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祖交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犹如一声嘹亮的号角,为全党全国人民接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
近年来我国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表明,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在于“产业兴旺”,实现“产业兴旺”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充分运用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杂交构树产业。因此,笔者认为,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下,乃至今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仍应把发展杂交构树产业作为条件适宜地区实现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展杂交构树产业的意义,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实施这一重要举措的前提条件。
那么,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中发展杂交构树产业究竟具有什么意义呢?笔者认为,其意义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彰显科技成果应用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兴旺是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充分运用科技成果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杂交构树产业,就是充分运用我国科学家自主培育、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个高蛋白、多用途杂交构树新品种(“科构101”)这项重要的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惠农产业。近年来,在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该产业已相继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区的部分农村悄然兴起,成为当地政府实施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并呈现出明显的比较效益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杂交构树特有的生物特性和可开发利用的多种功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增添新的活力、拓展新的路径。
资料显示,杂交构树由我国典型的乡土先锋树种——野生构树演变而来,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世华研究团队经过近20年艰苦努力,在广泛搜集我国南北方400多种野生构树种质资源的基礎上,采用杂交选育和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选育成功的构树新品种。它不仅保持了野生构树生命力强、长得快等优良的遗传特性,还在生化成分、产量、品质、实用功能等方面获得显著提高。其具有的生物特性和多种功能,无论从检测结果还是从其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应用的实际效果看,均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首先,是它的生化成分独特,可以多功能开发利用。据中科院植物所、农业部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检测,杂交构树嫩枝嫩叶的粗蛋白含量(平均20%)高于“饲草之王”紫花苜蓿(平均19.1%),而且除色氨酸外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其他优质饲草,还具有高钙低磷、高铁低镁和消化降解率高的优点,其叶片还富含类黄酮、生物碱、果胶、生理活性物质,不仅是理想的饲料来源,还能提高家畜的免疫能力、减少甚至不用抗生素;其花、叶和果实营养丰富,可食用,还可制成天然有机多功能保健饮料;其果实、种子和树根可入药;其木质部分可制作木材、活性炭,也可直接粉碎制造刨花板,或生产密度板用浆,而且出浆率比桉树和杨树高1倍、每吨原材料的成本仅为杨树的1/5;其韧皮纤维长,更是制作新闻纸、宣纸、造币纸等高级纸,以及本色纸板和高强度瓦楞纸用浆的好原料……
其次,是适生范围广、易于种植,而且长得快、产量高。中科院科研团队自2009年起先后在辽宁、宁夏、贵州、安徽等地进行实验示范的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杂交构树在北纬42°以南的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年极端低温-20℃以内、年降水300mm以上、无霜期180天以上、土壤盐分6‰以下、PH值6以下的不同环境中均可原土种植、正常生长。而且种植方法简单易行,生长过程不需要打农药,栽种50—60天就能长到1米多高,栽种当年就能长到3-5米,2年生单株可达18.5公斤(杨树为15.5公斤)。如果用做饲料,可在栽种50—60天后,连茎秆带叶子,开割第一茬,而且每年可收割3-5茬,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年以上,每亩每年能生产鲜重饲料6—10吨左右。如果用做制浆造纸、生产人造板等,密植状态年亩可产干枝1500公斤、韧皮200公斤、干树叶2000公斤。
第三,是根系发达、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据中科院植物所科研团队和实验示范地相关人员实地监测,杂交构树当年侧根可伸展2米以上,并交错形成网状结构,能够很好地锁住水土、固土固沙,而且种植和收割过程不会翻动土层,可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旱节水、耐热、耐寒、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在其适生范围内的荒山、沙地、盐碱地及荒漠化、石漠化、矿山修复地、污染地等恶劣环境中也能够正常生长。此外,杂交构树还具有极强的释氧固氮能力、吸附二氧化硫能力和滞留烟尘的作用,可减少雾霾和酸雨的生成和腐蚀,并对多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转移能力。
