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伟,孟立宁,田庆华,赵健鹏,贾艳丽
(张家口市中心血站,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临床输血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但血液资源的短缺限制了血液的临床应用。了解医疗机构用血现状及临床用血量变化趋势,可评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杜绝血液浪费,又可对未来临床血液需求做出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采血计划,满足临床合理用血需求。张家口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很大。为解决血液供求紧张的矛盾,提升临床输血水平,我们对张家口市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统计2011—2017年张家口市中心血站发往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量,全血每200 mL采集量统计为1U;红细胞类成分每200 mL全血手工分离制备成分统计为1U;血浆每100 mL统计为1单位;冷沉淀以每200 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成分统计为1U;机采血小板以1个治疗量为1个统计单位(≥2.5×1011)。
截至2017年底,张家口市用血单位包括三级医院3所,二级及以下医院73所。应用血站管理软件唐山现代9.0对上述医院2011—2017年临床用血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张家口市近年来不同医疗机构用血需求和用血规律。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011—2017年张家口市用血机构不同血型临床用量(以红细胞类统计,单位)
表1 2011—2017年张家口市用血机构不同血型临床用量(以红细胞类统计) n(%)
注:同种血型不同年份临床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011—2017年张家口市用血机构各类血液成分用量(单位)
表2 2011—2017年张家口市用血机构各类血液成分用量 (n)
2.3 张家口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用血情况比较(单位)
表3 张家口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用血情况比较 (n)
为推动临床用血水平,张家口市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在2017年对各临床用血机构进行了一次全面临床用血检查,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标准,敦促临床用血机构持续改进,重新签定了临床供血协议,不符合以上标准的用血单位暂停供血,整改合格后再进行供血。本调查初步了解了张家口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规范有效的临床输血监控及评估体系,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2011—2017年用血总量相对稳定,同种血型在不同年份使用比例接近,不同血型临床输注比例与本省正常人群血型分布比例基本一致[1]。张家口市采供血方面相对平衡,虽然有过短期血液供求矛盾,但没有出现大的血荒,基本保证了临床需求。全血使用在2012年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的使用逐年增加,尤其是经过临床推广后,冷沉淀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2011—2017年张家口市成分用血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日趋规范合理。有文献报道,长沙地区2011年成分输血比例为99.9%[2],石家庄市2012年成分用血比例为99.8%[3],与这些地市相比,张家口市临床成分用血还存在明显差距,成分血液输注率2011年为95%,2017年为98%。本调查还发现,张家口市二级医院使用红细胞最多,其使用量占红细胞年使用总量的50%以上,可能与二级医院数量较多有关,也与新农合医保全面覆盖,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及民办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求相继开展输血治疗有一定关系。张家口市三级医院是使用冷沉淀和血小板的主体,三级医院的成分血液使用更合理全面,与岑宪铭等调查一致[4],可能与其医疗技术及输血理念更为先进相关,有调查显示,不同级别医院对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熟悉情况导致选择输注的血液制品有差异[5]。但经过我们的推广和临床用血知识的普及,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院临床用血趋于合理,血小板和冷沉淀使用大幅上升。
张家口市自体输血技术的应用仍是空白,各级医院均未开展自体输血项目。自体输血自192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197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最先报告了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1998-10-0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5条规定: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输血,自体输血得到重视并得到推广。虽然自体输血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异体输血,但对于某些疾病来说,自体输血独有的适应症和优越性将成为输血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6],因此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开展自体输血,填补输血技术的空白,是张家口市输血医务工作者需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