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叮咚 载歌前行

2020-06-12 11:46初画
曲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弹词小飞张生

初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是一座江南水城,大大小小的城楼园林、散落在各處的亭台楼阁,无不在诉说这座城市的精致婉约。苏州浸润在小桥流水中,粉墙黛瓦,吴侬软语,酥软温和亦如姑苏人。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传统的曲艺——苏州评弹。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评弹成为了苏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第二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对象沈彬就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

沈彬自小就喜爱唱歌,在家里唱、学校唱、爸爸妈妈工厂里唱,亲戚邻居也都喜欢听他唱歌。因缘巧合,在沈彬14岁的一天,住在楼下的一位艺校校长知道他喜欢唱歌又马上中考了,推荐他去报考苏州评弹学校。在家人的支持下,沈彬报考了评弹学校并且被录取了,由此开始了他与评弹的故事。

1991年9月下旬,沈彬怀着好奇、期待还有一丝紧张的心情来到评弹学校。评弹学校是全日制住宿学校,为了让学生更专心学习,必须全部统一在校住宿。沈彬在这之前从未离开家独自生活,因此对未知的宿舍生活期待不已。

进入评弹学校学习,是沈彬人生中一个新的开始。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对他而言都是新奇的。沈彬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后就去教学楼走廊里练气、练声,为一天的学习做准备。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不管是学习评话还是弹词,初进评校,首先都要先学苏州话。当时苏州人说苏州话,特别是年轻一代都已经说得不标准了,沈彬也是其中之一。从小说惯了的苏州话突然要改,谈何容易,他只有从头开始,一字一句地重新学习。之前说了十几年的语音语调要重新矫正,明明是苏州人的沈彬学起来比外地同学更费劲。除了要学习苏州话,还要学习琵琶和三弦,沈彬为此也没少下苦功夫。长轮这个指法在琵琶伴奏中很重要,为了能轮得圆润饱满,沈彬做了一个小弓随身带着,只要手里没东西,就拿出来练。

当时的评校是定向培养分配工作的,要填写志愿。沈彬的第一志愿填的是苏州评弹团。评校的第一年是苏州评弹团的试读期,所有填报苏州评弹团的学生,在评校学了一年过后,就有苏州评弹团的团长和几位著名演员来校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优胜劣汰。如果他们有认为满意的学生,则留在学校继续学;对不满意的学生就不再提供免费的经费继续学下去了。检查下来,评弹团的老师们对沈彬的表现不满意,对他说如果想继续学下去,试读期再延长一年,不想学就可以退学回家。沈彬懊恼之余又有点不服气,他暗想他的专业成绩不比别人差,一个班十八名学员,男生只有五个,为什么别人可以继续学下去,而他却不行呢?所以他决定,试读期延长一年。这一年中,沈彬以挫折为动力,加倍努力,认真刻苦地去练习每一项技能。早上比别人起得早,晚上比别人回得晚,一个人在教学楼练习,日复一日。一年过后,评弹团又来考核了,这一次团里领导对沈彬说:“能看出来这一年中你用功了,算你过了,你继续努力加油吧!”沈彬总算争取到了继续学习评弹的机会。得到了鼓励的他没有松懈下来,仍然和过去一样用心学习。很快,三年的学校生活结束了,开始了第四年拜师学习长篇的日子。当时评弹团团长找沈彬的父亲商量,问有没有什么目标,想拜谁为师。他父亲说只要资历老一点,年纪稍微大一点,能够管住沈彬就行了。团长说,那就拜金丽生为师吧!那时候金丽生老师和上海新长征评弹团徐淑娟老师搭档说长篇,所以沈彬一起拜了这两位为师,学习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

1994年的6月1号,是沈彬跟师跑第一个码头的日子,杭州城隍山上新开的一家书场,金丽生先生开青龙(开青龙就是第一档生意的意思)。因为沈彬的两位先生在评弹界非常有名,业务能力也过硬,听众口碑很好,所以杭州城隍山书场请他们开青龙,希望打响第一炮。这次沈彬要跟他的两位先生一起生活半个月。当时他对两位先生的艺术、为人各方面不太熟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先生去了杭州。相处下来,沈彬发现两位先生和蔼可亲,宽严相济,对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上照顾他,学习上严格要求。每天早上先生都让他去山上练声练气。江南地区一到五六月份就要进入梅雨季节,一天到晚下雨,浑身湿漉漉的,因为天气缘故,书场听众数量也受到影响,业内有句话:风吹一半,雨落一半。意思就是,刮风下雨听众只有平时的一半。更何况,杭州城隍山书场是在山上,交通并不发达,只有公交车到山脚下;且评弹的听众都是退休人员,要那些退休老人每天冒着雨撑着伞,从山下爬到山上来听书,不太现实。忧心的金先生对沈彬说:“天天下雨,看上去这一档生意不会太好的。”可是出乎大家意料,书场生意非常火爆,天天客满,有时候爆满还得加座。当时金先生说的是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这部长篇在杭州演出过好几次了,加上演这部长篇的演员有好几档,听众可以说很熟悉这部长篇了,但还是天天爆满,这让沈彬知道了两位先生的人气和实力。先生们演出的时候,沈彬就坐在舞台旁边的音控室,拿着一台卡式录音机录下演出音频,等演出结束再把磁带里的录音一句一句抄写下来,抄写完成之后,再学习唱段回课给先生听。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沈彬毕业了,进入了苏州评弹团,成为一名正式的评弹演员,与此同时他也认识了另一位对他很重要的老师。沈彬的先生传承的流派是“李仲康调”,但金先生曾和沈彬说:“你的嗓子不适合唱‘李仲康调。‘仲康调音高,你嗓子音域比较低,适合唱‘薛小飞调,以后要多唱‘小飞调。”有一次沈彬在单位宿舍里练习“小飞调”,他正唱着,突然有人问:“谁在唱?”沈彬走出去一看,正是“小飞调”的创始人薛小飞老师。他尴尬地说:“是我。”小飞老师走过来说:“你从头开始,唱一遍给我听听。”沈彬硬着头皮唱了一遍,然后准备离开。薛老师听了后面带微笑叫他再从头开始唱,一句一句辅导,哪里应该透气,哪里换气,哪里偷气,重音在哪里……整首开篇全部都细细道道和沈彬说了一遍。一连三天,终于把五分钟的唱段辅导结束,沈彬演唱的那段“小飞调”也有了很大进步。之后沈彬也对“小飞调”越来越喜爱,自学了好几段选曲、开篇,在大大小小的演出后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2009年,薛小飞老师举办个人唱腔专辑发行签售会,薛老师特地点名,叫沈彬在签售会上唱一段“小飞调”,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上,让沈彬去唱他创造的流派,这让沈彬感到无比的光荣。后来薛老师突然因病逝世,沈彬十分悲痛。在沈彬的心里,薛老师是一位为人处世低调、没有架子、勇于创新、不事张扬的苏州弹词表演艺术家,他创造的流派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小飞调”对沈彬也有着深重影响,可以说没有“小飞调”,现在有很多评弹听众不会认识他。