对于正在实施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并渴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我国广大农村来说,杂交构树这些优势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其在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十分明显的。以农业产业中最基本的作物种植为例,就有资料显示:单是贫困户种植杂交构树饲料原料林,当年每亩年平均收入就可达到3000元左右,远远高于全株青贮玉米(1450元/年亩)、紫花苜蓿(1800元/年亩)的收入。更何况在政府引导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特”等杂交构树特色产业,还会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其他多种收益。
事实上,正是杂交构树这些可开发利用的多功能优势及其在南北多地初步应用的成功,为我国杂交构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也彰显出科技成果应用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杂交构树产业才得以在其刚刚出现的初期就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和许多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将其作为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我国种苗、种植、饲料、养殖、食品、饮料、中医制药、制浆造纸、生态绿化等相关行业的企业家等有识之士,才得以看到了自身发展的契机,纷纷投入杂交构树产业发展的队伍;我国杂交构树产业的发展,才得以形成强劲的内生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也从社会实践的层面证明了一个真理:科技成果一旦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应用,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杂交构树产业的不断发展,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培育、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杂交构树科技新成果的应用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将日益明显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二是有利于拓宽我国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增强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基于杂交构树上述生物特性和便于多功能开发利用的优势,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在我国条件适宜的广大农村,统筹规划、合力打造一个超大型的杂交构树产业集群。其中至少可涵盖以下十个以杂交构树为源头的适农科技产业:
1、饲料、养殖产业。我国养殖业一直面临饲料总量不足、食品安全堪忧和环境污染严重“三大瓶颈”制约,而杂交构树恰好适于作为优质无抗畜禽饲料原料。在适生区域大力发展杂交构树饲料、养殖产业,其规模之大、效益之高、将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
2、食品、饮料产业。构树的花、叶和果实均可食用,早有史书记载。现代科学进一步表明,杂交构树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对于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很大帮助。目前已有多地企业在杂交构树的食品、茶叶和营养型饮料开发等方面获得成功,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3、保健品、化妆品产业。资料显示,杂交构树的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功能。目前由此种果实制成的多功能饮料已被专家称为“第四代功能性饮料”。其相关提取物还可抗细胞氧化、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可制成保健、美容、化妆品。
4、制药产业。资料显示,杂交构树类药材不仅能补肾利尿、强筋骨,还具有降血压、增强免疫力、抗前列腺炎、治皮肤病等作用,目前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老年性痴呆以及肝炎等。如能大规模种植,还可工业化生产亚油酸胶囊和生物杀菌剂的成品或中间体。
5、制浆、造纸产业。目前我国纸张的需求量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消费水平,但由于造纸原料缺乏,过度依赖进口纤维原料。杂交构树的纤维特点和可以在我国大规模种植的优势,恰好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难题。
6、人造板产业。我国木材原料短缺,尤其是人造板原料供应不足,而杂交构树的树干和枝条不仅可以直接用来生产密度板用浆或直接粉碎制造刨花板,而且出浆率高、原料成本低。在适生区域大规模种植杂交构树,并以此为原料大力发展人造板产业,理应成为我国人造板业的重要路径。
7、生态治理、国土绿化产业。迄今为止,我国生态治理和国土绿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杂交构树因其抗逆性强和容易种植、树形美观、色彩鲜艳,已被实践证明为生态治理和国土绿化的理想树种。在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杂交构树生态、绿化产业,不失为明智之举。
8、苗木產业。作为杂交构树育种技术的应用产业,目前杂交构树苗木产业已在许多省区初具规模。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杂交构树产业发展的需要,其产业规模之大、发展前景之广阔,是可以想见的。
