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运洲
摘 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的下发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者就当下物联网的发展目标、存在问题、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对于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
2020年5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信厅通信〔2020〕25号文,即《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通知中表示,移动物联网(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决策部署,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解读: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3月6日,工信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强调要深化融合应用,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发展基于5G的平台经济,带动5G终端设备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意味着基于运营商体系的蜂窝物联网在整个新基建的政策层面将是主流发展方向。
5G高速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较难支撑大规模的行业智能化建设,因此行业智能化建设更多依靠NB-IoT和4G。
对于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水/电/气/热,大趋势是采用NB-IoT作为技术支撑体系。尚在坚持GFSK和LoRa的企业,今年的重点工作则是转向NB-IoT,搭建符合政府导向的基础设施。
主要目标1:
准确把握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产业格局的演进趋势,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4G(含LTE-Cat1)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LTE-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
需求。
解读:
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是全球趋势。虽然2G价格低廉,但其频谱利用率较低,不符合资源优化利用的发展趋势。
我们预测:NB-IoT将承担2G网络80%的迁移任务,LTE-Cat.1将承担2G网络20%的迁移任务,承担3G的100%网络迁移任务,同时还可承担LTE-Cat.4 20%的低成本迁移
任务。
如果LTE-Cat.1能够在2020年实现芯片稳定性、通信模组性能稳定、终端产品设计/测试/认证等目标,即可在3年内成为蜂窝物联网的主力队伍。
通知中的4G在括号中单独提及LTE-Cat.1,但不可否认的是LTE-Cat.4才是4G规模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目标2:
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萬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解读:
NB-IoT的普遍覆盖和深度覆盖一举击碎了运营商放弃NB-IoT的谣言。对于运营商而言,若想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拥有话语权,就必须拥有一套适合物联网的支撑技术,而NB-IoT就是产业链的结晶。
3GPP在制定NB-IoT标准时,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适应物联网行业的诉求和发展。在4G时代,已提前制定5G物联网的场景需求,而到了5G时代,已在制定未来6G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场景需求。
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相信中国产业链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重点任务(一)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继续深化4G网络覆盖,支持Cat1发展;进一步加大NB-IoT网络部署力度,按需新增建设NB-IoT基站,县级及以上城区实现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着力做好网络运维、监测和优化等工作,提升网络服务
水平。
解读:
深度覆盖会迎来新一轮的部署,但凡需要部署的场景,任何客户都可以要求当地的运营商实现网络覆盖。室内、地下管网等诉求也将带动小基站的大规模部署。
重点任务(二)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
1.制定移动物联网与垂直行业融合标准。
推动NB-IoT标准纳入ITU IMT-2020 5G标准;面向智能家居、智慧农业、工业制造、能源表计、消防烟感、物流跟踪、金融支付等重点领域,推进移动物联网终端、平台等技术标准及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升行业应用标准化水平。
解读:
推动NB-IoT标准纳入ITU IMT-2020 5G标准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ITU在现有NB-IoT的基础之上进行继续迭代和优化。
推进移动物联网终端、平台等技术标准及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升行业应用标准化水平。目前行业标准化的程度还不能满足行业诉求,我们正在积极组织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对重点领域的标准进行梳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
方案。
2.开展移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不同垂直行业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重点加强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定位、智能传感、安全芯片、小型化低功耗智能仪表、跨域协同等新兴关键技术研究,并开展相关试验。
解读:
在信息充分透明的时代,靠人为力量规避技术缺陷将不再灵验。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不仅体现在技术体系的变革上,还将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而这是属于大型企业的战略
布局。
高精度定位、传感器、安全芯片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尚未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亟需加强研发水平。
重点任务(三)提升移动物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
1.推进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大方向推动移动物联网创新发展。
产业数字化方面,深化移动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推动设备联网数据采集,提升生产效率。治理智能化方面,以能源表计、消防烟感、公共设施管理、环保监测等领域为切入点,助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增强城市韧性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生活智慧化方面,推广移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儿童及老人照看、宠物追踪等产品中的应用。
解读:
提升生产效率,是实施物联网的一切根源所在。
2.打造移动物联网标杆工程。
建设移动物联网资源库,开展创新与应用实践案例征集入库工作,提供交流推广、投融资需求对接等服务;从资源库中遴选一批最佳案例打造移动物联网标杆工程,通过标杆工程带动百万级连接应用场景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展移动物联网技术的适用场景,拓展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解读:
2019年我们与很多城市的高新区、开发区、园区进行沟通,就打造蜂窝物联网标杆工程进行详细沟通,这次通知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物联网行业生态的决心。
