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律廷
主持人语:
孩子在家上网课期间,很多家长发现,他们对孩子的管教能力很弱,在孩子面前没有一点权威。学习上的事孩子似乎习惯了听老师的,对家长的安排要么不服,要么消极应对。那么,身为家长——
让教育权威结出甘甜的果实
(孙先生,中学特级语文教师)
上海新亚书店1951年出版的一套教育海报,是我家的传家宝,其教育理念影响了我家四代人。而这套海报的精髓就在于,父母要树立对孩子的教育权威。直到今天,这个理念仍被我用于对两个孩子的教育。
——家长的教育权威要以适度关爱为基础。
海报上说:“孩子情感的发育来源于与家长的互动。失去了爱、性格暴躁的家长若随意体罚责备孩子,那压根儿不是教育。子女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适度的爱护能够让儿童身心健康,就像花草得了雨水阳光一样欣欣向荣。”
这段话告诉我们,教育权威的根基在于“适度的爱护”。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一定尺度:过度会变成溺爱,不足会造成伤害。
举个例子:我家二宝出生后,早已跟我们分房睡的大宝又黏着妈妈要哄睡,说:“你们只爱妹妹,对我没有爱护。”我们耐心跟他解释,但效果欠佳。一天我故意给他冲了与妹妹同量的羊奶粉让他喝。他不喜欢羊奶的口味,很不高兴。我说:“既然你要跟妹妹一样的待遇,就要跟妹妹一样喝羊奶。”他反驳道:“我会吃饭啊。”我趁机对他说:“同样是喝奶,对妹妹来说是正餐,对你而言却是点心;同样是哄睡,对妹妹而言是爱护,对你而言就是溺爱。”
不过,我在牢牢把握分房睡这一原则的同时,每天晚饭后带他散步,睡前陪他读绘本,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并未因为妹妹的到来而缺席。渐渐地,他就欣然接受了现实。
——家长的教育权威要落实在帮孩子进行自我管理上。
我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但对于孩子在家的其他时间则采取弹性管理的方式。
我把孩子在家的时间分为“学习—玩耍—家务”这样的间隔分段。学习内容包括练琴、网课、阅读、幼儿园作业等。玩耍内容包括拍球、玩游戏、玩玩具、看电视等。家务则包括洗漱、叠被、拖地、浇花、遛狗、倒垃圾、陪妹妹玩等。学习与家务的时间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周末或假期若不外出,儿子要完成三个“学习—玩耍—家务”的循环。在外出旅游或参加集体活动时,早晨和晚上要各完成一次“学习—家务”的内容。
为了训练他进行自我管理,我们要求他记录自己做了什么,并对他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连续测评合格,有奖励。发现问题,则想办法改进。
能够自主安排学习与生活,让儿子体会到了自我管理的甜头。只要完成“学”与“家务”的部分,其他时间可以玩。他做事越来越主动,管理时间的能力越来越强。
春节过后幼儿园“停课不停学”,儿子把自己在家里的“学习时间”安排为跟着老师上网课。我与爱人丝毫没有手忙脚乱的感觉,更没有督学监管的压力。对于有自我管理意识的孩子来说,“停课不停学”跟平时的周末差不多。
——家长的教育权威体现在对孩子“短板”的发现与弥补上。
我很注重对儿子的坚强教育,教他有勇气面对失败,并不断努力。曾担任多届美国总统顾问的葛培理先生说:“一个被允许不尊重自己父母的孩子,不会懂得真正尊重任何人。”如何培养男孩对父亲的尊重?我觉得一方面是父亲要有身体力行的好德行,另一方面要有帮孩子发现并弥补短板的洞察力、行动力。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有困扰自己的短板。我儿子的短板就是胆子小,遇到挫折总想逃避。在学会游泳后,他仍然怕水。我帶他去游泳池,不断鼓励他克服恐惧,直到他能够自己走进泳池。渐渐地,儿子体会到了游泳的乐趣,对我的鼓励与帮助充满感激,也对我更加尊敬。
——家长的教育权威体现在对孩子强烈情绪的平复上。
孩子很容易情绪化,尤其当他们接受太多负面信息时。前段时间居家不能外出,儿子情绪亢奋,一会儿极端恐惧世界末日要来了,一会儿又冲动地要出去玩。我耐心跟他分析疫情,讲优秀医生的成长故事。他听得入迷,对我“知道得这么多”非常钦佩,每天都盼着我多讲一点。我不但在他面前树立了权威,也有了话语权,当他情绪不稳时,我三言两语就能让他摆脱负面情绪,恢复平静。他也从内心更加佩服、尊重我。
孩子对妈妈的尊敬比依恋更重要
(王女士,30岁,服装设计师)
我与前夫离婚时,儿子才两岁。每周儿子都要回爷爷奶奶家过周末,前夫一家人对我的不尊重态度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
一天,儿子对来我家玩的几个小伙伴说:“我妈不会别的,就会让我罚站……”小伙伴们对我画的服装设计图发出赞叹时,儿子模仿他奶奶的口吻说:“这有什么了不起!”
