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邓大洪
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四川省阆中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个聚焦”的指示精神,努力做好全市民政工作。2012年至2019年底,阆中市民政直接服务对象(低保、特困、孤儿、矽肺、重点优抚等)达98.33万人,累计投入各类保障资金达22.26亿元,在民生兜底保障、基层民主治理、基本民生服务方面努力作为,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将温暖送到城乡每一个角落,走出了一条具有阆中市情的民政服务路径,在古韵阆中大地上奏响了一曲保障民生、服务民众的和谐乐章。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阆中市副市长张华、民政局局长罗晓芹。
记者:据了解,阆中市在民生兜底工作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业绩,能否请张副市长谈谈阆中市在民生兜底工作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张 华:党的十八大以来,阆中市围绕社会救助工作,先后出台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社会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具体工作可总结为:“聚焦‘三个着力’,确保基本民生兜底保障润民心”。
记者:“三个着力”具体内容是什么?
张 华:一是着力脱贫攻坚兜底扶贫。2015年至今,阆中市先后对6.7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低保兜底,为4.28万名低保残疾对象发放了残疾人两项补贴,12.35万名困难群众得到了民政大病医疗救助,民政以实际行动坚守着“脱贫奔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脱贫誓言。
二是着力最低生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阆中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了150%、180%,年均10.19万名城乡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积极推进了低保经办人员备案制与承诺制,累计核实低保对象91.56万人次,确保了低保保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精准施保”。
阆中市副市长张华(中)和阆中市民政局局张罗晓芹(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三是着力特殊人员救助供养。阆中市常年保障特困、孤儿、襄渝铁路西段矽肺(伤残)等群体1.1万名,供养标准连年提高;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在站寻亲”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等行动,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达7700余人次,农村留守儿童得到了有效关爱。2019年度全市仅民政民生支出就达4.35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89.13%。
记者:能否请罗晓芹局长列举一个阆中市兜底方面的具体案例?
罗晓芹:阆中市根据中办发2018[53]号《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第十七条:“对滞留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由救助管理机构向所属民政部门提出安置申请,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请同级政府安置”,制定了两方面的安置方案:一方面,特殊救助对象安置点设置。阆中市救助站对滞留三个月以上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智力障碍者等无法核实身份求助人员,按民政部“分类救助”原则,分别临时托养在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社会福利院;另一方面,阆中市民政局将所有特殊救助对象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医疗保障局对所有特殊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救助,残联对所有特殊救助对象评定残疾等级后,由民政局将其纳入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范畴。
阆中市对于无家可归人员上集体户口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阆中市,市民看见流浪乞讨人员,可拨打市长服务热线,救助站就会立即赶到,把他们请到救助站,管吃管住并帮助他们寻亲。截至2019年11月底,阆中市有19位不知道自己姓名、家庭住址的失智人员,阆中就给他们建立了集体户口,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政府还出资给他们上了医保,使他们不但衣食无忧,而且生病有钱就医。
记者: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高低,事关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民政工作在社会治理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张副市长谈谈阆中市民政在社会治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张 华:阆中市紧紧围绕社区治理、社团管理和区划调整三方面发力,提升治理水平,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可总结为:“聚焦‘三个提升’,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顺民心”。
记者:“三个提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张 华:一是提升村(居)自治水平。阆中立足本市实际,打造了国、省、市级和谐示范社区7个、“民主法治村(社)”5个,成功创建“四川省村民自治模范县”,创造性地形成了沙溪街道拥军社区“三问四小”社区工作法,并被民政部作为十大社区工作方法在全国推广。
张华视察老人卧室
二是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阆中市开展了社会组织诚信建设与评“星”活动,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进行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年检力度,实行了“四大类”社会组织民政直接登记制度,形成“宽进严管”的良好发展管理格局,有效促进了全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由2012年的187个增加到2019年304个,增幅达62.56%;发展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00余支,中国志愿服务网在线注册志愿者3.5万余人。
三是提升行政区划优化水平,用好区划调整这个指挥棒。阆中市高质量完成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全市乡(镇、街道)由50个减少到28个,减少22个,减幅44%,构建起“商贸经济圈+特色农业圈+文旅产业带+生态康养带”的阆中市乡镇行政区划新格局,其经验做法被省区划调整改革办专刊推广。
记者:基本社会服务是民政的主要工作,请张副市长谈谈阆中市民政在基本社会服务工作方面有哪些特色?
