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
普及教育和培养创造性劳动人才,已经日益成为人类共识,关系到人类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考察国内外教育现状,记取古今经验教训,新世纪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建立开放型多样性教育体系,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教育指导思想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根本转变。在教育自发产生时期,教育本来就是开放的、多样的、创造性的,并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格式。十七世纪开始的教育近代化,使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渐趋封闭的、单一的、服从性的方向,形成一套自我束缚的桎梏。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知识的迅速更新史无前例,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开拓性人才。根据新世纪教育发展需要,从我国人口多经济底子薄的实际出发,谨提出新世纪教育设计思路如下:
一、确立“教师是向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指导思想
三百年来,全世界的教育几乎都是行政管理体制,无论公立或私立,校长监督教师,教师监督学生,封建专制在学校管理体制中根深蒂固。甚至发展为奴化教育,俯首贴耳唯命是听、训斥体罚屡见不鲜。教育既是第三产业,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应成为长官统治模式。新世纪教育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育民主措施,把学校改造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类人才培训基地。这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就要打破“教师为主导”的陈旧观念,明确“教师是向导”的服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才能有效确立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开发自身潜在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出现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新局面。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发教育体制大发展,并促进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多样化的巨大变革。因此可以断言,新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开创新世纪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试行和推广学年三段分期制度
古代教育是连续而且自由进行的,从班级教育制度确立以来,单一的学年两段(寒暑假)分期制度延续至今。但从当代相对社会进步需要而言,教育发展严重不足,第三世界教育资金和师资严重缺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种制度实际上造成人力、财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并且使教育陷于“千军万马齐步同过独木桥”的境地。新的学年分期制度,把一学年分做三个学期,每学期四个月,学校教学工作全年不中断。教师和学生在一年中,可以连续在学校活动(包括在校办工厂和农场轮换工作),也可以间隔休假、旅游、写作或从事其他研究和实践活动。这样,与现行教育制度相比,现有教学设备(校舍和实验仪器)将至少提高1/2的利用率,全国扩大招生或节约教育经费之数额十分巨大。精力充沛和能力强的教师也可连续工作,可以增加1/2的收入(原工作量不变),同时多完成全年1/2的教师工作量(相当于增加了一半优秀教师)。身体健 康和智力超常的青少年也可连续读书,则可以缩短1/3在校学习时间(大学毕业至少提前5年),可以用于向科学高峰攀登或者提前参加社会实践。这一变革将极大地节约社会人力、财力和宝贵的时间,扩大全民受教育机会,必然造成各种多样化的生动活泼的教育门类,大大缓解第三世界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师资缺乏的困难,特别适应我国教育发展情况和经济突飞猛进的需要。
三、建立区域性教育实验中心(包括理化生电和图书)
教育多元化发展,教育与企业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必然引发教育竞争,不断推进教育进入市场,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要为市场经济服务,由于教育需求的社会性和教育产生功利的滞后,教育首先要实现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公办学校应处于教育主导地位。教育市场竞争,需要教育实体多元化,各种类型民办学校蓬勃发展。但考察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民办学校明显发展不足,主要是公民个体办学民力不足,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无购置学校必须硬件之资 本。特别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设备,每一套设备动辄成千上万元,此诚民办学校 建设大障碍。即令乡村公办学校,也普遍缺少实验设备,严重影响中小学普通教育质量之提高。度量我国目前财力,依靠政府大量拨款而压缩经济建设项目也很为难。但环视城乡各校,教学仪器残缺而分散,重点学校设备投资巨大却使用效率不高。有鉴于此,我认为应该把各校教学高科技设备集中起来,提高档次配套设置,分片设立教育实验中心,按服务性经济实体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租赁实验设备工作业务。这样,实验设备将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实验项目增多分类齐全,极其有利于普遍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教育实验中心开展有偿服务,可以集累资金不断更新和扩大实验设备,自身新陈代谢良性循环,甚至可以直接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尤其重要的是,有了教育实验中心作为依托,解决了教育专家组建民办学校实验设备之困难,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将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形成许多五彩缤纷的教育实体,在国家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中,必然展开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有力促进全社会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四、在宏观调控下建立健全教育资源优化配制运行机制
在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之后,教育资源优化配制的启动和运作,主要依赖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兩个主体健康而有序的流动。
(一)教师任职资格和职称评定社会化。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请师范院校和教科研机构,协同组建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和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面向全社会有偿受理申请,对教师职务专业理论和职业能力组织水平鉴定。教师资格评审不能只看学历文凭,更要看专业综合素质,特别重视职业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提倡文理兼长的教风,鼓励教师向手脑并用和多才多艺发展,允许跨行业和跨地区人才交流。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实行职称和职务的评审和聘任分开进行,不受所在学校职务名额和时间限制,只看教师实际工作业绩、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组织公开公正的考察和鉴定,特别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评审教师任职资格和职称,应有相对稳定的全面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能因地区因学校因人而异,实行分项目民主评分各项目积分达标的客观考评制度,必将极大地调动教师开拓进取的主观能动性。
(二)试行国家教育经费按义务教育学生凭证拨款制度。国家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化配置,必须有一个客观反映学校教学业绩的动态依据。基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户籍核查辖区内学龄青少年,发给其法定监护人义务教育学生凭证(卡),学生在辖区内持卡择校上学可减免学杂费,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审验学生凭证,并按卡数和教学质量合格率核发学校教育经费。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年限,逐步增加义务教育经费和减少学生学杂费负担,直至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这样,无论公立或民办学校,都只能依靠自己改善教育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吸引生源争取生存和发展,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学校实行岗位职务定编定员,城镇高职称密集学校教师,自然会向乡村条件艰苦学校流动;同学区同类学校生源的流动,明确显示学校动态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成绩,从而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事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涉及问题十分广泛而复杂,试图完善理论和形成体系之后再付诸实行,那就永远不可能向前跨进一步。长期教育实践和思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解决教育现存具体问题出发,就可以积累经验开拓未来,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不断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没有现成理论的地方将产生全新的理论,许多符合教育发展实际的办法,会形成崭新的体系。我们殷切地期待着,让广大教师为现代化建设博击教育教学改革的潮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新世纪教育如旭日喷薄欲出,我们应该振臂高呼,奋勇向前,“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