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晴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 新沂 221400)
预见性护理是护士对患儿进行的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能够提前预知护理时存在的风险,并且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护患满意度。在早产儿中,颅内出血比较常见,患儿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与多种围产期高危因素有关,病情较深的可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若是能够使患儿的颅内压与脑血流稳定,减少“涨落”症状出现对预防颅内出血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在早产儿颅内出血患儿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早产儿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婴27例,女婴23例,胎龄为31.8~34.8周,出生体质量为1675~2026kg;出生时,共有35例NRDS,5例肺炎,8例轻度窒息,2例中度窒息。试验组男婴30例,女婴20例,胎龄31.9~34.5周,出生体质量为1474~1986kg,出生时共有30例NRDS,8例肺炎,6例轻度窒息,6例中度窒息。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体温护理、病情观察,保持患儿头部中位线。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1)早产儿在出生一周内肝功能发育不完善,凝血因子低,血管壁脆弱,如果出现窒息或有产伤情况会使患儿发生出血。所以,尽早对围产期保健与监护高危因素进行坚持并尽早发现围产期窒息,及时纠正,同时提高产科复苏技术。(2)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一大原因是脑室内出血,大多发生在出生72小时后,恶化速度快,可使用10mg苯巴比妥,12小时一次,共2次,之后给患儿口服5mg/kg·qd。(3)疼痛会增加患儿的心率、血压,使患儿出现恐惧或焦虑。据有关报道得出,静脉穿刺是住院患儿最大疼痛刺激来源,对于出生体重比较低、重度缺氧与窒息的患儿,在入院之后,建立常规的连续性PICC静脉通路,直到出院为止。注意评估患儿病情与心理,将PICC目的告知患儿家长,做好PICC维护。(4)对患儿输液量与输液速度进行调整。避免输液过多,诱发脑出血。并用微量泵进行输注,且对药物输液质量进行严密控制。若是为患儿输注碳酸氢钠纠酸时要注意将输液速度维持在1mmol/(kg·min),若输入速度过快,患儿可能会出现CO2增多,脑血管舒张,脑循环产生被动压力,增加发生颅内出血的几率。(5)严密观察病情。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奶食、精神、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动脉血压等进行密观。(6)维持体温稳定。若患儿体温过低可因寒冷造成损伤进而产生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等并发症。因此必须提前预热新生儿用物,同时将其置入远红外辐射台,并用保鲜袋包裹,减少散热;其次立即送往NICU,在转运过程中也要注重体温护理。(7)保护脑功能。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患儿服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减轻脑重症等症状,延缓脑组织进一步损伤。
针对患儿的出血发展过程,按照Paoile分度法将出血分为4度。I度:脑室管膜下发生单纯基质出血,或是脑室内出现少量出血;II度:脑室内进入血液;III度:脑室内出血并且血液随着脑室逐渐扩大;IV度:脑室扩大,半脑室出现旁白质损伤或者出现出血性梗死。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x2检验,数据结果以百分率(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均数差表示,(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头颅B超结果显示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早产儿出生后24小时发生颅内出血率明显降低,并且在72小时后I度颅内出血发生率没有增加,II度颅内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试验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表1可知,试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头颅B超结果显示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差异显著时P<0.05。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概率(±s)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概率(±s)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脑疝 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发生概率试验组 50 1 0 0 1对照组 50 2 3 4 9 x2 7.1111 P 0.0076
早产儿颅内出血比较常见的是脑室周围出血,这种出血情况一般在早产儿出生后72h内发生,小部分在早产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发生。大部分早产儿脑出血治愈后会留下后遗症,一般表现为:痉挛性肢体瘫痪、运动障碍。
预见性护理比较适合用来判断出诊或刚刚入院的患儿,是院内后续护理的出发点,主要评估患儿现有的或潜在的护理危险、患儿身体状态、病情,以便更好地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早产儿颅内出血患儿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使患儿发生颅内出血几率减少。
将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在患儿身上,例如:坚持围产期保健与监护高危因素、对患儿颅内出血进行药物控制、尽量减轻患儿疼痛感,对患儿输液量与速度进行控制等方法使患儿颅内压与脑血液稳定得到维持,波动减少,从而使患儿颅内出血减少目的得以实现。
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头颅B超结果显示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早产儿出生后24小时发生颅内出血率明显降低,并且在72小时后I度颅内出血发生率没有增加,II度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试验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差异显著时P<0.05。
综上所述,对早产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使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几率得到减少,死亡率与伤残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