张 华:阆中市在提供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上,既把握细节、又加大投入,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温暖民心,可总结为:“聚焦‘三个突出’,确保民政基本社会服务暖民心”。
记者:“三个突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张 华:一是婚姻登记服务突出便民。阆中市提供国内婚姻登记预约服务,开展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时延时服务,为有需要的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让婚姻登记更加庄重、更加惠民、更具亲情。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办理婚姻登记8.36万对,办证合格率与群众满意率均达到了100%,婚姻登记窗口成为全市民政工作的示范窗口。
二是养老服务突出托底。2012年以来,全市共建设公办养老机构5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4个,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50家,培育民办养老机构5个,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所,在建养老服务综合体(阆中市敬老院)1个,累计为13.744万名失能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购买了政府性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养老总床位数达到2500张,绝大多数老人均能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产品,养老托底保障属性占主导地位。
三是殡葬服务突出惠民。阆中市积极推进节地生态葬、草坪葬等绿色环保安葬方式,大力推广了鲜花祭、黄丝带祭、网络祭、思念墙等文明祭扫方式;积极落实了惠民殡葬政策,平均减免1000元以上。以上措施的出台,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丧葬支出,全市现代文明殡葬新风逐渐形成。
记者:人们常说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民政人是向困难群体传递党的温暖和关爱的“天使”,怎样才能做有“温度”的民政人?
张 华:我们民政人要站好位,民政人与服务对象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心目中要把服务对象当亲人,视服务对象为长者。因此,我们提出了“‘五心’聚力,做有温度的民政人”。“五心”,即爱心、善心、细心、耐心和决心。
记者:这“五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张 华:一要有亲民为民的爱心。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民政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的。以人为本,一心为民,服务群众,是做好民政工作必然要求和基本准则。民政干部要多到基层走访,多下一线倾听,精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实在在地把百姓所急、所难、所盼、所愿的事情办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以优良的作风干好民政各项工作,用爱心撑起困难群众的保护伞,用真心编织困难群众的安全网,用诚心架起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用真情践行保民生的庄严承诺。
二要有普度众生的善心。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做菩萨事业就得怀着菩萨心肠,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用老百姓的话说,民政工作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我们民政干部对困难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知道得越早、了解得越多,体会得就越真切,就更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困难群众的救急救难之中,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注。
三要有“大肚能容”的耐心。法国思想家蒙田说:“我有两个忠实助手,一个是我的耐心,另一个是我的双手”。我们民政人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去做,用双手认真地去干,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反复地、不间断地宣传好相关政策,做好思想引导沟通,以真心真情换理解支持,以耐心周到换稳定安定。
四要有“火眼金睛”的细心。民政工作要细心把准政策要求,只认标准不认人,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把民政政策用好用活,用到真正需要的困难群众身上,多得“巴巴掌(称赞)”,少遭“剜眼恨(憎恨)”。
五要有干事创业的决心。人们经常说,有困难找政府,其实找得最多的主要就是民政部门。我们民政人决不能轻视自己的岗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更多精力用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切实履行好民政担当,努力开创新时代阆中民政工作新局面。
记者:能否请罗局长举出体现阆中民政人有“温度”的案例?
罗晓芹:这方面的案例很多,如张华副市长在做有“温度”的民政人方面就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他上任三年多来,跑遍了全市5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每到一处都是和蔼可亲地与老人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只要是政策允许范围之内诉求,他都会要求相关部门立即落实。困难群体即使没有向民政提出救助诉求,只要是应该实施救助的,张副市长也会特事特办指示我们主动实施救助,如阆中有位农民外出打工,遇意外全身70%烧伤,家里没有亲人。张华副市长说:“家里没亲人,阆中民政人就是他的亲人。”阆中民政局根据张华副市长的指示,派人把他接回来,民政局出钱给予治疗,现在已经基本治愈。
记者:请张副市长谈谈阆中民政工作的未来规划。
张 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根据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个聚焦”的指示精神将是民政工作始终不变的工作目标和方向。阆中民政事业将从三个方面发力推动:一是下更大力气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以积极应对阆中老龄化严峻形势;二是下更大力气推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显著提高救助能力,对低保、特困、孤儿、“三无人员”、因病致贫群众等困难群体的救助更加精准、更加规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三是下更大力气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记者:请张副市长再谈谈阆中市民政工作的愿景。
张 华: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造福民众,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利益,无疑就是筑牢了社会和谐的基石。阆中民政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重要指示,继续聚焦民政主责主业不松劲、不放手、不停步,以改革精神和创新思路攻坚克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阆中民政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让阆中古城的和谐乐章更为华丽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