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隽妮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海 201299)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孕期母婴保健工作亦不断完善,但高达87.1%的孕妇及家属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认为孕期营养越佳越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致使孕期体重无节制地增长,进而加大巨大儿(胎儿出生时体重≥4000 g)的发生机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1]。自我管理又称为自我控制,主要是指个体利用内在力量改变自己的行为及思想的策略,注重的是个体的自我约束与激励的力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2]。本次研究对150例在医院定期产检并收治入院分娩初产妇给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孕期体重自我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定期产检并收治入院分娩的3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35岁;单胎妊娠;临床资料完整;初产妇;言语沟通能力正常;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易除标准:多胎妊娠;过期妊娠;早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既往有内科系统病史;精神障碍类疾病。300例初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6.58±1.58)岁;建册时BMI为19.82~25.85 Kg/m2 ,平均(22.56±2.56)Kg/m2。将300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0例,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较均衡,P>0.05。
对照组给予传统产前指导及孕期体重管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又联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重自我管理,具体如下:
1.2.1 成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孕期体重管理小组
成立一支妇产科经验丰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孕期体重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理部主任以及门诊4名相关责任护士组成,其中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对孕期体重管理计划的统筹安排、具体方案的制定和主持相关培训,同时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责任护士负责全面收集孕妇资料,并落实实施项目,告诉孕妇孕期体重自我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取得孕妇配合。在本次研究开始前,小组成员接受系统化的孕期体重管理知识培训,熟练使用各种软件,并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1.2.2 落实体重自我管理计划
由护理部主任创建孕妇健康微信群,邀请孕妇扫码加入微信群,责任护士定期在群内推送一些与孕期体重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为孕妇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要求孕妇在建卡起每周固定时间晨起空腹穿睡衣状态下监测体重一次,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体重日记本上,形成体重曲线,方便产检医生观察,此外需指导孕妇使用手机软件记录,起到补充监督作用,自动提示体重管理情况。
1.2.3 针对性体重管理指导
孕妇首次建卡产检时,责任护士根据其BMI值初步拟定孕期体重管理计划,对孕前BMI值处于19.8-26的孕妇,要求其孕中期每周增长0.14kg,责任护士每周通过微信了解孕妇的体重变化情况,对于体重管理不佳者,通过微信给予一对一指导和解答,不断调整管理计划,督促孕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确保孕妇的体重增长达到标准范围。
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
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巨大儿发生率通过[n(%)]表示,行x2检验,出生体重通过±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s)
表1 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s)
组别 n 出生体重(Kg) 巨大儿[n(%)]实验组 150 3.14±0.42 4(2.67)对照组 150 3.94±0.72 26(17.33)x2/t 5.566 17.926 P 0.018 0.000
孕期的体重增长是衡量孕期营养状态的主要指标,多数孕妇由于对孕期体重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孕期营养过剩现象越来越严峻,不但会造成产后肥胖,同时还会加大巨大儿的发生机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3]。有研究表明[1],加强孕期体重自我管理,实时监控孕期体重,合理制定孕期营养结构与运动计划,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实验组给予线上线下相结合孕期体重管理后,实验组的出生体重显著轻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巨大儿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3%,P0.05。以往传统的孕期体重管理一般以线下管理为主,产检时由医生根据孕妇的体重变化,评估其体重增长是否标准,再为其制定相应改进计划,但孕早中期时每月只产检一次,单纯依靠线下管理难以达到督促作用,体重控制并不理想。研究中我们联合采用线下管理,邀请孕妇扫码加入微信群,责任护士定期在群内分享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并通过微信每周评估一次孕妇的体重变化,为其实施持续性监督、指导,有效规范孕妇行为,使其体重增长处于标准范围。
综上所述,对孕妇给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孕期体重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