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为“典”:一部人民法典的践行

2020-06-12 06:25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民法典法律疫情

本社记者 李天琪

如果说2020年全国两会有什么特别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审议绝对是亮点。都是法律草案的审议,以前的全国两会审议的都是“法律”,而今年,审议的却是一部“法典”。

全国两会前后,猜想大家已经被各大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民法典宣传报道刷屏。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它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法典形式颁布的法,它关乎一个人从生至死的全部生活……但它的意义远不止这些,甚至超乎你的想象。

“为什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关注它?”“作为一部民事法律合集它有何特点?”“为什么说现在颁布民法典时机适宜?”“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它的制定带来何种影响?”“颁布实施后哪些不文明现象要‘注意’了?”“对于实施代表委员有何建议?”

为何要去关注它?

“来了!来了!这一时刻终于到来了……”

沐浴着2020年的五月暖阳,举世瞩目的民法典诞生了。

民法是什么法?从摇篮到坟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都离不开民法的庇佑与指引。它保障我们的人格尊严,彰显私权利的独立价值,全面确认我们的主体地位,促进人与人之间正常有序和谐交往。

1988年8月25日,温州一家被临时“征用”开庭的电影院中,1032个座位却全场座无虚席,全县人都想围观八位农民捍卫公民合法财产权状告县政府的壮举。哪怕当年我国的物权法还未出台,但此案仍可作为基层民众捍卫私权意识觉醒的最佳证明。

1986年的民法通则首次将民事权利纳入法律保护,物权法更是将私权的根基——财产权纳入保护。借中国法学界泰斗江平教授的话,中国人的私权意识始于1986年颁行的民法通则,复兴于物权法。

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典?我们的民法典强化了对私权的保护,可谓是“升级版”。在民法总则第五章以一章的篇幅专门规定民事权利,构建了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表示,私权制约着公权的范围,规定私权的范围有利于明确公权的边界,进而有利于防止政府对私权的不当干预,有力地规范公权,并使民事主体在其私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充分的救济。

正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公权力与私权利必须恪守“井水不犯河水”的准则,即便是最贫穷的人,他的小屋也拥有对抗国王的权威。作为捍卫私权的基本法典——民法典,成为人们争取私人权利最有效、最锋利的“武器”。

它,着力改善民生。曾参与法典审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车捷认为,民法典积极回应了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让民众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首次对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的医学和科学研究给予回应;完善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这些均表达了对人的全面、终极关怀。”

它,回应民之关切。“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它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小区业主维权难、公共维修资金常年‘沉睡’怎么办?”它明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特别是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的表决门槛,并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

它,促进经济繁荣。像车捷所说,民法典着力为新常态下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助力。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相关制度予以完善;在合同编分别对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进行了专章规定,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何说时机成熟?

有人说,法德两国仅凭借着两部民法典,便奠定了占据全球法律制度半壁江山的“大陆法系”。

从世界著名大陆法法典化国家来看,法国、德国、日本制定民法典都用了20多年时间。而这些具有世界影响的民法典,几乎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刻制定出来的。都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对国家治理、经济运行和社会风貌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证明,时代的转折从来都是编纂民法典的关键契机。1954年首次提出起草民法典,到1957年由于“反右”运动停止;第二次从1962年开始,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夜中止;改革开放之后1982年迎来第三次起草工作,但当时彭真委员长发出至关重要的一问,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还没有定型,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模式都还没有确定,这个民法典怎么写?

的确,颁布一部法典的严肃性哪里能允许我们“朝令夕改”?法典是急不来的,这也让“变批发为零售”的想法应运而生。当时提出先制定单行法,在此基础上再形成系统的民法典。

终于,在2001年我们迎来了第四次启动工作。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12月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又陆续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民法典编纂先采取“两步走”策略,再由民法总则和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六分编“合体”而来,十分正确。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这四项支柱稳稳扎根,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根基。

虽说动作是“合体”,但我们的民法典不是简单地将零散的法律进行汇编。而是对国家以往所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实践的重新整理,是本国法治对时代命题的全面回应。

每个具体条文都能上溯至更大的制度结构,并最终回归于某个法律原则。这背后决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更离不开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全局的深刻洞察。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王光贤看来,编纂民法典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盛事、大事。“只有当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发展方向明确、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编纂民法典的条件才成熟。”而我国发展到现阶段,制定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制定过程也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特点。

诞生于启蒙时代,身披“人身自由、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近代民法三项原则的《法国民法典》,处处闪耀着对理性引导下人类进步未来的信心。在百年之后,《德国民法典》除了留给读者严谨周密的印象外,更宣告了继“自由”之后,“社会”这一时代主题的降临。

有人评价,如果说200多年前的法国民法典是风车水磨时代民法典的代表,100多年前的德国民法典是工业社会民法典的代表,那么我国的民法典可能成为21世纪民法典的代表。

在民法典中,对于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电子合同、网络侵权的规定体现出21世纪的特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王轶表示:“对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作出的规定,那也是站在21世纪第二和第三个十年的交汇期,我们对人与自然的看法发生深刻转变之后所做出的回应。”

有意思的是,王轶认为,这种时代精神不是刻意追求出来的,而是在回答我们所面对的这些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展现出来的。

>>疫情期间,物业在社区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 资料图

抗疫战中有变化?