9、有机肥产业。这是由杂交构树饲料、养殖业逐渐衍生出来的一个新型废弃物利用产业,目前已在我国多地陆续兴起。鉴于目前我国养殖业普遍存在环境污染和饲料原料生产中过度施用化肥的严峻现实,完全可以断言:这一定也是个很有希望的新兴产业。
10、机械制造产业。这是为适应上述杂交构树产业发展需要出现的一个配套产业。其涵盖范围、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将与上述各类杂交构树产业的发展同步,其前景也不可小觑。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十个杂交构树产业还不足于涵盖杂交构树具有的所有可开发利用功能。譬如,前面已经提及的活性炭产业就没有包括进来。但即便如此,人们也不难看出,这里列出的每个产业都有一条很长的产业链,将这些产业链有机契合,即构成笔者所说的一个规模宏大的杂交构树产业集群。就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而言,这样的产业集群,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与此同时,随着上述杂交构树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相关产品的品质、效益的提升,我国相关产业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将获得相应的提升。
以养殖业中的牛肉、牛奶业为例。目前我国的牛肉和牛奶供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即使按照现有的市场供应量计算,牛肉自给率只有70%左右,牛奶自给率只有60%左右。其主要制约瓶颈就是饲料供应不足,尤其是优质粗蛋白饲料缺口巨大,多年来蛋白质饲料原料8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大豆就高达9000万吨,导致我国饲料加工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因素的制约。尤其是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直接导致饲料加工企业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导致养殖业整体成本不断提升,发展举步维艰。如果大规模种植杂交构树并将其用作饲料,就可以大大增加和改善蛋白饲料原料供给渠道,有效缓解我国蛋白饲料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的困境,还能在大大减轻畜牧养殖企业、养殖户经济负担的同时,不断增强我国饲料、养殖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印遇龙研究员就表示:杂交构树全株均可做饲料,其粗蛋白含量可与紫花苜蓿媲美,作为一种优良的非粮饲料资源,可在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实现无抗养殖、通过种养循环改善养殖环境污染和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我国能够种植1000万亩杂交构树做饲料,就可减少约8%—10%的蛋白饲料进口;如果种植1亿亩杂交构树做饲料,就可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饲料原料紧缺问题,真正把装有肉、蛋、奶的饭碗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脱贫致富奔小康。
产业兴,则百姓富。杂交构树产业在我国广大农村的逐步兴起,也将为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仍以发展杂交构树饲料、养殖业为例,其可望对农民带来的实际利益,就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从杂交构树的饲用价值和农民的实际收益看。经农业部权威机构检测评价,从常规营养成分看,青贮杂交构树的粗蛋白(占干物质的比例)21.14%,粗脂肪4.9%,钙1.74%,磷0.36%,相比青贮苜蓿分别高出17.33%、38.77%、24.28%、24.13%,其饲用价值明显优于苜蓿。多地种植对比试验还表明,同样地块上种植,杂交构树一年可采收3-5茬,年亩产鲜茎叶可达6—8吨左右(热带地区高达10多吨),相当于苜蓿的2—3倍,年亩产净蛋白可达400多公斤,是大豆的7倍、苜蓿的4倍左右。据此,经测算,一亩杂交构树的饲料(按照平均6吨/年亩计算)至少可饲养1头奶牛或2头肉牛或6头猪或10只羊以上,这是种植其他任何饲料作物都无法企及的。不仅如此,由于杂交构树的营养成分高,由其饲料喂养的畜禽品质也特别好。以鸡蛋为例:根据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杂交构树鸡蛋的营养价值明显高于普通鸡蛋,其中钙含量、DHA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是普通鸡蛋的7.36倍、2.39倍、2.72倍和1.98倍,而胆固醇含量仅为普通鸡蛋的一半。由于品质好,其价格也比普通鸡蛋高出1—2倍,甚至更多。肉类、水产也是类似的结果,如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用杂交构树饲料喂养的猪肉价格就是普通猪肉的2倍以上;广西河池市环江县用杂交构树饲料喂养的“环江菜牛”的价格与传统饲料养殖的菜牛相比,每头就增收50%—200%。还有资料显示,我国南方有一大型上市养殖企业,2019年就已计划用不太长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条件适宜的10个县市,以每县种植10万亩杂交构树作为饲料原料、年养殖100万头猪为目标,合力打造融种、饲、养、加、销、肥及相关培训、服务为一体的大规模、高品质、全循环生态产业链,其年总产值将可望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其对农民增收致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从杂交构树饲料、养殖的生产成本看。据测算,用杂交构树做畜禽的饲料,至少可使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这是因为:杂交构树一次栽种可连续收获15至20年,无须年年换苗、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可节约种苗投入和管理成本;杂交构树是药食同源植物,富含类黄酮、果胶和生理活性物质,生命力和抗逆性强,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和抗癌等作用,在其生长过程中不必打农药,在其饲料制作过程中不必添加抗生素、瘦肉精等添加剂,既可为实现“减抗”或“无抗”养殖提供可靠保障,也可节约不小经费开支;杂交构树饲料的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均远远低于传统饲料,又能够大大提高畜禽免疫力和健康度,减少畜禽防疫、治病的支出。一些奶牛场的试验结果还表明,用杂交构树饲料喂养奶牛后,乳腺炎明显减少,健康水平相应提高。去年在我国南方猪瘟流行的一些地方还发现,一些用杂交构树饲料喂养的养猪场,均没有发生猪瘟。
