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方法探究

2020-06-11 00:43王正保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工程质量建筑工程

王正保

摘    要:混凝土的使用在建筑工程中极为常见,相关工程项目也不断增多。同时,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也是工程的难点之一,一旦出现裂缝,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并探索了裂缝的防治方法,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建筑工程;工程质量

1  引言

尽管相关建筑人员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方法力图规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但是裂缝情况仍然不可避免。一旦混凝土出现裂缝,将在整体上破坏建筑的结构,改变建筑的受力状态,造成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应从其成因机理入手,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使其得到有效把控。

2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针对以往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案例展开调查可得知,混凝土裂缝出现原因较多。其中,材料、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原因占据很大比例。就材料而言,一旦骨料和水泥出现问题,对混凝土的影响是致命的。骨料中常见问题有级配不当、砂率较高等,过高的砂率导致混凝土的稳定度较差,加大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在水泥的用量上把控不够,水泥浆量较多,增加了收缩量,就会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水泥承受强度的增大,水热化情况显著提高,进一步扩大了混凝土的收缩量,裂缝因此出现。水泥稳定性未达到要求,同样会造成裂缝。除此之外,外加剂的选择、调配将直接对混凝土产生影响。在设计方面如果不加以注意,通常会造成结构性的裂缝。例如,不规则设计促使应力更为集中,混凝土开裂。或者混凝土薄弱处未进行加强,造成开裂[1]。

施工中的方方面面都形成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造成。例如,外部环境因素的控制以及施工工艺等。二氧化碳的侵蚀以及碳化,对混凝土构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铁离子出现化学反应,反应后的产物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原有的应力状态被改变,造成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混凝土开裂后,钢筋侵蚀进程加快,进一步形成了从侵蚀到开裂的恶性循环,工作人员难以对其裂缝情况进行控制。在内外温差相对较大时,混凝土的极限强度无法满足应变应力需求,开裂问题因此产生。因此,温度问题的考虑不周,将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干扰,导致裂缝。混凝土调配比例失衡,水灰比控制失误,骨料含量低,促使混凝土的裂开。混凝土振捣的漏振,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性,气泡增多、分布不均匀,突出了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过振问题不容忽视,水泥浆集聚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骨料被迫向下沉积,表层骨料不足。受到温度因素的干扰,混凝土骨料的收缩,推动了其表面开裂的趋势。在混凝土养护环节,一旦不加注意,就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形成。

3  裂缝防治研究

3.1  干缩裂缝防治

加以分析混凝土裂缝形成成因,混凝土收缩率是干缩裂缝出现的一大病因。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应及时加强对混凝土干缩裂缝的规避与防治,将材料和配合作为基点,展开对施工的探索。

(1)水泥品种选择。在水泥品种的选择中,一般较为注重水泥的需水量。如果混凝土中的需水量较大,那么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加大干燥收缩的可能。针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程度分类,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干燥收缩程度最高,稍差一些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最为有效具有低收缩程度的水泥为中低热水泥或者粉煤灰水泥,因此,合理降低收缩,可进行介于这一层次上的选择。

(2)水泥用量。从混凝土在使用水泥的计量上展开思考,如果用量较大,其干燥收缩也会提高。但是就总体而言,收缩程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因此,可结合具体情况,适度调整水泥用量。

(3)水泥单位用水量。混凝土用水量与其干燥收缩程度密切相关。以相同水泥用量作比较,混凝土干燥收缩控制离不开用水量的变化。当处于对水泥用量需求较高的情况下,用水量的增长将会导致干燥收缩程度的大幅度增长,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适度控制水泥单位用水量,合理予以降低,尽可能规避干缩问题,强化对裂缝的管控。过大的用水量使土质较为稀松,其强度也相对较差,加剧了坍落的风险。水分的快速蒸发,使干缩极具加快。只有对混凝土用水量严加把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在设计上,应高度重视混凝土的配合比管理,确保其单方用水量维持在170kg/㎡以下[2]。

(4)掺合料。掺合料应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可选择与混凝土吻合程度较高的粉煤灰,同时,球类颗粒较多的品质更为优良。粉煤灰内比表面积相对较小,需水量的要求也较低,能有效满足降低干燥收缩的需求。

(5)化学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应以良好的分散性作为基础,强调具有较高的减水率,在适量添加外加剂后,将混凝土含水量控制在需求满足的范围内。减水剂的添加,或者在添加减水剂的同时叠加粉煤灰,将使混凝土不会额外增加干燥收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减水剂中具有引气功能,加剧混凝土干燥收缩。因此,对外加剂的选择要格外注意。

(6)养护注意事项。混凝土浇筑中,短时间内实现表面的干燥,也会是收缩随之而来,并且收缩程度更大,内部混凝土对产生拉应力进行制约,出现开裂。因此,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贯彻严谨的原则,操作上应确保其精细度。

3.2  温缩裂缝防治

针对温度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温度裂缝成因通常会受到温度和约束力的制约。相关人员应从这两点入手,着重进行把控以下几点。

(1)骨料级配。进行骨料级配的调整,可降低温缩裂缝出现。其具体操作为,混凝土的选择强调其干硬化的特点,通过进行外加剂以及混合料,并且在混凝土搅拌中,添加使用水,达到冷却碎石的目的,促进浇筑温度有效降低。

(2)原材料预冷。在混凝土中,浇筑温度的有效降低,可借助原材料预冷完成。运行高压冷水对骨料喷淋,降低温度,在阴凉处存放砂子,确保其不会因为阳光照射导致升温。应重视水泥的防热工作,水泥棚要处于阴凉状态,四面通风。出厂10d后水泥在低温凉水下,实现混凝土的搅拌。在使用前,要确保混凝土运输车的温度把控,可用凉水对其冲洗降温。混凝土浇筑前,对其灌注面等各个方面使用冷水冲洗,要在各个层面确保入模温度不超过25℃[3]。

(3)混凝土内部热量。因外界环境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对环境因素的思考,降低气温变化造成的混凝土内部升温。建立在合理外部降温方法的基础上,可在内部进行钢管的植入,帮助其实现更好的散热。在冷水循环的作用下,推动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相关工作人员可将其通水24小时,并观察其温度和水温,对混凝土的温度实施控制和调节,使水温温差不超过15℃,在混凝土的养护环节,养护完成后,可在钢管内进行膨胀水泥浆的压浆并将其注满,这样能确保混凝土的梁体密实,不容易开裂,质量更佳。

(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的厚度要求一般不超过30cm,在浇筑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浇筑速度,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实现热量散发,确保温度处于均匀状态。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测温孔的埋设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测温工作。在浇水覆盖方面,可选择具有吸水保湿功能的材料,在混凝土成型的基础上,完善覆盖浇水以及相关养护工作,每一步骤都要严格贯彻落实具体的工艺,每日大约浇水次数在5~6次左右,注意梁顶的温度合理控制,并加以养护。针对白天与夜晚产生的温差,应进行灵活调整。

4  结论

作为建筑工程的一大威胁,混凝土裂缝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想使混凝土工程顺利竣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技术要求,立足在混凝土的内部机理中,探究有效的裂缝规避以及补救措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工程质量与用户要求相满足。

参考文献:

[1] 韩春光.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方法解析[J].綠色环保建材,2020(1):186+189.

[2] 沈乃湾.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17):120~121.

[3] 林凯.浅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方法[J].绿色环保建材,2019(5):4~5.

猜你喜欢
混凝土裂缝工程质量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住建部: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 应依法对工程质量担全责
广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