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艺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云南 昆明 650118)
静脉输液具有侵入性,多数老年患者因对输液缺乏认知,导致其存在恐惧心理,且配合度较低,故加大了门诊静脉输液管理难度,故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对提高门诊输液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1]。本研究以160例老年患者为例,旨在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到本院门诊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液管理的不同分为常规管理组(n=80)、精细化管理组(n=80)。常规管理组:42例男、38例女;平均年龄(66.87±7.29)岁。精细化管理组:45例男、35例女;平均年龄(67.88±7.31)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常规管理组行常规输液护理管理,如确保输液环境良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则输液、输液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输液不良反应等。精细化管理组性精细化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输液前精细化管理。护理人员对注射单进行仔细核对,询问患者或其陪同人员患者是否存在相关药物使用史或过敏史,注射单核对正确后,对药品进行准确编号,再填写输液卡、巡视卡,将其放入对应的注射药品筐中,并将其放于输液区,指导患者输液。(2)输液中精细化管理。护理人员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输液药物等信息后进行无菌消毒后注射针穿刺,穿刺期间保持动作轻柔,安抚患者的情绪,注意调整药品注射速度与拔针速度。输液期间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以便及时处理不良反应。(3)输液后精细化管理:输液结束后,细心叮嘱患者对静脉穿刺点进行充分按压。(4)医院定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定期培训考核的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风险意识及工作积极性。同时,医院可成立安全管理小组,专门监督门诊输液室的输液问题,每周进行问题汇总,不断完善门诊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精细化管理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 1.2 5%)、护理满意率(97.50%)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71.25%)、(82.50%),其不良事件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3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门诊输液管理效果对比[n(%)]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导致门诊部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静脉输液管理难度。门诊输液室属于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患者多、护理人员多的特点,故该科室的管理难度相对于其他科室较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造成不良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治疗安全性、有效性[2]。精细化护理管理是一种现代化新型管理模式,应用至门诊输液室管理中,既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又可提高输液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管理方法[3]。
本研究将16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即精细化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在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分别实行精细化护理管理、常规护理管理,结果显示精细化管理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提示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与以往临床经验一致,不仅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还大大减少了不良事件。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仅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还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服务意识,整体增强了门诊输液的安全性,值得推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