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饭圈文化”的病态化

2020-06-09 12:02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病态饭圈追星

韩浩月

今年两会期间,一位来自山东的人大代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整顿“饭圈文化”,改变娱乐圈不良风气,引导明星成为正面偶像,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这位代表的建言,提到了疯狂粉丝为偶像花钱打榜、接机扰乱机场秩序等行为,而这些早已是“饭圈文化”的常见动作。

一首单曲定价几元,短短一周就能销售额破亿。“畅销”背后,是不少学生以远超自己消费水平的购买力,为偶像“氪金”(原为“课金”,指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的事实。因为存在绑架学生超支消费的嫌疑,类似的营销事件备受质疑。

近日社交媒体上又曝出3位分别来自幼儿园、小学、初中的老师,带孩子录视频为偶像应援的新闻。据报道,目前已有上千名老师加入了偶像应援团队,这引发了公众的深深担忧——“饭圈文化”正通过老师的传导向低龄儿童群体蔓延,意味着这一亚文化走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青少年追星有可能走向全面“病态化”。

追星行为、“饭圈文化”之所以“星火燎原”,原因之一就在于主流社会此前并未真正将其当成重要现象来看待。大多数人觉得,孩子长大后自然会终止狂热追星。但就现实层面发生的种种来看,对“饭圈文化”确实到了该正视的时候。如何保持自己与偶像的距离,怎样将娱乐与正常的学习、生活分开看待,成为一堂必不可少的青少年教育课。

“饭圈文化”病态的一面该如何阻止?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发现与批评是一码事,落实到执行层面又是另一码事。执行力度不足或执行动作过大,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甚至造成负面影响。“饭圈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复杂的商业计算基础上的,而这种商业目的,往往又是通过复杂又严密的操作达成的。其中绝大部分的操作虽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谴责,却并没有触及法律,这也会让政府部门感到无从下手、头疼不已。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惩戒机制”,来限制“污点艺人”的商业行为,但对于通过给粉丝洗脑来实现巨额收入的“饭圈经济”来说,很难套用“惩戒机制”来进行惩罚。这就意味着,与其惩戒,不如借助“反向教育”,帮青少年更多地了解“饭圈文化”的运转真相,建立多元丰富的文学艺术审美,脱离对偶像的精神依赖。

因此,来自家长、老师、校园以及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显得尤其重要。正是因为找不到理想的情感表达对象,青少年才会将精力放在對偶像的追逐中。一旦通过教育让这些年轻人懂得平等与独立的内涵,懂得去追求人生的快乐与充实,“饭圈文化”自然会变得矮小起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饭圈文化”的形成已有一二十年的历史,恐怕人们也得用同样多的时间与耐心,把坠入其中的孩子拉出来。

猜你喜欢
病态饭圈追星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让追星不疯狂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饭圈女孩”(双语加油站)
乐活人生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