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户
好多成功学鸡汤导师说:活出精彩的人生,首先要有坚定的三观,随波逐流只能沦为平庸。可我惨痛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三观这东西,最好不要过于坚固,否则,于自身、于周围之人,都不算有益。
上周,一家人坐在桌子前吃饭,我叮嘱爸妈注意新冠病毒防护:一是尽量冲马桶时盖上盖子,二是进门一定要用洗手液洗手。
老妈听了连连点头,我爸却一脸鄙夷:“盖马桶?这是什么操作?专家说了,病毒会通过下水道传染是谣言,不可信。”
我于是细细给他科普:“虽然这件事情现在没有证实,但只要一个动作的改变,就能免除后患,岂不划算。再说,即使没有新冠,医生也建议冲马桶要盖盖,可以免除脏东西污染洗手间的其他地方,冲水时可以把污染物带起来十米高呢。”
我说完后,老爸仍是一副非常不屑的模样。我知道他肯定没被说服,于是在各大微信公众号搜寻文章,建议他冲厕所盖马桶盖。我辛辛苦苦搜集一波资料发到家族群,他给我来一句:“不是钟南山说的话我可不听。”令人又好气又好笑。
于是我想以身作则,自己先行动起来,每次冲水盖上马桶盖,看他有何反应。谁知他依旧我行我素,每次都开盖冲水。
老妈告诉我:“你要知道,你爸这个人啊,他觉得麻烦的事情都是扯淡、偽科学,他觉得对的事情都是专家之言。”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爸已经是“三观闭塞”晚期了。
对一件事情的认知,不考虑提供的论据是否充分,而是从自己已有的认知出发,判断这事儿和自己三观合不合。这本质上,是一个人能否不断协调自己已有经验与周围的新环境,找到平衡的支点。理想状态是,我们判断事情时,不过分仰仗自己的经验,而是能有效听从他人建议、获取新的信息。
我有个朋友,不到三十岁,年纪轻轻,可和他聊天,不出三句,就会发展成“体制内工作好”“女孩要当老师”“找个好人嫁了”“谁谁谁又赚了多少钱”等。和你聊到其他人吧,张口就是头衔、职称、工资、级别。一回论起我们共同的一个朋友,我说:“小雨过得可自在了,不结婚不生小孩,赚到的钱都给自己花。”他马上说:“小雨,工作这么久,级别还是不高,以后没老公小孩,临终就知道后悔了。”我白眼几乎翻到天上,忙以有事为由逃离现场。我后来一见到他,就绕道而走。
我以前总觉得学无止境这话,有点鸡汤成分。见识了我这朋友以后,竟深以为然。人,千万不能在还该接受新知时,就封闭了自己的三观。以自己坚固的三观为傲,就有如别人说你少年老成,你还当是夸奖,以为他赞你成熟,谁知人家心里想的是“长得真着急”。
退一步说,就算你觉得三观坚固是好事,觉得三观坚决不可以被改造,可以,一个人去增长新知,并不影响他对三观的坚持啊。而始终保持求知和开放的态度,恰恰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