2000年,是沈彬进团的第5个年头,团里为了培养青年,安排了包括沈彬在内的4位青年演员,排练两回杨振雄老师说的长篇弹词《西厢记》选段,那是沈彬初次接触“杨调”。杨振雄老师堪称大师,名副其实的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说表细腻入微,甚至举手、抬腿、眼神……样样都体现出古典美,真正将评弹拔高为高雅艺术,所以“杨调”也被称为是评弹界的“阳春白雪”。沈彬接触的第一回《西厢记》折子叫《回柬》,这回书是“杨西厢”经典中的经典。因为杨老师的艺术太高雅,难度太大,所以学习“杨调”,对几个进团四五年的青年演员来说,困难相当大,更何况他们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杨调”。团领导特地请来了上海评弹团的赵开生、江文蘭、沈伟辰、孙淑英4位老师来辅导沈彬他们。大家先看了杨振雄老师的录像,等到看完,沈彬几个青年演员们都被杨振雄老师的艺术震撼了,眼神中都透露出不可思议,原来评弹还可以这样来演绎!《回柬》这回书,在杨老师的修改下,变得非常细腻有趣。演员要把张生开始在西厢书房等莺莺小姐回信的喜悦心情,到红娘来赶张生离开的悲伤之情,再到张生看见莺莺小姐的回信大喜若狂的心情一一呈现给观众。特别是最后四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杨振雄老师把折扇结合昆曲手面身段完美结合在一起,用评弹和戏曲的表演手法,把张生的痴、狂、颠、疯、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对沈彬来说,要学会那种表演、手面是有很大挑战性的。评弹演员基本上是坐在座位上演出,大部分以说为主,动作、手面、身段对评弹演员而言,特别是弹词演员用得不是很多,所以平时弱化了这些训练。刚开始学的时候,沈彬不知道两只手该怎么放,站起来两只脚该如何站,折扇应该怎么拿。赵开生老师第一次看沈彬拿折扇的时候,忍俊不禁,说他拿扇子像拿把柴刀,准备去劈柴,做动作浑身僵硬,如木头人一样。赵开生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演示给沈彬看,手把手辅导。当时沈彬白天去单位排练,晚上八九点回家,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练习动作。就最后那四句诗的动作,他练了整整两个月,总算稍微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动作比刚开始的时候连贯熟练了,但是张生从喜到悲再到喜的书呆子疯疯癫癫的感觉找不到。赵开生老师就对他说:“杨振雄老师曾经说过,要演好演活张生这个人物,一定要记住一句话‘疯魔了洛阳才子张君瑞!要在疯、魔两个字上多下功夫。”一席话如拨云见日,沈彬慢慢揣摩张生的心理,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张生这个角色中,可以说做梦都是张生这个人物。

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沈彬进步很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参加苏州评弹团大型中篇评弹《绣神》《碧水蓝天》等节目的排演,这些节目都是新编及原创作品。他还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塑造了“张謇”“余觉”“萧剑锋”等角色;排演了传统折子《西厢记·回柬》《长生殿·絮阁争宠》《西厢记·惊艳》《西厢记·酬韵》等节目参加了公演及比赛,频频获得好评和奖项,2008年获“评弹金榜十佳”称号,2010年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2012年获第五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表演奖,2013年获第五届江苏曲艺芦花奖表演奖,2014年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2017年10月21日,沈彬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了个人专场,同年赴北京、香港等高校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活动,推广中国传统曲艺文化。由于业务能力突出,他评职称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这无疑是对他多年从事曲艺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沈彬有着让圈内人艳羡的荣誉,但是他知道,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有着恩师的谆谆教导,有着单位领导的付出栽培,有着观众对他的爱和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沈彬现在拥有的一切,对此,他始终心怀感恩、牢记于心。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吴侬软语、弦索叮咚声中,沈彬从当初孜孜学艺的稚嫩少年,成长为今日评弹界潜力满满的青年演员,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曲艺艺术的道路上,他倾情评弹,用心作艺,为曲艺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着色添姿,在新时代曲艺事业日益繁荣的明天,他也将矢志不渝,载歌前行!

猜你喜欢
弹词小飞张生
小飞的63分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雷打冬
雷打冬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张生题字喻客
小飞的奇遇
令小偷无语的失主
追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