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心理学的旅游后心理复位研究

2020-06-09 13:2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旅游者心理学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旅游是一种体验和难忘之旅。研究旅游者心理有利于旅游企业顺利开展活动、有利于旅游从业者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帮助。旅游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旅游心理现象及其研究的科学,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指向整个旅游心理现象及旅游心理研究[1]。也就是说,旅游心理学不仅应该研究旅游前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中游客的心理过程及体验,还应该研究旅游后旅游者的心理调适。但笔者通过CNKI,截至2019年8月29日,搜索关键词旅游心理,共有82篇论文,主要关于旅游者旅游中的旅游心理、旅游心理教学以及其他,除韦慧芳,王艳平[2]外,旅游后心理研究非常少。

1 旅游后心理及其内涵

旅游后心理是指一次旅游后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巴特勒的TALC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发展会经历探索、参与、发展、成熟、停滞、复兴或者衰退阶段,TALC理论也被应用于旅游产品的发展分析[3]。因为每个旅游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所以一次旅游归来,游客的心情也会跟着高低起伏,在美好的旅游时光结束时,游客的愉悦和美好心情会转为失落、意犹未尽、较难进入现实生活工作中。根据一般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经济活动,到了衰退期可以采取逐步退出策略和立即放弃策略[4],旅游者旅游结束,离开旅游地,能立即投入现实生活或工作中,是最理想的状态;也可以慢慢调整自己,逐渐投入现实生活或工作中。但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旅游归来立即将自己的心收回来,或者逐渐将心收回来,也就是本文要研究的旅游后心理复位问题。

2 旅游后心理复位主体分类

那么旅游后心理复位的主体有哪些,笔者根据旅游者需要心理复位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对旅游后心理复位的主体进行了分类(图1)。

图1 旅游后心理复位主体类别

2.1 心理有失落感的一般游客

旅游的魅力就在于暂时离开现实生活,去自己从未去过或很少去过的地方。旅游对于旅游者是一种非惯常环境[2]。在非惯常环境下,旅游的吸引力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个地方很奇特、好多没有吃过的美味、没有看过的美景,但旅游是短暂的,在意犹未尽时,又要回去了,所以旅游归来,心理都需要调整和归位。快乐太短了,每位旅游者都会经历旅游归来阶段,对有些在旅游归来,心未收回的旅游者,如果能对其进行指导,减轻旅游者旅游归来的心理焦虑、心理不适,将有益于旅游者,造福旅游者,从而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2.2 情绪智力水平较低者

情绪智力是个体认知、评价、管理和控制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能力[5]。 Mayer 和 Salovey提出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主要表现为四种具体的能力特征:感知情绪的能力、利用情绪激发绩效的能力、理解情绪的能力以及掌握情绪知识和情绪控制的能力[6]。根据情绪智力水平,可以将人分为三类:情绪智力水平高、情绪智力水平一般、情绪智力水平低[7]。情绪智力水平低者一般容易出现旅游后心理不平衡,需要旅游后心理复位。

2.3 对于某一个地方特别留恋的旅游者

国内大部分旅行社的团队游周期在一个星期左右,国庆假期、春节长假的周期也是一周,所以不管是跟团游,还是自驾游,在心仪的地方一般待一周。一周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可以通过旅游从业者把最好吃的、最好玩的展现给旅游者;但从旅游者角度来看,只能通过导游或讲解来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自己是没有时间细细体会这个旅游地的方方面面的。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神秘感,所以离开旅游地时舍不得,回到原出发地,会心心念,容易走不出来,需要心理复位。

2.4 生活失意者

对于一部分旅游者来说,现实生活太无奈、太压抑,旅游是为了走出去散散心,这类旅游者本文暂将其命名为现实生活失意者: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这类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走出去看看,通过旅游缓解心情,但出发前的实际问题仍然存在,所以旅游归来,该面对的困境还得面对,该解决的问题还得解决。这类旅游者旅游归来,因为又要面对困境,存在不愿意从梦中醒来(希望能继续旅游下去),需要心理调整和归位。

3 生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以及和旅游相结合的意义

从生态心理学角度来看,旅游者的旅游后心理复位有利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发展。人的心理就是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3.1 生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3.1.1系统观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若要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将其放在这一社会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4]。生态心理学必须以“人 - 社会 - 自然”三者间的交互作用为原则[8]以系统观的视角来看待这问题,旅游后心理复位需要旅游者进行自我调节、社会调节和自然调节[9]。

3.1.2发展观

个体必须适应自己所处的生活世界, 他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旅游后,部分游客出现心理不适,我们应该注意积极心理学取向,充分重视这段旅游后不适对旅游者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作用,避免问题导向下的以偏概全。

3.1.3主体性

旅游者类型众多,根据年龄可以分为青年旅游者、中年旅游者、老年旅游者;根据性别可以分为男性旅游者、女性旅游者;根据动机可以分为观光型、度假型、探亲型、探险型、购物型等等。建议根据旅游者类型研究旅游后心理复位主体,并进行分类和分级预警,文章前面研究的旅游后心理复位主体只是一家之言,只是分类的一种。

3.1.4伦理性、道德性

生态心理学的兴起,有助于改变心理学研究中“价值中立”的立场,增进心理学研究的道德意识和价值水准[9]。旅游研究者对旅游者旅游后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了生态心理学的伦理性、道德性。

3.2 生态心理学和旅游相结合的意义

3.2.1生态心理学是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表现

以罗扎卡为代表的生态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是宇宙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自然世界塑造着人类的心理世界,人类的心理世界也塑造着自然世界。狭义生态心理学诞生之初便带有环保主义的色彩[4]。大自然对人类心理有调节和疗伤作用。旅游就是走出去看看,接触大自然,让自己愉悦,良性旅游是和大自然相协调的。

