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0-06-12 11:48郝霄鹏
知识文库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思想

郝霄鹏

众所周知,高校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处理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见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更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综合德育资源体系,因此促进中华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积极探索中华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对高校教育的发展就有重要意义。

1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二者彼此之间相互包含相互促进。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定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探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建立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许多传统理念都能够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的教育意义,从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传统理念的理解中,可以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熏陶,从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理念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调查结果,现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2.1 了解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但深度与广度不足

从对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来看,大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其涉及的范围较大,种类较杂,尤其在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虽然在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理解和选择时,学生们都能够将正确的传统文化知识选择出来,但如果继续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调查,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并不到位,例如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涵等等,大学生们对其的概念并不知晓,因此可以得出,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并不全面,对知识点的掌握缺乏深度和准确度。

2.2 对传统文化认同感较高,但在传承方面存在问题

当今大学生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孩子占据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侧面反映出在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关于传统文化较为正确的教导,当今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充满感情和热爱。但是当前西方文化的进入,对我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挑战,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世界经济都在快速地发展,同时世界文化在学生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就存在了一定的危机。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育人的基本路径

3.1.1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指导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正直品格和素质的培养。高校在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带入到思想政治课程当中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不断发展。

3.1.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每一个专业的成立,都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是一种比较隐蔽的传承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发扬。所以,在高校教学中,应认真设计专业课程的每个环节,尽可能多的将专业课程环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抓住每一个能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知识的双重进步。专业课教师应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案例,提高自身水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

3.1.3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通识课程

大学生的通识课程的成立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之外,还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以及综合能力的高低等都来自通识课程的培养。结合通识课的特点和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其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依然能够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力量。

3.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育人的基本路径

课堂上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必须应用到实践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学到手,鼓励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实践当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觉地加入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要時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设计实践课程时只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更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2.1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的内容设计

高校应鼓励大学还是能走出校园,切身体会一下社会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感受一下传统文化底蕴为我们带来的影响,能够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从而激发大学生主动加入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当中去。

3.2.2 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的平台建设

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就必须加大对大学生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力度,使得高校大学生应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积极开辟红色教育基地,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以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育人的基本路径

3.3.1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课堂文化

大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那么若想要进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就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教育基础,在进行对大学生的培养时,除了教会学生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尊重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

3.3.2 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校园发展历史、校风校训等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使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可通过校园设计来影响人们,将校园里增添一些具有传统文化设计视觉元素,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始终萦绕在学生周围。

3.3.3 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除了是对大学生正确的教导,还有一点就是师资力量的水平。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是保证人才培养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人,高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水平,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加强对其育人精神、服务质量的细节培养,切实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3.4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育人的基本途径

3.4.1 打造符合大学生特点的优质网络作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授课以及普及,那么就应该加强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围绕传统文化,设计各种符合对学生身份的网络作品,可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将传统文化活动做好,可通过创办传统文化主题的网络节目,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4.2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队伍

高校应加大对网络教育的重视力度,发挥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新媒体运营的的建设力量,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加入到队伍当中来,发挥大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4.3 培育大学生网络新媒体道德素养

高校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力培养学生的网络新媒体道德素养,利用网络媒介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新时代下生活的大学生,必须对传统文化保持热爱、尊敬和传承,保持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始終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阿吾(一首)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