、2hPG、FINS、HOMA-I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FBG(mmol/L)2 hPG(mmol/L)FINS(mU/L)HOMA-IR对照组 治疗前7.69±0.8812.14±1.7419.33±2.376.52±0.78 治疗后6.92±0.71*9.50±1.00*16.25±2.21*5.08±0.63*联合组 治疗前7.65±0.8311.96±1.6318.98±2.326.49±0.73 治疗后6.04±0.57*#8.17±0.95*#13.32±1.87*#3.75±0.4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组别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对照组 治疗前6.25±0.849.89±1.033.99±0.464.67±0.52 治疗后4.47±0.71*7.34±0.85*2.07±0.34*4.01±0.45*联合组 治疗前6.26±0.8010.00±1.143.89±0.384.58±0.47 治疗后3.22±0.43*#4.26±0.39*#1.76±0.20*#3.12±0.34*#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7 2组凝血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P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T、APT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FIB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组别PT(s)APTT(s)FIB(g/L)对照组 治疗前10.79±1.4219.66±2.574.67±0.56 治疗后12.98±1.56*25.01±3.32*3.55±0.48*联合组 治疗前11.56±1.5520.80±2.684.83±0.72 治疗后15.23±1.94*#28.79±3.92*#2.71±0.3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8 2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组治疗前ET、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E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NO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组别ET(ng/L)NO(μmol/L)对照组 治疗前150.48±9.8535.89±4.67 治疗后129.75±7.42*55.24±6.23*联合组 治疗前153.09±10.6538.12±5.06 治疗后90.23±6.89*#79.21±8.6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管腔狭窄、闭塞及心肌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心脏射血能力下降及舒张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猝死。近年来,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这些危险因素往往合并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称之为代谢综合征。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不仅发病率更高,并且代谢异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
件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显著增加[5,6]。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善代谢异常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环节,对于控制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7]。
他汀类调脂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线治疗药物,能够抑制肝脏羟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直接抑制胆固醇合成,还能够激活肝细胞LDL受体促进LDL-C的清除,从而发挥降脂、降压及心血管保护作用[8,9]。瑞舒伐他汀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他汀类药物,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在降低TC、LDL-C水平及治疗冠心病方面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然而,有报道提出冠心病合并代谢征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原因可能在于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不仅影响药物对TG、HDL-C的改善作用,也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10,11]。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炎、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12]。近年来有报道发现,依达拉奉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13,14]。然而,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治疗方面目前笔者所见报道尚少。
本研究对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81.82%,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18%、7.27%,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且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在代谢指标方面,2组治疗后TC、TG、LDL-C、SBP、DBP、FBG、2 hPG、FINS、HOMA-I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较单用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更有效的纠正糖脂代谢紊乱,降低血压,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研究表明,血栓形成及斑块破裂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而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异常激活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均参与这一过程,且与预后密切相关[15,16]。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E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T、APTT、NO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证实联合用药能够从多途径、多靶点改善代谢指标,延缓病情进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更有效的纠正糖脂代谢紊乱,降低血压,同时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本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