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2020-06-11 00:43梁燕王芳杨东强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混凝土

梁燕 王芳 杨东强

摘    要:建筑工程,作为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设施,其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所处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达成与否。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易受所处环境、人为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混凝土麻面、蜂窝以及裂缝等病害。为对其影响进行控制,相关建设者应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1  引言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数量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技术应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关键技术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不当引发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

2  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混凝土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小的麻点、凹坑或者气泡。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于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不到位。例如,对模板的清理不到位,模板上粘有杂质,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如果没能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或者在混凝土振捣过程的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未完全排除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出现麻面现象。

2.2  温度裂缝

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在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会扩张,使工程建筑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大小有所不同。为了规避裂缝问题,技术人员在搅拌混凝土时,可以加入适量缓凝剂,减缓水泥的水化速度,减少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另外,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少量钢筋和纤维,提高混凝土构建的抗变形能力,减少温度裂缝;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可以使用液压活塞式混凝土泵,降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温度,缓解温度裂缝问题。

2.3  混凝土蜂窝问题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在其表面弧线疏松情况,形成蜂窝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骨料聚集过程中砂浆没能完全覆盖,在长时间的空气侵蚀下,会在骨料之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如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骨料与砂浆之间出现离析,将会导致混凝土蜂窝的出现。而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破损,或者模板密封不严,发生浆液渗漏,也会导致混凝土蜂窝出现。

2.4  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主要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均匀、土质松软以及回填土不密实、浸水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并且,在模板刚度不满足要求、模板支撑间距过大、底部松动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沉陷裂缝,尤其在冬季,土体中含有冻土层,支撑在冻土中的模板在冻土化冻后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通常情况下,沉陷裂缝的主要形式是深进裂缝、贯穿性裂缝,裂缝的走向和沉陷关系比较密切,一般和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大的沉陷裂缝会出现错位,裂缝宽度一般和沉降量呈正比关系。但是,裂缝宽度不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在地基变形稳定后,沉陷裂缝也会不断稳定。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

3.1  地基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地基是负责承载的部分,其强度与稳定性关乎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质量。为强化地基结构的施工高质量,施工技术人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如地基所处的施工环境复杂,还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目前,可供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法有:注漿法与换填法等。此后,就可从根本上提高地基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对于地基施工技术的确定,应综合比选施工材料与设备技术。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地基实际的承载能力进行核验,以保证其作用性能与设计目标一致。此过程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循勘探、设计、施工以及校核等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基础处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2  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离析或者分层的现象,保障混凝土的性能。浇筑过程的垂直距离应控制在3m以内。浇筑之前,在底部填充5cm~10cm左右的水泥砂浆。在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工作,确保充分振捣,振捣时要注意支架以及模板的变化情况,避免模板发生变形,如果出现变形情况,应立即停止振捣固定模板。要注重把控特殊部位的浇筑时间,例如,在浇筑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时,应先对墙壁以及柱子进行浇筑,并且在浇筑完成1小时之后再对梁板进行浇筑,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裂缝的产生几率。

3.3  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是否掌握振捣混凝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后期振捣混凝土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在振捣的过程中采用插入式,那么就要控制好振捣过程中的移动间距,通常情况下移动间距要保持在1.5倍振捣半径之间。如果是对轻骨料进行振捣,为了保证振捣效果,应该把振捣间距保持在振捣半径以内。在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的时候,应该用0.5倍振捣半径作为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振捣最大距离,为了不影响最终的振捣效果,要注意在振捣过程中不要与模板、钢筋等物体发生剐蹭或碰撞。在使用振捣器振捣的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土的高度应该在50mm左右,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振捣效果。

3.4  防水施工技术

复合涂料,作为运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涂层,其不仅要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一致的防水性能,还要对环境危害进行控制,以避免有毒物质散发至空气环境对施工一线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提高防水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相关人员应在外墙钢丝网内进行水泥与胶凝物质的填充。然而,此项操作与建筑工程混凝土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不一致,技术人员应从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选用具有降低建筑能耗的材料设备,在保证混凝土结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推动所处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5  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施工成本,确保施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确定性价比较高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差距很大,在混凝土拌和作业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集料用量误差一般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在±1%以内,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测量集料的实际含水量,根据选定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确保混凝土组成部分用量比例满足配合比要求,提高混凝土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的运用,需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使地基施工技术、防水施工技术以及预制桩施工技术等运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性能与工程建设要求保持一致,进而满足用户对工程建设的基本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超.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03~104.

[2] 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

[3] 陈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28~129.

[4] 刘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9(6):154~155.

[5] 蒙修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1):153+155.

猜你喜欢
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混凝土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的分析
混凝土
探析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及其施工处理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