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霞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着重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旨在“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加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与传统新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了任务指令,写作也更有针对性,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套作和宿构,从而达到考查的目的。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由材料与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一般是争议性较大,具有真实性、对立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述性事件,如2015年全国Ⅰ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材料取材于新闻事实,兼具争议性、真实性和对立性,呈现多层级发展态势,可讨论的空间很大,留给考生充分的发挥余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若出现了争议(如上题),在审题时便要抓住双方争议的焦点(老陈高速接电话或小陈向警方举报父亲或警方将举报公开),并围绕此焦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若为其他类型的材料,审题方法、过程与传统新材料作文类似,此不赘述。
写作要求由两部分构成:任务性要求与警戒性要求。警戒性要求主要是指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之类的要求,与写作关系不大。而任务性要求很重要,它规定了考生的写作任务,只有紧扣写作任务完成写作,才算切合题意,如果偏离写作任务,就属跑题。那么,这些要求通常有哪些呢?
1.内容要求(内容驱动):规定写作内容。
2.思维要求(思维驱动):规定写作的思维方式。
3.对象要求(对象驱动):规定写作的阅读对象。
4.体式要求(体式驱动):规定写作的文体。
下面以2017年全国Ⅰ卷写作要求为例进行说明: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该写作要求中“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属于警戒性要求,其余文字属于任务性要求。任务性要求中,“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是内容要求;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聯”是思维要求,考查的是关联(因果、条件等)思维;“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是对象要求;“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自拟标题”是体式要求。
综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不仅要审材料,还要审要求,特别是任务性要求。因此,考生在审题时既要有材料意识,也要有任务意识,要从整体理解材料,摆脱抠关键词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惯性,在全面梳理并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审清任务要求。写作时,要有强烈的“任务完成”意识,不能脱离“任务”,行文中要习惯于引述任务材料,论述时尽量与材料关联起来,增强说服意识和说理的针对性。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
虽说文无定法,但考场作文有其特殊性,还是要做到尽量规范。梁启超先生说过:“孟子说得好,‘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世间懂规矩而不能巧者有之,万万没有离规矩而能巧者。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可见,“规矩”是很重要且能够教的东西。就作文而言,这“规矩”应该就是结构模式了。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路结构有一个大致的框架,这个框架为:
1.引——简引材料,明确态度或提出观点。
2.议——就事论事,分析原因。
3.联——联系类似,阐明影响。
4.结——寻找对策,劝勉呼吁。
“引”,是引述材料,属于作文的开头部分,要善于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有针对性地引述。根据材料性质采取不同的引述方式:叙述性材料应概述,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做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此外,作文的开头部分还要在“引”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是针对材料作深入分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与传统新材料作文写作最明显的区别就体现在这一环节。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必须根据任务要求对材料展开充分透彻的分析,将事件发生的契机、过程、影响等及行为动作产生的动机、前因后果进行深入探析,做到“就事论事”“就事论理”。
“联”,是联系现实,联系类似。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或人类社会。反正对比,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
“结”,是总结全文,解决问题。或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或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对策,将论证更深入一步。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论证分析
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一般具备五个特征:结构严谨周密、论据典型新颖、内容充实丰富、说理深刻透彻、语言有表现力。其中,“说理深刻透彻”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来说,显得十分重要,特别能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但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个难题。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说理深刻透彻呢?因果分析法是一种易于掌握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因果分析法,是在列举事实(先将该事实看成结果)的基础上,沿着“为什么”的思路,对事实中的行为,探求其根源,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然后,再从此事实行为(再将该事实看成原因)出发,沿着“怎么样”的思路,往后推求其产生的结果,正面的事实行为谈其意义,负面的事实行为论其危害。如下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在此作文材料中,观众的行为有:无视提醒、不停拍录、恼羞成怒,先将这些行为看成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探求原因:是不顾他人,罔顾文明,素质低下的表现;再将这些行为看成原因,沿着“怎么样”的思路推求其产生的结果(负面的行为论其危害):对其自身而言,难免成为冷漠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对社会而言,会让社会变得混乱无序,影响和谐稳定。
再来看某同学写的以下文段:
观众为什么“顶风冒死”摄影录音?归根结底是喜爱这个演出,否则为何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因此,爱乐的处理方式太过强硬,丢了观众的面子,还极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场子。
然而为什么即使采取如此强硬的手段,大陆观众仍是屡教不改呢?我想原因一言难尽。摆在首位的,便是观众对艺术的尊重程度,或是认识程度较低,对艺术与娱乐的概念,观众混为一谈不作区分。在台湾或是西方发达国家,交响乐被视作神圣庄重的高雅艺术,观众大多是了解并真心热爱交响乐之人。他们不觉得曲高和寡,愿意用安静聆听的方式尊重音乐和音乐家们。然而大陆观众中,这样的知音比重恐怕不会太大。有多少人是冲着“台湾爱乐乐团”的冠帽而去,又有多少人是为在门面上“提升”自己而来。他们或许觉得悦耳动人,却不会意识到交响乐和演唱会的区别。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娱乐,娱乐就该记录下来与朋友分享。
该文段既分析了观众“摄影录音”的原因:出于对演出的喜爱,也分析了观众“屡教不改”的原因:对艺术的尊重或认识程度较低,将艺术与娱乐混为一谈;而对爱乐乐团的行为则推求了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丢了观众的面子,还极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场子。通过运用因果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论证一步步推向深入,使得说理透彻而又深刻,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是一门需要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艺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同学们要重视平时的作文训练,在立足材料整体、明确任务要求的基础上,规范行文,明辨是非,多维说理,做到既“言之有序”,又“言之有物”,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