说实话,离婚后独自带娃期间,我因事业几乎停顿感觉很委屈。因此,脾气上来就会直接吼儿子,吼过了又很自责、后悔,可到了下一次,又控制不住情绪朝他发火。
儿子依赖我、黏我,但不尊重我。幼儿园老师和他爸爸才是他心目中的权威,我充其量是个保姆。看到他无意中流露出的轻慢态度,我心里很难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则有关节目主持人董卿的报道。初为人母时,董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陷入迷茫。好友提醒她:“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董卿顿悟,对自己说:“我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于父母有爱也有尊敬,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好的品质。”
以董卿为榜样,我及时进行了调整。我先把退休的母亲接来帮我处理家务。我则抓紧时间学习、充电。看到我跟着手机学英语、兴致勃勃地读书做笔记,儿子对我的看法渐渐转变。我陪他去上美术兴趣班时,认真旁听,回家途中就老师讲的内容跟他讨论。他逐渐意识到,我所做的服装设计工作不但辛苦,也很高端,对我说:“奶奶和爸爸说你设计服装是小儿科,我觉得不是,我要纠正他们。”
接下来,我努力做到情绪平和,即使儿子表现很过分,我也保持淡定,跟他立界限。我教导他如何友善待人,在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时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此外,我尝试着向他展示我的学识与能力。比如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以前我都是照本宣科读给他听,现在我试着以我的理解给他讲。有一次念到有关恐龙的内容,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我对儿子说:“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咱家院子里,它的脑袋可以伸到二楼的窗户那里,但伸不进窗户里,因为它的脑袋比窗户还宽呢!”原本枯燥的数据,一下子变成了可视可感的画面,让儿子遐想了好半天,并觉得“妈妈居然知道恐龙的脑袋伸不进窗户里,好伟大”。
当儿子越来越佩服我时,我对他讲的话、提的要求,都越来越具权威性。
教育权威受到挑战时如何应对
(方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时会因为孩子不服从而产生挫败感。孩子不认同家长的权威,不服從家长的管教,要么跟家长对抗,要么阳奉阴违或消极怠工,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予以应对。
保持冷静。当孩子挑战你的权威时,他要么充满怒气,大喊大叫;要么逃避、放弃,消极怠工。家长应保持冷静。冷静并不意味着姑息孩子的不尊重行为,而是以不变应万变,等双方都恢复理智。只有双方都能理性思考时,教育才会有效。
行为解码。家长不妨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审视一件事的前因后果,问问自己:“孩子挑战我的权威,是不是因为我表现得无知、鲁莽?我让他感到不舒服,还是他觉得被我羞辱了?”多问几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搭建起亲子交流的桥梁。
换位思考。权威受到挑战时,家长要像老师对待同学那样保持理智。不妨提醒自己:“如果我是老师,该怎么做?”可以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并试着从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像老师那样树立教育权威。
检查时机。在孩子特别叛逆的情况下,我建议家长不要急于回应孩子的指责或抱怨。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踩刹车,比如告诉孩子:“哇!你说了好多啊,我想好好听听,可是你说得太快了。”你不必同意孩子的观点,但要平复孩子的情绪,向孩子表明你想要理解他。你可以转移话题,比如:“我要去吃块饼干,你要吗?我们吃饱了再说吧!”有些孩子在饥饿、口渴的时候会特别叛逆,有些叛逆是因为环境的刺激或睡眠不足。我们要审视:孩子是在反对我的教育权威,还是在反对我此时此刻对他的要求呢?他今天在学校遇到挫折了吗?我这个要求可以换个时间提出吗?
跟孩子解释“我凭什么管你”。当孩子说“你不是老师,凭什么管我”时,家长不妨以同理心巧妙回应,避免针锋相对。可以说:“亲爱的,你感觉不公平对吗?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为自己的教育权威辩护时,家长可以根据国家的法律与老师的要求来跟孩子解释。要让孩子知道父母都肩负着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每一家都如此。
亲子连结。被孩子藐视、冒犯后,家长最不想做的事可能就是拥抱。但对很多孩子来说,做错事之后能恢复亲子连结,恰是他内心最需要的。家长可以试着说一些感性的话,帮助孩子意识到大人也是有感情的,让他知道他的言语或行为对你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比如:“你说妈妈没文化,妈妈很伤心。”“刚才我很伤心,但是我愿意接受你的道歉。”“你刚才说你不相信我了,现在呢?我现在的感觉是很难过。”
很多时候,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恢复亲子连结不是为了操控孩子,而是将教育权威根植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土壤中。
言出必行。钟南山院士在谈到父母对他的影响时说,他钦佩父母对于承诺的履行。在一次考试前,母亲答应只要他考试取得前5名,就奖励他一辆自行车。结果那次考试因故取消了,老师根据平时表现给学生打分,钟南山是全班第2名。按照原来的约定,这次考试没有进行,妈妈的承诺可以不作数。但钟南山惊讶地发现:妈妈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在之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钟南山都以妈妈为榜样,只要做出了承诺,就一定兑现。
教育权威与言出必行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许诺奖励,还是按家规惩戒,父母只有说话算数,孩子才会心服口服。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