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过程中构想、总结出许许多多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臣服自然,敬畏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顺应自然……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位未来的建设者,你认为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自然?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2)诗歌之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病文展示
对自然应有的态度
大自然,是生物栖居的家园。人类在这个家园中一天天进化、发展,并从所有物种间脱颖而出,渐渐拥有可以对大自然造成巨大影响的力量。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给自己的生活提供足够的保障,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顺应自然,臣服于自然。可是,当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时,他们欲望的胃口也被撑得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利益需求,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探索甚至掠夺孕育了他们的大自然。
改造自然,如果是为了将自然“改造”得更加美好,那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多的利益,就要三思了。比如我们的围湖造田之举,就给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洞庭湖,原本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曾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描绘、颂扬。然而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去围湖造田,导致自然生态急剧恶化,洞庭湖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周边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洞庭湖也从此失去了“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美称。
国外亦是如此。美洲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也曾被人们所“改造”,雨林每年被成片成片地砍伐。由于环境及气候的恶化,被砍伐的树木无法再生,致使雨林面积逐年萎缩。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整片雨林都有可能消失,这将会对整个地球的气候造成灾难性影响。
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会获得一些眼前利益,而这些利益又驱动着人类的欲望向着纵深发展。于是,“征服自然”便成为许多人锁定的下一个目标,“人定胜天”的思想也在渐渐萌发。
而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带来的是浮躁、蛮干和对自然越来越大的伤害。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陆面下沉,过度围湖造田导致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空气污染……这些都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衍生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这些灾难性的事件都是人类轻视自然的直接后果。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如果我们为了眼前利益而破坏自然,寅吃卯粮,我们能给后代留下什么?更何况,我们不仅仅在向大自然无尽索取,我们还在污染、破坏自然生态,这样下去,我们又如何能与大自然长期共存?
欲求拯救自然,别无他法,唯有彻底矫正我们的错误观念,怀着敬畏自然的态度,控制无尽的欲望,与自然和平相处。如此,我们才会重新迎来绿水青山!
◆标题过于直白,难以让人眼前一亮,最好稍作“艺术化”处理。
◆开头切题稍慢。考场作文入题须快,此处,可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生活”改为“温饱”更合适。
◆这一段分析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态度的变化,但词语运用不够精准。
◆事实论据应简短概括,不宜以叙代议。修改时应压缩叙述语言,再列举几则相关的例子,使内容更充实。
◆此段论述在举例时应再具体些。
病文诊断
考生以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的态度的变化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错误观念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和巨大危害。但是作文还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开头只求美感,而忽视了应尽快入题;二是中间论据偏少,叙述冗长;三是结尾处未能联系现实凸显人类的纠偏意识和大自然美好的前景。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作文命题材料中列举了一系列人类社会进程中人们对大自然的不同态度,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太过谦卑的,也有过于狂妄的;有值得推崇的,也有需要纠正的……写作时,考生可以抓住其中一种态度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得失优劣;亦可将正误两种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彰显出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反馈自然的重要性。
升格佳作
大自然——母亲,还是奴婢?
田桉熔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往往也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状况——关系和谐,社会发展亦会顺畅;关系恶化,社会亦会动荡不安。(开门见山,凸显主题,观点新颖,见解深刻。)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给自己的温饱提供足够的保障,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听天由命,完全臣服于自然。可是,当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时,他们欲望的胃口也被撑得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利益需求,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探索、掠夺如母亲一般孕育了他们的大自然,甚至将其视为自己的“奴婢”。(润色之后,语言表达更为精准,同时点明了题目含义。)
改造自然,如果是为了将自然“改造”得更为美好,那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多的利益,就要三思了。比如我们的围湖造田、毁草开荒之举,就给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洞庭湖,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曾被历代的文人墨客所描绘、颂扬,然而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去围湖造田,导致自然生态急剧恶化,周边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还有我国东北地区毁草开荒事件频发,一片片肥美的草原变成了飞沙走石的荒漠。
国外亦是如此。美洲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也曾被人们所“改造”,雨林每年被成片成片地砍伐。由于环境及气候的恶化,被砍伐的树木无法再生,致使雨林逐年萎缩。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曾谴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砍光了森林,结果使这些地方变成了不毛之地。这些举动,哪里是对自然的“改造”,分明是“戕害”!(修改之后,原有的论据得到压缩,并添补了新的例子,使论据更加丰富充实。)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会获得一些眼前利益,而这些利益往往又驱动着人类的欲望向着纵深发展。于是,“征服自然”便成为许多人锁定的下一个目标,“人定胜天”的思想也在逐渐萌发。
而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带来的是浮躁、蛮干和对自然越来越大的伤害。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陆面下沉,过度围湖造田导致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沙化,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空气污染,过度砍伐林木导致水土流失……这一切都是人类“征服自然”中的衍生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壤沙化,水资源匮乏……这些灾难性的事件都是人类轻视自然的直接后果。人类待自然如奴婢,自然就会待人类如寇仇!(最后加上了一句议论,呼应文题。)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如果我们为了眼前利益而去破坏自然,寅吃卯粮,我们能给后代留下什么?更何况我们不仅仅在向大自然无尽索取,我们还在污染、破坏自然生态,这样下去,我们又如何能与大自然长期共存?
好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各种人为的“自然灾害”事件中清醒过来,人们终于明白,欲求拯救自然,别无他法,唯有彻底矫正我们的错误观念,视大自然为人类之母,怀着敬畏的态度,控制无尽的欲望,与自然和平相处。如此,我们才会重新迎来绿水青山!(修改之后,点明主题,照应标题,收束有力,给人以鼓舞。)
升格点评
这篇作文经过修改润色,标题亮眼,首尾呼应;论据充实,论证有力;语言凝练,表达精准;尤其是标题当中运用的对比和比喻——自然,是“母亲”还是“奴婢”,形象地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此贯串全文,暗含了考生对这两种态度的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