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徐晔春
手参(通称为手掌参) 为药食同源植物,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在西藏等地民间常用作滋补品,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需求也不断增加,在原生地,由于利益使然,大多采用灭绝式的采挖,基本见不到成片的植株,手参的应用部位是块茎,因此采集方式均为致死性的,往往导致一个种群全部毁灭,影响了种质资源的交流,同时人为活动如森林砍伐等的干扰也是导致手掌参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如果不进行干预,手参在某些地区可能走向濒危或灭绝。在原产地,应联合科技人员进行攻关,严格禁止采挖野生植株,利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做到永续利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手参植物。
植株高20~60 厘米。块茎椭圆形,肉质,下部掌状分裂,裂片细长。茎直立,圆柱形,其上具4~5 枚叶,上部具1 至数枚苞片状小叶。叶片线状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带形,长5.5~15 厘米,宽1~2(~2.5) 厘米,先端渐尖或稍钝,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圆柱形,花粉红色,罕为粉白色,唇瓣向前伸展,宽倒卵形,前部3 裂,中裂片较侧裂片大,三角形,距细而长,狭圆筒形,下垂。花期6~8 月。
产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海拔265~4700 米的山坡林下、草地或砾石滩草丛中。朝鲜、日本、俄罗斯也有。
植株高17~35 厘米。块茎卵状椭圆形,肉质,下部掌状分裂,裂片细长。茎直立,较粗壮,圆柱形,其上具3~5 枚叶,上部具1 至数枚苞片状小叶。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4~16 厘米,宽(2.5~)3~4.5 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圆柱形,花紫红色或粉红色,极罕为带白色,唇瓣向前伸展,宽倒卵形,前部3 裂,中裂片较侧裂片稍大或等大,三角形,距细而长,狭圆筒形,下垂。花期7-9 月。
产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南部、湖北西部(兴山)、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至南部,生于海拔2800~4100 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下和高山草地中。不丹、印度、巴基斯坦也有。
植株高23~55 厘米。块茎椭圆形,肉质,下部掌状分裂,裂片细长。茎直立,较粗壮,圆柱形,其上具3~5 枚叶,上部常具1~2 枚苞片状小叶。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4.5~10 厘米,宽1.2~2.3 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圆锥状卵形或圆柱形,花粉红色,罕带白色,唇瓣向前伸展,宽倒卵形,前部3 裂,中裂片三角形。花期6-7 月。果期8-9 月。
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至南部,生于海拔3500~3800 米的山坡杜鹃林下或山坡岩石缝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