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佳昱,崔 萍*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 201204)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VTE)和肺栓塞(PE),据报道妇科手术后VTE的发生率为0.02%~2.26%[1]。妊娠过程可进一步增加产后发生VTE的风险, VTE分为无症状性和症状性VTE,近年VTE指南着重强调症状性VTE[2]。本研究采用血栓专项护理观察常规护理和血栓专项护理两组患者的围产期症状性VTE发生率,从而探讨采用血栓专项护理对预防剖宫产血栓栓塞症的价值。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剖宫产患者1237例,纳入标准:(1)符合剖宫产手术指证;(2)自愿选择剖宫产手术;(3)完成手术知情同意书;(4)单活胎。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器官病变;(2)明确存在出凝血障碍疾病;(3)患者或家属无法良好配合临床诊治;(4)多胎妊娠;(5)术前筛查存在VTE。一般资料见表1。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产检、宣教剖宫产流程和常见并发症、科普围生期健康知识、了解和疏解产妇情绪、观察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产妇饮食/新生儿喂养等护理措施。
1.2.2 血栓专项护理
血栓专项护理除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外,增加:(1)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3],(2)个体化血栓宣教,(3)根据血栓风险分级制定VTE机械或配合药物VTE预防及术后早期康复。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aprini评分和D二聚体检测。根据Caprini评分赋值分为4组,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超高危≥5分,并制定VTE物理或物理+药物预防方案。所有术后出现下肢水肿症状者,予下肢DVT超声检查甚至心电图和肺部CTA等检查。进行个体化血栓专项宣教:鼓励患者术前进行咳嗽、深呼吸锻炼,术后早期下床功能锻炼。血栓高危者行下肢超声筛查,使用气压静脉泵和药物预防VTE,对患者进行睡眠、饮食、营养等多方面评估,术后专项护理组护士指导产妇功能锻炼。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变量正态检验并采用“±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频数、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包括t检验与方差分析。
本研究常规护理组546人,血栓专项护理组582人,两组患者年龄、胎次、合并症、Caprini风险分级、D二聚体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1)。
表1 常规护理组和血栓专项护理组基本情况
表2 常规护理组和血栓专项护理组VTE术前评估和术后症状性VTE发生率[n(%)]
常规护理组和血栓专项护理组术前的VTE风险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症状性VTE发生率分别为1.46%和0.17%(P<0.05)。血栓专项护理组的VTE和DVT发生率均较常规护理组显著降低(表2)。
产妇随孕周的增加VTE发生率升高,剖宫产又是VTE的危险因素[1-3]。VTE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两者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近年越来越多证据显示症状性VTE的重要性[4-5]。本研究聚焦常规护理组和血栓专项护理组的剖宫产术后症状性VTE发生率,分别为1.83%和0.34%。本研究排除了术前筛查证实已经存在的VTE患者(4例),这也会导致VTE发生率统计结果的改变,需要读者注意。
目前Caprini评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VTE风险评估和预防[3],本研究也采用Caprini标准对产妇进行评分并采取不同层次的护理和VTE预防措施。剖宫产、产后大出血、产褥期卧床时间大于72 小时、糖尿病、吸烟史、服用避孕药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水平的升高等都可能是围生期孕产妇DVT 形成的危险因素[6]。
本研究显示针对性的血栓专项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围产期VTE的发生率。文献报道采用包括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等多种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均可以在VTE的预防和诊治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7]。作者认为环环相扣的血栓专项护理对降低剖宫产VTE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对VTE高危风险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宣教,然后是VTE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后以护士长为组长的血栓专项护理督查作为制度保障,这样的计划-执行-督查制度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患者的VTE。
本研究是单中心队列研究,可能存在患者选择和入组偏倚。研究中症状性VTE的诊断有赖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先行识别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然后用辅助检查证实,不是开展每个患者VTE血管超声筛查,导致VTE发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