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瑜,袁 瑞,张 倩
(1.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2. 西安外国语大学 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28)
美国《萨班斯法案》(SOX)的实施,引发了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关注。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于2010年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主板上市公司逐步施行。自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入了“强制性变迁阶段”[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释放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信号[2]、增加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认知[3]、提高内部交易的盈利能力[4]等方面,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高管团队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依据高层梯队理论[5],高管的个人特征对其行为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高管团队异质性必定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那么,高管团队异质性的不同方面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种影响是否会随着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时间进程的推移,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影响作用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些疑问,都有待于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来解答。
既有研究显示,男性高管与女性高管在管理行为和决策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相较于女性,男性更具有冒险性[6]。在多种情境与任务环境下,女性高管更加谨慎和稳健[7],对风险的感知能力更强[8]。目前,企业高管团队成员以男性居多,当高管团队中性别差异较大时,如果女性高管成员所占比例更大,则高管团队风险承受度下降[9],更注重对规则的遵守并保持对高风险事项的敏感,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更高[8],信息披露质量更好。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高管团队中性别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教育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显著影响团队的知识处理能力[10]。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高管团队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更具优势,更有助于披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年龄较大的企业家,未能有良好的环境或机遇去接受高学历教育,但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当高管团队中的教育背景异质性越大,意味着高管团队中既有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也有拥有较高学历的管理者,这有助于提高高管团队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最终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高管团队中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年龄异质性是影响高管团队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11],年龄异质性高的高管团队能提供更多的对各种复杂挑战和问题的认识[12]。年长的高管在制定决策时会更加稳健[8],更倾向于规避风险[13];而年轻的高管更愿意承担风险[5]。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务,既需要年轻的高管尽快捕捉内部控制建设和信息披露的重点,也需要年长的高管凭借经验进行政策的实施把控。因此,当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较大时,意味着团队具有勇于冒险和稳妥保险的特质,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高管团队中年龄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任期异质性高的高管团队拥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组织经验[12]。高管任期越长,管理经验越丰富,越熟悉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管理能力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但是,高管任期过长,也容易固守成规,导致高管在制定决策和实施管理时趋利避害地选择不作为。反之,年轻高管更加积极主动,更容易打破公司的制度僵局,给企业带来完全不同的管理信息与视角。因此,依据信息决定理论,当高管任期的异质性越大,高管团队的决策越能够在经验与效率方面同时得到满足,对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高管团队中任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在我国,企业产权性质不同,高管特征对企业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4]。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严重的“所有者缺位”情况,国有企业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严重分离,因此,国有企业中的高管人员对企业具有更强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产权性质对于高管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具有影响,即在国有企业中,两者关系更为显著。
时间进程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制度变化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形成良好的市场生态,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序实施。随着时间的推进,高管团队已经全面接受并理解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也将逐步减弱。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时间进程对于高管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具有影响,即在内部控制自愿披露阶段,两者关系更为显著。
本文选取了2008—2017年深市主板A股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并对初选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①剔除金融保险类样本;②剔除ST、*ST类样本;③剔除数据存在缺失样本;④剔除缺少连续数据样本。经过上述筛选,本文共得到样本2190个(219家公司共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
本文研究数据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数据来自迪博数据库,其余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高管特征缺失数据通过百度引擎进行手工搜集。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Eviews7.2。
本文用以下模型来检测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ICDQ=β0+β1Hgend+β2Hedu+β3Hage+β4Htenure+β5LnSize+β6State+β7Share+β8Level+β9Turn+β10ROA+β11∑Year+β12∑Industry+ξi
上述模型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ICDQ)为被解释变量。以往研究中衡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指标有很多: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或者自我评价报告[15]、是否充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16]、自行搭建评价指标体系[17]等。上述衡量指标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缺乏全面性。本文采用“迪博”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该指数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高管团队异质性为解释变量。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思路,从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任期4个方面来考察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对于高管性别的测度,男性高管被赋值为1,女性高管被赋值为0;对于教育背景采用赋值法,大专以下为1、大专学历为2、本科学历为3、硕士研究生学历(包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为4、博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包含博士后、荣誉博士等)为5;高管年龄,用成员年龄标准差与团队年龄平均值的比值衡量;高管任期,用成员任期标准差与团队任期平均值的比值衡量。性别异质性(Hgend)和教育背景异质性(Hedu)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系数来衡量;年龄异质性(Hage)和任期异质性(Htenure)采用标准差系数来计算[18]。
控制变量方面,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公司规模(LnSize)、产权性质(State)、股权制衡度(Share)、资产负债率(Level)、总资产周转率(Turn)、净资产收益率(ROA)。模型还对年度(Year)和行业(Industry)进行了控制。变量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表
对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数据见表2。由表2可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59,均值为30.808,标准差为9.298,说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普遍较低、差异较大。从性别异质性来看,最小值为0(性别没差异,高管成员均是男性),最大值为0.500,均值为0.229,表明高管团队中性别差异不大;从教育背景异质性来看,最小值为0.105,最大值为0.781,均值0.609,表明高管团队中教育背景差异性很大;从年龄异质性来看,最小值为0.059,最大值为0.282,均值为0.148,表明高管团队中年龄结构比较集中;从任期异质性来看,最小值为0.000,最大值为2.923,均值为0.599,表明高管团队中任期差异性很大。