3.2.2补充了旅游心理研究范围的空白

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前游客动机、旅游过程中游客心理,对形式上旅游结束,但心还未收回的旅游者旅游后心理研究一直留有空白。旅游的异地性和暂时性是人类心灵寻求平衡的合理响应,旅游是梦想中的假期[10]。假期总会有结束的一天,美梦总会醒来,那接下来呢?生态心理学增进了心理学研究的道德意识,就好像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扮演者一定的角色,父母、子女、员工、管理者,每一个角色都对他人要尽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责任,员工对企业爱岗敬业的义务。所以作为旅游研究者,旅游心理研究也要关注旅游后旅游者心理状况,旅游后旅游者心理平复是旅游心理研究的重要环节。

4 生态心理学分析旅游后心理复位的路径

4.1 旅游后心理复位是生态心理学的一种表现

旅游后心理复位是以让人回归现实生活为目的的,生态心理学也是本着人和环境共存、协调发展的。生态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和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人的心理平衡有利于周围环境优化。旅游者出现旅游后心理不平衡需要复位,是适应现实生活和周围环境的一种表现,是人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表现,旅游者心理平衡有利于周围环境优化,是人心理进化的一种表现,是生态心理学的一种表现。

4.2 旅游后心理复位的具体措施

作为一名旅游研究者,对旅游者要有责任感,虽然旅游结束了,但只要能对旅游者有利的做法,都值得被思考研究。按照上文分类方法具体采取措施如下(图2):针对一般游客,主要解决的方法就是建议旅游者平时生活内容丰富,可以愉悦陶冶自己的方法方式众多,除了旅游还有很多让自己感兴趣开心的事情去做,这样比较容易从失落的心情里走出来。针对情绪智力水平较低者,可以进行自我心理训练,多读一些调整自我情绪的书籍,学会接受自己的坏情绪,找到调节自我坏情绪的最佳方法。针对某一个地方特别留恋的旅游者,运用旅游的单一性与复杂性的平衡理论,旅游者的旅游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单纯喜欢留恋一个目的地只可能出现在生命的一个时间段里,旅游者会想去很多旅游目的地,因为不同的旅游风景能给旅游者带来新的满足和愉悦,所以针对某一地方特别留恋的旅游者,只要让他有更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就可以调整心情,重新出发。针对生活失意者,这一类旅游者出来旅游的目的就是调节心情的,如果旅游后心理压力还很大,就需要亲人、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的帮助,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帮助他快速恢复归位,重新积极面对生活。旅游后心理复位应该本着生态心理学的系统观思想,不仅需要旅游者自行化解,如不要待在封闭的环境中,抑郁时可以出去走走,品尝附近的美食(异地的特产);还需要周围的社会关系和生态环境协调,比如和朋友门聊聊天,抒发一下自己的不愉快,去发现原出发地一直被忽略的美景等。

图2 旅游后心理复位的具体措施

5 生态心理学对旅游后心理平复的解释

5.1 旅游心理复位是心理进化的结果

一次旅游归来,快速投入正常生活和工作中,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内容之一,否则容易被淘汰,旅游者必须适应,这是心理进化的客观要求。针对部分游客出现的不适应,希望留在旅游中,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复位,帮助其适应环境。心理复位不仅需要依靠旅游者自己,更需要旅游从业者、管理者合理规划、提前预警,帮助旅游者在不同环境之间转换角色。

5.2 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投入现实生活

旅游通过出发与回归,在生命中建立一个现实的新起点,从而实现超越当下后的重新出发[11]。旅游是美好的,旅游中许多美好的事物都会让人心跳加快、热血沸腾,感到极度愉悦:蹦极、马尔代夫的浪漫之旅、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的海、江河、湖、瀑布、溪流水域风光。但旅游也是短暂的,旅游归来,立马心情愉悦地投入现实生活中,总是有点太快,需要适应。出发前现实生活的沉闷、枯燥、一日复一日,在旅游归来、愉悦心情下,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仿佛都可以迎刃而解,和周围人交流着自己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这是大部分旅游者的旅游后心理。

5.3 旅游后需要身心合一

旅游收获的是一种难忘的经历。旅游后人回来了,心还停留在远方。生态心理学强调人和环境相协调,既然从远方回来了,离开了诗意的环境,回到了出发地熟悉的环境,那心也要收回来,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不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迟早要离开曹营,回汉营。所以旅游者需要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身心合一。

5.4 旅游后抑郁是人和环境不协调的表现

生态心理学追求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人类破坏环境会导致生态危机。旅游归来,离开了自己喜欢的环境,离开了热闹的旅游地,心理自然不开心,时间长了,还容易抑郁,说明人需要喜欢的环境和热闹友好的氛围,在枯燥的环境,不友好的氛围中容易抑郁。所以旅游后抑郁是人和环境不协调的表现。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人与这些特定自然环境的接触会产生“恢复反应”,这些恢复反应包括减少压力、减少攻击性,以及恢复健康和能量[10]。旅游是人调节心理的一种方式,旅游能够使人愉悦,过度愉悦不但不能接受现实生活,又产生了心理问题,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生态心理学对旅游后心理复位的解释仍有不足,因为人的心理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平衡的周期性的运动。旅游后心理复位反映的就是人的心理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而生态心理学是积极的、科学的、进步的,它能帮助人的心理平衡,但是不能阻止再次不平衡,因为这是规律,人的心理在永远运动,用一种科学用一种思路不能解决心理问题,除了生态心理学,旅游心理复位应该还有更科学更合理的解释。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旅游者心理学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