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昊杰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酒泉 735000)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猪群容易受到各种病原感染,其中猪链球菌为常见细菌性病原,其感染猪群后可导致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以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为主,严重时可导致猪群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猪链球菌具有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菌株致病性存在差异,其中以猪链球菌2型对猪群致病性最强,且分布范围最广[2]。此外,猪链球菌2型可感染人,引发化脓性关节炎、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3-4],且大规模暴发事件易引发消费者恐慌,对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5]。
猪链球菌2型感染猪群后发病时间短,猪群来不及表现明显临床症状就死亡,感染该病的猪群可对外排毒,给其它健康猪群和相关养殖人员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开展猪链球菌2型进行流行情况监测对该病的防控和保障猪场人员健康极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对酒泉市肃州区部分猪场进行猪链球菌2型血清学调查,初步掌握该地区猪链球菌2型流行特征,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从酒泉市肃州区16个猪场共收集猪血清样品1 028份,其中仔猪、保育猪、肥育猪、种公猪和繁殖母猪血液样品数量分别为249份、373份、226份、49份和131份,以上猪群均未免疫接种猪链球菌2型相关疫苗。按照常规操作流程对猪群耳缘静脉采血,将所有样品送至实验室,其后分离血清,低温保存,待检。
猪链球菌2型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于武汉科前生物有限公司;不同规格移液器购自于杭州德为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酶标仪购自于美国BioTek公司。
参照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书对血清样品进行处理、操作、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本次研究于2017年5—12月、2018年1—12月和2019年1—7月在肃州区部分猪场采集猪血清样品数分别为309份、421份和298份。ELISA检测结果显示,2017—2019年检出猪链球菌2型抗体阳性样品数分别为120份、133份和92份,阳性率分别为38.83%、31.59%和30.87%,详见表1。
为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猪链球菌2型流行特点,我们按照被检猪群年龄将其分为仔猪(0~3周龄)、保育猪(4~7周龄)、肥育猪(8~16周龄)、种公猪和繁殖母猪,调查样品数量分别为249份、373份、226份、49份和131份。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猪群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仔猪群检出率最低,为11.25%;保育猪和种公猪相对较高,分别为25.46%和36.73%;而肥育猪和繁殖母猪检出率很高,分别为43.80%和80.15%,详见表2。
表2 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猪链球菌2型血清学调查结果
不同季节猪群猪链球菌2型流行情况差异见表3。春季(2~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与冬季(11月至翌年1月)中均有阳性样品检出,其中以夏季和冬季样品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3.70%和56.88%,高于样品的平均检出率(33.56%),而秋季和春季相对较低,分别为22.71%和22.78%。
表3 不同季节猪群猪链球菌2型血清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调查的16个猪场中大型猪场和中小型猪场猪链球菌2型场阳性率分别为71.43%和88.89%,说明规模化猪场和散养场猪群均有猪链球菌2型感染情况,且场阳性率差异较小。进一步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大型猪场血清样品阳性率(26.76%)低于中小型猪场(46.84%),见表4。
表4 不同规模猪场猪链球菌2型血清抗体调查结果
猪链球菌对我国养猪业危害巨大,有多种血清型,其中猪链球菌2型对猪群致病性最高,感染情况最严重,且可感染人,对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2-3]。本次研究从酒泉市肃州区部分地区16个未免疫接种猪链球菌2型疫苗的猪场采集1 028份猪血清样品,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猪链球菌2型抗体,结果表明,肃州区被调查猪场场阳性率为81.25%,猪链球菌2型血清抗体样品平均阳性率为33.56%,说明猪链球菌病在肃州区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其流行情况较四川及华中地区稍好[6-7],但同时也说明猪链球菌2型在我国猪场流行情况严重,养殖户应引起对该病防控的重视。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中繁殖母猪和肥育猪猪链球菌2型抗体阳性率很高,其调查结果与臧莹安等[8]基本一致,由于猪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猪群单独感染该病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故而猪群随年龄增长感染猪链球菌的几率增高,繁殖母猪和肥育猪阳性率也相应提高。该病在夏季检出率稍高于春季和秋季,说明猪链球菌2型在夏季多发,可能与夏季气候高温潮湿等有关,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该病在中小型猪场流行情况较大型猪场严重,可能与饲养水平和猪场卫生情况等有关,但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对该病流行病学监测。
【英国《焦点》月刊文章】题:问与答
问:为什么蝙蝠有那么多种类?
答:世界上有1 200多种蝙蝠,占了哺乳动物种类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一部分原因为蝙蝠是唯一能扑翼飞行的哺乳动物,也就是说蝙蝠种群能够远距离迁徙,在地理上彼此相隔甚远,从而演变出不同种类。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多样性也可能是因为不同种类蝙蝠的饮食倾向于高度专门化。也就是说,假如一种基因突变导致头骨形状的变化或者下颌咬合力的变化,一只蝙蝠可能就能吃这一区域其他蝙蝠所不能吃的水果或昆虫。这样的话,这只蝙蝠的后代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优势,而这种基因突变也会传播扩散下去。因此,在很短的进化时间里,种群就会演化成两种,于是一种新的蝙蝠就诞生了。
(转自 参考消息[N],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