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尚钦明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于高校数学教学来说,应当更加高度重视教学模式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数学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从当前高校数学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教学模式创新,而且也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优化和完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数学教学效能性不高的问题,甚至很多学生对数学具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因而,应当着眼于更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积极探索高校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努力使高校数学教学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进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实现突破。
1.1 高校数学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高校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一定要在创新数学教学理念方面下功夫,但目前个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直接导致数学教学整体水平受到影响。有的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还没有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在应用“思维导图”方面不够到位,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缺乏针对性;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将“对分课堂”应用于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诸多方面不够到位,无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应用。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具体的过程中过程中缺乏运用各类平台和载体的有效性,“问题驱动”式教学仍然没有得到科学、全面、系统应用,同样会制约数学教学有效性。
1.2 高校数学教学机制缺乏创新
由于高校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直接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甚至出现了诸多“学困生”,因而需要构建科学的教学机制,但目前些教师在这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比如有的教师不注重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不够到位,特别是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有的教师不注重将“合作学习”应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同时在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方面也做的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数学思维也相对比较薄弱。高校数学教学机制缺乏创新,也表现为个别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科学、合理、有效应用,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机械化特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1.3 高校数学教学载体缺乏创新
从当前高校数学教学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也表现为教学载体缺乏创新,特别是很多教师不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 教学工作,“互联网+教育”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教学仍然比较薄弱,进而使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不高。有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多媒体PPT、“微课”、“慕课”等广泛应用于教学体系当中,同时也不注重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 ,很多时候都只是教学内容的“重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不够到位。有的教师尽管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信息化教学与发挥自身作用的关系,导致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不强,甚至存在“机械化”的现象,同样会制约高校数学教学的深入开展,需要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1 创新高校数学教学理念
在开展高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升到战略层面,更加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将“教、学、做一体化”纳入到高校数学教学当中,比如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公式、定理教学过程方面,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除了教师要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之外,也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可以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进一步强化教学领域的拓展,特别是要运用各类平台和载体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比如在开展“数理统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问题驱动”思想,借助多媒体PPT和“三维动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量统计”的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具有重要引导性。
2.2 创新高校数学教学机制
要想进一步提高高校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构建更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机制,特别是要灵活应用各类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使其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渗透性和互动性,力求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比如在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更具有科学性,可以将“思维导图”与“问题导向”模式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图表的方式进行,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并且留有一定的“问题空间”,使学生既学习相关知识,而且也对用法以及认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机制创新,还要更加高度重视运用多元化和系统化的方法与策略,特别是要更加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比如在开展“复变函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半段时间对与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后半段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要求每个小组开展“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等等。
2.3 创新高校数学教学载体
对于高校数学教学来说,要想更有效的引领学生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还要大力推动高校数学教学载体创新。要更加高度重视“互联网+”教学载体的应用,特别是要着眼于推动互动式、探究式、趣味化教学的有效融合,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数学教学当中,同时还要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的深度整合,努力使学生探究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培养。比如在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PPT技术进行科学设计,并采取动画制作、演示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理解和认识“数学建模”。推动高校数学教学载体创新,还要创新应用“微课”作为引领学生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将“分类教学”与“微课”进行有效结合,制作具有层次性、引导性、问题化的“微课”课件,并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等等,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大力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和发展,才能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当前高新数学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看,个别高校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有效性不高、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更为突出,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改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在创新高校数学教学理念、创新高校数学教学機制、创新高校数学教学载体等诸多方面努力,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努力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通识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