民法典遵循着它的“传统”,也书写着它适时的“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给民事立法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细心的人会留意到,自1954年首次起草、历时六十余年接力编纂的民法典,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最新修改。与2019年12月公布的草案征求意见稿相比,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草案中,最大的变化在于结合疫情防控,对发生疫情等紧急情况下的监护制度,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国家订货合同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

如在完善监护制度问题上,民法典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副主席、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绮认为,实践中存在监护人被隔离,导致被监护人缺乏照料的状况。这一修改非常必要。“监护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加强对特殊情况下被监护人的保护,同时也需要基层组织等及时履行职责,及时发现相关情况并采取措施。”黄绮说。

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了“疫情防控”。对于疫情中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相关责任和义务,草案增加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业主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表示,疫情期间,物业在社区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通过立法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的责任,并明确业主的配合义务,有助于物业开展相关工作,维护小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在完善国家订货合同制度上,民法典规定国家根据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令性计划的,有关民事主体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这些都是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体现与时俱进的条款,立法针对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举措。”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宗胜表示,新增这些规定,有利于社会共享共治,更有利于对公民个人私权利的充分保护。

如何将“人民至上”的立法宗旨和“以民为本”的法治思想贯穿民法典的编纂中?此次战“疫”即是一场大考。它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实战考验,更是对“以法治化思维进行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是否被落实到位的检视,彰显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时代性、人民性。

对生活有何影响?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为什么不论是法律人还是“圈外人”最近都在谈论民法典?也难怪,这部事关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法律,老百姓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都与其密切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私有财产权利保护、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婚姻家庭、邻里纠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影响。

我们注意到,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此番民法典作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换句话说,它的出台,让许多没有“定论”“定性”的案件,找到准确的裁判依据;让很多平时生活中颇具争议的“不良现象”“麻烦事”有了明确的“定调”“说法”。

对于关注了2020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直播的人,大概会对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当时的一番话留有印象。“此前,高空抛物因为很难找到具体责任人,按照侵权责任法,‘一人抛物,全楼买单’。民法典审议通过后,这种情况将大大改变。”

结合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从民事、刑事两线并进,对高空抛物、坠物案件从严、从重处罚,足见司法部门对立法为民理念的贯彻实践,亦可见执法部门对此类案件“零容忍”的态度。

除了高空抛物侵权责任,此次民法典的编纂紧跟时代脚步,还对人民群众切实关注的霸座、个人信息泄露、防范性骚扰、“熊孩子”给主播打赏等问题作出了直接的立法回应。

过去一年多时间,频频发生旅客霸座、强抢方向盘等行为,引发了一些不良社会影响。民法典明确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运,旅客对承运人为安全运输所作的合理安排应当积极协助和配合等。全国人大代表、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崔瑜对此深有感触:“将普通大众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上升至法律层面,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形成安全、和谐的社会局面。”

在人格权编中把自然人的隐私定义为,不仅包括自己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也包括私人生活的安宁要素。

信息时代,我们一方面享受着互联网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饱受个人信息泄露、垃圾短信、诈骗电话、隐私权被侵犯等问题的困扰。

民法典不仅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还界定了个人信息定义范围。在人格权编中把自然人的隐私定义为,不仅包括自己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也包括私人生活的安宁要素。对此,吕红兵代表表示:“今后,明确禁止以短信、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生活安宁,将私人生活安宁作为隐私权的重要内涵之一,完善了隐私的定义。”

人格权编中,对性骚扰的实施方式进行列举,并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措施,以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如黄绮委员所说,这弥补了我国性骚扰立法的不足,体现了法治的进步。

近年来,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高额打赏网络主播,父母却无法追回款项的案例时有发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该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我们翻开民法典试图找寻答案。

依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未成年人未满8周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网络打赏行为无效,监护人可以要求返还;对于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打赏行为需要根据心智成熟状况来区别对待。

这里要对数字敲重点!年龄由过去民法通则的10周岁降到8周岁,适应了社会发展中未成年人心智成熟度提高的身心发展现状,对其在不同年龄段的行为能力范围给予了更清晰的界定。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光是拥有一部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还不够,我们还要善用它、用好它。

同在2020年的5月,一面是民法典审议通过,另一面一些纠纷悲剧还在上演。2020年5月11日,广州深圳一女子抱着6个月大女婴正常行走,上方掉下两瓶洗发水砸中女婴,女婴被诊断为双顶骨、枕骨骨折,多处出血。

高空抛物事件屡禁不止,法律规制明确责任固然重要,但是若想从根本上杜绝恶习,做好宣传工作、全民普法学法亦很重要。

“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守法。要将这部民法典的核心价值融入到人民生活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就宣传和落实民法典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新编纂的这部民法典的宣传;二是要开展对民法典的学习;三是要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推动全民遵守民法典。

抱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他建议要加大民法典的宣传,像宪法宣传一样,纳入到大中小学的国民教育之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居村协会会长朱国萍也提出,不能到了打官司才想到法律,应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进一步加强法宣效果。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那今日,以典明践,可以知对错、明是非。我们都知道: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我们也必知晓:法律并非冰冷,在理性中贯穿着温情,规则间传递着价值。

因为它是法,所以字里行间秉持着公平平等正义的坚守;因为它是法,一字一符书写着对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守护。

我们幸运,2020年见证这一历史时刻,遇见美丽的它;我们更幸福,有了它的守护,助力实现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民法典法律疫情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战疫情
民法典诞生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民法典来了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中国民法典,诞生!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让人死亡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