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形势下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情况及分析

2020-06-11 00:47金丽秋
商情 2020年2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大学生

【摘要】提高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效,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问卷、采访、文献研究等方式进行调查,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普遍存在课时不足,内容偏理论、课堂化现象突出,教师队伍资源缺乏,学生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针对以上课程共性问题,逐一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给予建议,以期为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重形势;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中的重要工程。普通高校纷纷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积极促进高校就业工作,这对于保障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具有积极意义。中国计量大学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纳入课程实施已有6年了,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快速变化:“互联网+”、新高考改革、00后大学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其实施效果需要进一步探究。笔者以问卷调查、人物访谈、文献查阅等方式对中国计量大学授课教师以及学生层面进行了了解。

一、多重形势下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及重视程度不到位。虽然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以必修形式纳入课程,贯穿大学四年,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够重视现象。首先,整个课程分为四个阶段上,每阶段即每学年仅4学时,课时不足,导致课程内容开展只能停留在表面和框架上。此外,这门课程采用大班化打包教学,并且存在混合专业共同教学的情况,针对性和实践性开展的可能性降低。投入经费少,未能提供职业发展专业配套教学软、硬件工具;无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与规范或者管理较随意等现象,给授课教师、学生意识留下了这门课程为可有可无的印象,于是对于课程的精力投入也相对打折。长此以往,课程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2)课程师资资源不足,课堂内容不专业,教学水平有待提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涉及到较多学科,综合性较强,并且强调意识引导与实践操作。这对于任课老师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有社会资源、社会阅历,市场调研等,但目前,在中国计量大学这门课的直接负责部门是学校学工部或者就业部门,能调用的教师资源一般为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虽然学校要求带过毕业班的老师才能参与教学工作,但这只是让授课老师积累了常规就业方面的指导经验,在缺乏对学生就业规律和市场需求深层次的掌握和研究,缺乏专业的职业发展教学知识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两个概念混淆,停留在常规的简历和学校就业流程上进行引导,仍然难以以正确的理念撑起高质量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学校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组或者教学委员会,教学内容由教师根据大纲自行安排,缺乏体系性和科学性。而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关于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内容更是基本缺失。

(3)學生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受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影响,学生上这门课程纯当做应付考试来对待的态度占了很大一部分,没有真正地发自内心接受这门课程。另外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互联网+”迅速发展,学生习惯于接受快餐式信息,在调查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这门课程的期望与定位不够准确,希望上完这门课,老师能马上给出自己在职业与就业上困惑的相关答案,而自身却不愿意以主体角色进行探索与规划。受教育者不主动接受教育,课程的实效就不言而喻。

二、多重形势下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进建议

(1)不断完善制度,保障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地位。首先,在课程时长上,在确保目前的分阶段全程教学的优势,适当延长教学时长,保证每学年至少有10课时。课堂能尽量按照同专业、小班化教学,能体现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同时也便于教学内容提高针对性。能能配以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业务培训、调研、就业指导等必要工具采购等,能提供一些固定的场所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组研究、学生团体或者个人的服务与指导。能出台课程规范细则,不断跟进课程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室为形式,吸纳、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一以工作室名义组建的团队,其成员对于这门课程的进一步探索有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通过选拔竞争形式,完善师资队伍选聘机制,提升了师资队伍能力与素质。二以工作室为引领,延升课堂的线下咨询与辅导,解决了学生对于一对一指导的需求,推进教学的交流与研讨,打造示范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3)整合资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一通过趣味性生涯游戏、团体辅导、多媒体宣传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二发挥校友作用,挖掘优秀校友,以论坛、讲座等形式,引领学生合理规划学业和生活,可建立导师制帮扶与指导。三重视与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助学、助研等形式,创造更多参观、实践、实习的机会,为学生深入了解职业岗位提供平台。四可外聘专门机构,辅助开展职业规划指导与课堂教学。

学校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起步较晚,关于提升课程的实效性需要较长阶段。学校当全员重视,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等,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工作环境、开展职业规划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与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1).

[2]翟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及对策———以苏北工科院校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

[3]孔庆梅.论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24).

[4]黄苹.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4(07).

作者简介:金丽秋(1987-),女,浙江温州,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