2019年,我们拜访了上海临港新片区、上海浦东软件园、嘉兴秀洲开发区、南京栖霞区、合肥高新区、合肥瑶海区、青岛城阳区、太原综改区、珠海南方软件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一些上市公司,沟通了我们期待建设的物联网行业场景。
重点任务(四)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
1.健全移动物联网产业链。
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扶持和创新资金,支持NB-IoT和Cat1专用芯片、模组、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工作,提高芯片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满足规模出货需求;打造NB-IoT完整产业链,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应用系统;进一步降低NB-IoT模组成本,2020年降至与2G模组同等水平;加大Cat1芯片和模组研发工作,推动降低模组成本,促进规模应用。
解读:
资本是助推剂,今年将加大促进基金公司和物联网企业的充分沟通。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梳理各家企业的特色和优势。最近在对NB-IoT芯片、LTE Cat.1芯片和通信模组进行连载发布。
2.加快云管边端协同的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建设移动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加强网络能力开放,支持物联感知设备快速接入,支撑海量并发应用场景;引导行业应用企业搭建设备整合智能化、设备及数据管理智能化、系统运维智能化的垂直行业应用平台,逐步形成移动物联网平台体系,进一步降低移动物联网设备的开发成本和连接复杂度,满足复杂场景应用需求。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设开放实验室,为中小企业提供测试、验证及开发支持等服务。
解读:
目前,全球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已超過5 000家,各大互联网公司、运营商、芯片商、通信设备商、云平台服务商等都宣称自己拥有了物联网云平台服务能力。
赋能垂直行业已不是互联网思维模式。互联网只需要研究人性,即可制定宏伟的战略。到了物联网时代,不仅行业有自身的特点,还存在地域的差异,以及人文管理的不同。
3.规范移动物联网行业发展秩序。
支持开展移动物联网网络质量评估测试,推进网络服务质量契合用户需求,促进移动物联网网络服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监督作用,及时妥善处理用户反映的服务问题,激励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强化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形成良好的竞争发展氛围。
解读:
此内容体现了制定者胸怀天下的气魄,虽然实现难度极大,但我们仍旧充满期待。
4.支持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
充分发挥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快速、灵活的响应机制和跨行业优势资源能力,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领域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创新,促进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解读:
在中国,虚拟运营商成为了贬义词,此处提及的转售,业内俗称“卡贩子”。很多从业人员表示他们为了摆脱这一
称号,将上下拓展,为客户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重点任务(五)建立健全移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1.加强移动物联网安全防护和数据保护。
建立移动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明确运营企业、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等不同主体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加强移动物联网网络设施安全检测,强化对网络安全漏洞收集、报告和修复的指导规范。依托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支持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开展移动物联网重点产品安全评测,加速形成匹配移动物联网场景特征和安全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强移动物联网用户信息、个人隐私和重要数据保护。
解读: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已无法匹配物联网的需求,物联网安全的实现是对安全从业人员的一大挑战。
2.夯实移动物联网基础安全。
建立移动物联网安全标准框架,制定物联网卡、终端、网关等重点环节的分级分类安全管理系列标准。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加大对移动物联网终端可信认证技术、区块链溯源等安全技术手段的研究应用。加快建设移动物联网安全监管技术手段,提升安全态势感知、卡端管理、风险预警等实时监测能力。
解读:
物联网的安全是一个系统架构的概念,局部安全作用有限。安全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运用AT命令、串口通信、E2PROM等知识,建立在TCP/IP之上的安全意义不大。
保障措施(一)制定发展路线图
顺应移动通信技术更迭规律、产业发展趋势及资源高效利用要求,以NB-IoT与Cat1协同承接2G/3G物联连接,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在保障存量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
解读:
这是联盟产业生态在做的事,我們已经坚持了4年,还将继续扩大生态,持续加码。
保障措施(二)开展发展水平评估
建立移动物联网发展指数模型,完善数据统计和信息采集机制,统一数据统计口径,跟踪监测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编制移动物联网发展报告。客观衡量和评价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充分激发各方发展移动物联网的
动力。
解读:
物联网是技术支撑,赋能行业提升智能化水平,但物联网边界很难界定。
保障措施(三)加强基础设施规划
鼓励各地在工业(产业)园区、智慧城市、美丽乡村以及城市道路桥梁、市政管网、综合管廊、交通物流、绿地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智慧应用需求,提前做好移动物联网相关设施建设或预留空间。
解读:
在大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系统集成商的实力无法与大型企业匹敌,而智慧城市的应用将下沉到街道、街区、职能部门,这将是系统集成商发挥优势的领域。
保障措施(四)营造有序市场环境
移动物联网企业应将物联网业务纳入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管控体系,健全物联网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的监测、发现和处置机制,依据物联网卡功能限制要求,严格规范短信、语音等功能的使用,按照“最小必要”原则为用户开通物联网功能;强化移动物联网产品进网监管,引导企业依法依规推出各类移动物联网终端产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惩治,打造公平良好市场环境。
解读:
防范、治理骗子和垃圾广告的骚扰实为必须。
保障措施(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充分发挥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的示范引导和资源聚集作用,加强移动物联网优秀案例和标杆工程的宣传推广,鼓励各地结合智慧城市、“互联网+”和“双创”推进工作,加强信息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融合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解读:
希望各示范基地和产业联盟发挥真正的价值,不要简单罗列展示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诉求,展览展会的同行竞争者越来越多,而客户却越来越少,这些都值得大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