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意义

2020-06-11 00:34夏永林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教育

夏永林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特别突出地强调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这是继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我国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之后,党和国家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对于教育做出的战略要求。

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劳动对于青少年成长的意义非凡

其实,如果要问到为什么要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本来就不应当是一个问题。劳动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人的生存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正是因为劳动,才使得人与动物发生了本质的区别,正是因为劳动,才创造出保证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财富,正是因为劳动,才使得人的思想观念乃至“三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造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就是为孩子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因此,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就从学会一些技能到养成品德品质了。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与目标中,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劳”,把劳动教育排除在培养目标之外,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整天沉浸在书本知识学习中,很少参加劳动。这导致许多学生不仅不会劳动、不爱劳动,劳动中怕苦怕累,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不知道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不少学生在思想层面严重偏离,劳动意识淡薄,追求安逸享乐,不尊重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轻视和鄙夷体力劳动者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唯智育至上”在各级教育办学理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有不同程度的缺位。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育苗期”“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劳动观与“三观”紧密相连,是“三观”重要内容。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经受过劳动的艰苦锻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怕苦怕累,难以坚持,参加工作以后仍怕苦怕累,不敢担当,不敢开拓进取。因此,忽视劳动教育的教训是深刻的。

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目标的“四育”提升到“五育”,把“劳育”作为五大目标之一,构建德智体美劳的大目标,非常必要和及时,意义十分重大。让学生参加适当劳动,有助于改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坐享其成、不勞而获的恶习,使他们认识到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观点,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回顾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包括七十年代,各个方面都比较重视劳动教育,虽然并没有在形式上、口号上喊得那么响,但是潜移默化注重了劳动对于人的成长的作用和意义。那个时候的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很重视培养“合格劳动者”。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开展定期的“学农”“学工”活动。中学生、大学生,每年要到农村、工厂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意志、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劳动的光荣伟大,学习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对健康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在我的记忆中,参加劳动的记忆还是比较深刻的。每个学生参加校内的劳动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在班级内每天都有卫生值日,负责擦黑板、收拾老师的讲桌。每天放学,班级按小组安排值日,一是打扫班级卫生,二是打扫每个班级的卫生责任区。那时候对学生的评语当中,都会把热爱劳动作为对学生个人评价的很重要的一条,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

同时,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一定时间的学农劳动、学工劳动。我印象中我们年级去父母的厂子里劳动,都下到不同的车间班组,有些还随着师傅上夜班,跟着师傅学习技术,我自己当时被分在钳工班,学会了开钻床加工。去农村参加劳动更是我们向往的,印象中我参加过拾麦穗、摘棉花、掰玉米等,有时候自己从家里带一些午饭,就像春游一样;劳动间隙还能吃到村民为大家提供的红薯、玉米等。通过劳动,也确实能够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大热天在暴晒之下干活,汗流浃背;拾麦穗的过程中,割过的麦茬把脚和腿刺得生疼,但是大家感到的是快乐、学到的是社会知识。

另外,那个时候的家庭教育中,的确缺少今天对于孩子智力开发、知识学习的很多的东西,但是,劳动却成为我们人生成长中的必修课。那时在我们厂矿子弟中,一是家中孩子多,二来父母都是双职工要上班,我们从小都养成了做家务的习惯和能力,孩子们之间有时也会就做家务的能力进行比赛。我们十一二岁已经能够管一家人的饭,我自己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蒸馒头,还要负责去国营菜场排队甚至抢购蔬菜。通过这些形式的劳动,锻炼了我们的生存技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虽然没有大道理,但确实对我们的思想“三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个人对于加强劳动教育的一点认识

第一,在教育目标中增加劳动教育首先不是为了增强劳动的技能。因为技能之事儿,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形势会逼迫他学习。比如做家务、做饭,不少青年人认为现在服务业这么发达,一切用钱都可以搞定。但是遇到像这次疫情期间,很多东西都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特别是外卖的卫生问题,学会做饭就成为必须了。我认为加强劳动教育首先是要解决劳动的观念问题。不管未来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劳动,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劳动自觉,目的就在于要尊重劳动、体验劳动光荣。这种尊重一是要尊重劳动的成果。劳动成果是人劳动付出的心血的凝结,比如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是对保洁人员劳动成果的尊重;不浪费粮食、食品是对农民、生产者劳动成果的尊重等。学生们在未来的职业中,可能不一定对各种劳动技能都懂,可能不会去直接从事有些人所认为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但是,你不可以轻视任何形式的劳动。现在一些青年人对于从事他们“看不起、看不上”的劳动的从业人员的轻视、颐指气使,充分反映了在这些人头脑当中,把职业、从事劳动的种类作为判定人的高低贵贱、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种典型的以貌取人是非常有害的。劳动教育就是要人去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第二,加强劳动教育切忌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我记得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把劳动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多少年来对于教育的反思总结的结果。但是,目前确有这种现象,在教育的过程中赶时髦,很僵硬地讲“劳动课程”——主要是一些技能方面的课程添加到教学培养计划当中,似乎增加了劳动课程,就重视了劳动教育。中小学课程中添加了很多手工课程,反而给家长增添了额外的负担。网上也有一些流传的图片,就是“摆拍”。为了体现劳动,一些单位、一些学生专门制造“劳动情景”“劳动场面”,有些图片摆拍的痕迹太重、太假。从根本上来看,一是没有从育人的高度上来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把教育目标的“劳育”与具体的劳动技能培育混同。因此,在学习贯彻此次《意见》的时候,首先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地对照文件机械照搬执行。

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极其重要,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础。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同时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功能。因此,必须加强劳动教育,将接受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大中小学的一项必修课,就是教育引导学生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教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