表2 描述统计量
注:ICDQ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Hgend为性别异质性,Hedu为教育背景异质性,Hage为年龄异质性,Htenure为任期异质性,LnSize为公司规模,State为产权性质,Share为股权制衡度,Level为资产负债率,Turn为总资产周转率,ROA为净资产收益率;下同。
表3更好地展现了产权性质与时间进程对于变量间关系的影响。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高于非国有企业,但差异并不显著,2012年以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均值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内部控制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②高管团队的性别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更高(均值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即非国有企业拥有更多的女性高管,并且高管团队的性别异质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显著改变。③高管团队的教育背景异质性和年龄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更高(均值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在非国有企业中,高管团队的教育背景异质性更明显,这种异质性在2012年以前体现得更为明显(均值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由于非国有企业中老一代的企业开拓者学历普遍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进高管慢慢缩小了团队中教育背景和年龄方面的差异。④国有企业中高管团队的任期异质性低于非国有企业,但差异并不显著,2012年以后,高管团队的任期异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均值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使高管流动性增强,高管团队的人员结构调整速度也有所增加。综上可以初步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高管团队异质性特征基于不同的时间区间和产权性质存在差异,但其具体影响作用还需进一步的回归检验。
表3 主要变量的差异检验
注:*,**,***分别表示在显著性水平10%,5%,1%下显著。
为了避免伪回归的情况,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表4显示了面板单位根检测结果,从P值可以看出,LLC和PP检验的结果均高度拒绝原假设,即数据是平稳的,可以直接进行多元回归检验。
表4 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括号外为统计量,括号内为t值。
在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对各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变量间系数远远小于0.8,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问题。因篇幅有限,相关性表格并未列出。
3.3.1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回归结果
从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管团队的性别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假设H1得到验证。高管团队的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但不显著,假设H2未得到验证。高管团队的年龄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假设H3未得到验证。高管团队的任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但不显著,假设H4未得到验证。
表5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回归分析
注:*,**,***分别表示在显著性水平10%,5%,1%下显著;Constant指常数项,N为样本数,Year为年度,Industry为行业,Adjusted-R2指模型拟合度,F值指模型整体的显著性水平,T值和sig.值均指变量的显著性;下同。
3.3.2 基于产权性质影响的回归结果
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下,企业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而环境对于高管团队异质性特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样本(1537个)及非国有企业样本(653个),并对这些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表6的结果显示,产权性质对于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国有企业样本组中,性别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年龄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与总体样本一致。而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上述结论均不成立。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在国有企业样本组中,任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但在非国有企业样本组中却呈现了负相关的结果,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假设H5得到部分验证。
表6 产权性质的影响回归分析
近年来,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变化较大[19]。《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的出台必定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以2012年为时间节点,将样本划分为2008—2011年和2012—2017年两个区间样本,进一步考察不同时间进程中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关系的差异性。具体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在全样本中,2008—2011年的样本组中,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明显高于2012—2017年的样本组。这一结论也同时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组中有所体现,假设H6得到验证。
表7 时间进程对高管团队异质性特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影响
注:括号内数值为t值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①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取值为二分哑变量,高于中位数取1,否则取0,放入模型检验;②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首尾5%的Winsorize(缩尾处理)处理,剩余样本重复检验。经过上述检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上文并无实质性差异。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信息的多样化和委托代理矛盾的复杂化,内部控制信息作为考察企业经营状况和考核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依据,愈发得到各界重视。作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高管团队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总体来说,高管团队性别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即高管团队中女性高管比例的不断升高,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高管团队的年龄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即高管团队中不同年龄段的高管对事务的接受力、对风险的决策倾向均存在不同,这反而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第二,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更显著。在国有企业样本组中,高管团队的性别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年龄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与总体样本一致。而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上述结论均不成立。在国有企业样本中,高管团队的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国有企业中,拥有商业经验的高管与拥有高学历的高管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从而降低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国有企业样本组中,高管团队的任期异质性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但在非国有企业样本组中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的结果。这表明,在国有企业中,高管团队任期的异质性,有助于提升高管团队的决策效率,因而有效提升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而在非国有企业中,高管团队的任期异质性越大,越会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20],造成团队成员间缺乏磨合[21],不利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这一研究结论表明,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所有者缺位”,使得高管人员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其异质性特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更强的影响。
第三,随着时间进程的推移,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不断减弱。2008—2011年的样本组中,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明显高于2012—2017年的样本组。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的颁布,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得到了显著的增强,高管团队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规范逐渐达成共识的缘故。这一研究结论也充分说明,国家的相关制度对于维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完全符合监管部门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