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

2020-06-10 08:52余安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白蛋白

余安

广西隆安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2799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机体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升高血中胆红素,若未给予及时治疗,容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不利于新生儿健康发育,增加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1]。 目前,随着新生儿黄疸发病率的逐年升高, 社会各界愈加关注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2]。 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蓝光照射治疗,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病情严重的黄疸患儿,效果欠佳,并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3]。 最近几年,白蛋白逐渐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在临床上发挥积极的效果。 为探寻理想的治疗方法, 该研究该院2018年1 月—2019年10 月所收治的30 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采取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获取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所收治的60 例新生儿黄疸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0 例。 研究组中,男16 例(53.3%),女14 例(46.7%);日龄7~23 d,平均日龄(16.5±3.1)d;黄疸类型:感染性黄疸19 例(63.3%),母乳性黄疸11 例(36.7%)。 对照组中,男17 例(56.7%),女13 例(43.3%);日龄7~28 d,平均日龄(16.7±3.2)d;黄疸类型:感染性黄疸18 例(60%),母乳性黄疸12 例(40%)。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选对象均符合病黄疸诊断标准;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低体质量儿、超重儿;合并肝胆道发育畸形儿;严重感染患儿;存在治疗禁忌证者;无法正常完成试验者。 对比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价值。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蓝光照射治疗,采取该院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仪照射,全面消毒光箱,检查灯管、线路是否完好,根据新生儿的出生时间、体质量,设置蓝光箱内温度27℃,设置照射温度30~32℃,照射波长425~475 nm,光箱上方灯管和患儿距离约20 cm,照射时间8~12 h。 在进行照射期间,加强保护患儿的眼部、会阴部位,同时确保皮肤受光均匀。

研究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方法(批准文号:S20160018),用法用量,1.0 g+10%葡萄糖溶液10~20 mL 混合后,静脉给药,1 次/d。 两组患儿均治疗3 d,在整个治疗期间,积极防治出血、感染、缺氧、低血糖、酸中毒等。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估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①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 包括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

②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总胆红素低于90 μmol/L;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总胆红素治疗前后降低>100 μmol/L;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总胆红素治疗前后降低<100 μmol/L[4]。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③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疹、体温升高、轻微腹泻,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方法

安排专人对该研究所获取的数据录入电脑EXCEL表中, 采取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TBil、IBil、DBil 等计量资料采取平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进行t 检验;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胆红素水平

两组患儿治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指标(TBil、IBil、DBi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血清胆红素水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TBil、IBil、DBil 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s),μ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bilirubin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μmol/L])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s),μ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bilirubin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μmol/L])

组别TBil治疗前 治疗后IBil治疗前 治疗后DBi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209.12±8.34 209.13±8.29 0.000 0.996 112.35±5.27 135.65±6.03 15.94 0.000 188.31±7.64 185.32±7.53 1.53 0.132 105.32±4.47 129.75±5.46 18.96 0.000 21.78±1.54 21.83±1.49 0.13 0.899 7.18±0.62 8.97±0.72 10.32 0.000

2.2 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7%(29/30),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76.7%(23/30),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3.3%(4/30),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0%(3/3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疾病,近几年,随着新生儿黄疸患病率增加,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社会各界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预后愈加关注。 多数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胆红素转运能力较低,可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而引发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5]。 通常情况下,若是生理性黄疸,则可等待自行消退,若是病理性黄疸,则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继续进展呈核黄疸,损害患儿的神经系统,影响新生儿预后,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对此,需及时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达到一定稳定病情的目的[6]。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排出体内多余胆红素,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多种途径,包括蓝光光疗、药物疗法、换血疗法,其中蓝光照射法就是将患儿放在蓝光箱内,利用波长460~478 nm 蓝光照射,降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作用原理是蓝光照射,将血液中脂溶性转化成水溶性胆红素,降低排除难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在照射期间,胆红素吸收光能,利用光和氧作用,将脂溶性Z 型胆红素氧化成E 型胆红素,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胆红素本身不具有稳定性,在转化成E 型胆红素同时,也容易转化成Z 型胆红素,单独应用效果欠佳[7]。 而白蛋白是一种胆红素载体,在血浆中蛋白中含量最高,主要作用是转运、物质结合,通过结合不同种外源性化合物,有助于胆红素转化成水溶性产物,并能结合机体内E 型胆红素, 促使更多E 型胆红素排出体外,抑制其转化成Z 型胆红素,该研究通过联合使用蓝光照射,使得白蛋白结合成水溶性胆红素,增强水溶性胆红素稳定性,进而增强蓝光照射效果,获得显著的退黄效果,促进临床效果的进一步提升[8]。

新生儿黄疸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TBil、IBil、DBil 浓度升高,血清中胆红数指标浓度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反映出患儿症状指标。 经该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儿TBil (112.35±5.27)、μmol/LIBil (105.32±4.47)μmol/L、DBil (7.18 ±0.62)μmol/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35.65±6.03)μmol/L、(129.75±5.46)μmol/L、(8.97±0.72)μmol/L(P<0.05)。据宋贵强等[9]研究,其选取112 例在该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按照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 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6例)与实验组(56 例),试验组患儿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取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TBIL(117.98±6.56 )μmol/L、DBIL(7.03±0.56)、IBIL (108.46±6.32)μmol/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53.55±7.39)μmol/L、(8.69±1.32)μmol/L、(146.53±7.26)μmol/L(P<0.05),和该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进一步证实该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由此提示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可起到明显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机体人血白蛋白和E型胆红素融合,抑制转化Z 型胆红素,有助于胆红素的转化及排出,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降低机体血液中TBil、IBil、DBil 水平。

该研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5)。学者张晓东[10]选取100 例采取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甲组(n=50)与乙组(n=50),甲组患儿联合行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 乙组患儿联合行白蛋白联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乙组80%(P<0.05),和该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说明,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可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不仅如此,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现, 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4/30),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晓东[10]研究中也表明,甲组不良反应12%,和对照组不良反应 (8%)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提示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安全性高,具有一定可行性。

综上所述,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显著,可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促使黄疸消退,较单纯蓝光照射治疗法更具优势,并且安全性佳,对患儿预后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综合血液制品使用风险,再考虑上经济因素等, 应用于总胆红素值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患儿治疗中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白蛋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