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2020-06-12 11:48杨萌
知识文库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院校比赛高职

杨萌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事业,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高职院校均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这是高职院校迎来的机遇也是挑战。但因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本科高校起步较晚,在实际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述,并提出对应措施。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所在,是高职院校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校的就业压力,也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会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趋势。目前,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上面临了以下共性问题:

1.1 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解甚少,激情不足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自身与创新创业关联不大,并且认为创新创业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即使学校组织创新創业讲座,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学生也只是凑人数,走过场,参与度低,更别说仔细思考讲座内容,花心思在创新创业论文和发明专利上了。这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趋势,如果不积极锻炼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升自我修养和综合能力,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1.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势必需要一批具备专业素质过硬、理论教育扎实、实践经历丰富的老师作为教育保证。而目前,高职院校能够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辅导员、教学教辅人员、行政人员。这部分老师偏年轻化,部分是刚从一个大学校园毕业,就踏进另一所学校任教,由学生过渡到老师的角色无缝连接,他们可能没有任何企业任职的经验,同时所学专业或许跟创新创业也没有任何关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部分老师往往都是纸上谈兵,拿不出具体实例,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分享,这就会导致课堂效果差,教学成效不理想。当然,也有高职院校聘请一些职场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层进校担任此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但由于这部分外聘教师课堂授课经验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依然不够理想。

1.3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并设置创新创业学分,但这部分创新创业课程基本都是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结合度不高,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成为两条平行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依托于的课本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创业是个快速更新换代的行业,每天都有新的公司成立,每天也有旧的企业破产,而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上讲授的依然是一年前或者是几年的案例,这些理论性知识已与社会脱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导致校内校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实训基地数量有限,从而也导致了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的机会,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议

2.1 打通政府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对于国家、政府而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国家、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颁布针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对于学校而言,高职院校应该预留一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扶持在校学生创业,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实际遇到的资金问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设立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解读岗位,由专业的老师对国家、地区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进行解读,并且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而不是让想创业的学生找不到渠道和资源。

2.2 加大创新创业宣传,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应该勇于创业。虽然国家、政府大力提倡创新创业,但是高职院校内的创新创业氛围依然不够浓厚。这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企业进校为大学生举办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讲座,同时学校也可以在校友方面进行探索,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已经毕业且具有创业经验的校友回校现身说法,为在校生讲述创业之路,校友的身份更能激起大学生的同理心,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就在身边,帮助在校生建立创业信心,积极引导创业意识。

2.3 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不是指狭隘的创业,而是要广泛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所以高职院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应当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仅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通识类课程,而是要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特色,针对性的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养成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打下基础。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中,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构建和提升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引进来”是指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从行业企业聘请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担任学校部分创新创业课程老师,这部分老师可以指导大学生创业流程和创业技巧,成为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引路人。“走出去”是指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本校的师资力量,组建一支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团队到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可以进入创业园区考查实际落地的创业项目,同时,鼓励老师进入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接触企业新品开发,锻炼教师的创业实践技能,使得教师团队更加高素质、专业化。学生创业的成功离不开老师的指引,只有教师团队强大了,学生才能强大。优化教师梯队,形成校内外、专兼职师资结合的教师团队,才能更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4 追踪比赛结果,督促项目落地

国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的同时也为全国大学生搭建了一系列实践平台,每年全国性质的“互联网+”比赛就是很好的比赛类实践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明确创业方向。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配合国家,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在校内举办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设立比赛名次和高额的奖金,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通过参加比赛,广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着重发掘可落地、可实施项目。但是,创新创业比赛不是大学生创业的终点,部分大学生因为奖金可观而参加比赛,并没有对创新创业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解,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创业实践,这部分同学在比赛后也没有进一步动作。针对于此,指导教师要对项目进行赛后追踪,督促项目孵化。学校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的本质在于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将其项目落地,比赛设置奖金也是作为初创者的启动资金。追踪比赛结果,明确奖金用途,形成校内良好的创业气氛。

3 结论

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大学生的就业面。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举办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论、实践上的引导,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校友资源等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搭建创业平台。做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院校比赛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选美比赛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