第三,从适于农民就地就业的情况看。由于杂交构树这样好的饲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并不需要农民离土离乡,只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就可以得到体现,自然容易受到农民的欢迎。一旦他们从实践中了解到这些好处,就会很快参与进来。在云南、贵州等地,由于实施构树扶贫工程,有些外出打工的农民看到在家种植杂交构树的实际收入比在外打工还合算,又不用背井离乡,还出现了返乡种植杂交构树的现象。
四是有利于生态环境治理、国土绿化和扩大耕地资源。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缺林少绿、环境污染严重、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的国家。经过多年努力,这种状况虽然有了较大改观,但是生态环境治理、国土绿化和节约扩大耕地资源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如前所述,杂交构树根系发达,生命力和适应性、抗逆性都十分强劲,在自然状态下即可在我国北纬42°以南的不同恶劣环境中原土种植、正常生长。这就为我们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中通过发展杂交构树产业推动这一艰巨任务的完成提供了科學的依据和现实的可能。其意义主要包括:
1、可以加快生态治理步伐,为中西部地区的生态脱贫和永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国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西南、西北目前还未摘帽的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大都土地贫瘠、干旱缺水,自然基础薄弱,有的还属于严重荒漠化、石漠化和盐渍化区域。如果在这些地区适度种植杂交构树,即可以发挥杂交构树特有的生物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对此,中科院方精云院士就在实地调研后表明,杂交构树不仅有经济价值,还能固土保水,对抵制地表径流、治理水土流失及阻止土地沙化有显著作用,有助于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保障生态安全。近年来国家构树扶贫工程在西南等地的实施,更是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表明,通过发展杂交构树产业,实施生态扶贫和生态治理,不仅可以为当前的脱贫摘帽做出独特贡献,还可以为今后持续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扩大当地人民的生存空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可以优化国土绿化的树种配置,为提高乡村绿化美化的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我国的国土绿化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效益不够理想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树种比较单一。而杂交构树不仅生命力强、便于种植、容易成活、生长速度快,而且树形美观、色彩鲜艳,又没有飘絮物,还便于管理,正好可以作为理想树种参与其中,为我国乡村绿化美化树种的优化配置发挥作用。据此,人们有理由认为,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努力推动杂交构树的种植,并按照“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将其发展成生态绿化产业,定将为提高乡村绿化美化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人民生存环境的“生态宜居”做出贡献。
3、可以拓宽环境污染防治的途径,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一定作用。由于长期受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至今仍处于攻坚阶段。其中,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的治理显得尤为突出。而如前所述,中科院专家的实验和跟踪监测表明,杂交构树除了具有生态治理、绿化美化功能外,也具有极强的释氧固氮、吸附二氧化硫、滞留烟尘、富集转移多种重金属、减少雾霾和酸雨生成等污染防治功能,又恰好可以为此做出一定贡献。这也就告诉人们,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展杂交构树产业,其实也是通过生物措施有效拓宽环境污染防治的一条新的路径。
4、可以促进边际土地的合理利用,为节约和扩大耕地资源找到新的出路。如上所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为了满足14亿人口的粮食、蔬菜供应和畜禽养殖的饲料需求,常常存在“人畜争地”现象。与此同时,却有大量荒地、瘠地、旱地、沙地、河滩地等边际土地,因没有适宜生长的农作物而闲置。由中科院自主培育成功的杂交构树,由于其固有的生物特性和固土保水、耐干旱、耐贫瘠等功能,不仅生长快、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对土地不“挑肥拣瘦”,对环境不“挑三拣四”,恰好可以为合理利用这些边际土地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于有效扩大我国可利用土地面积、节约耕地资源,缓解“人畜争粮”局面,扩大当地群众的生存空间,可谓“雪中送炭”。对此,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方精云还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国共有各类适宜杂交构树种植的边际土地3000多万公顷,按60%的平均垦殖指数计算,可垦得净耕地1800多万公顷。如果这些荒地全部用于种植杂交构树,可年生产10亿吨以上杂交构树饲料,节约1.5亿亩耕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