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暖阳春日虽已来临,但疫情仍在肆虐,世界各国加强沟通协作、全球合力抗击疫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为此,中国在与“一带一路”共建各方保持定力、稳步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同时,聚焦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分享抗疫信息和技术创新成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肺炎疫情给全球商品、人员流动带来很大挑战,也更彰显互联互通的特殊重要性。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之一,目前正处于关键阶段。建设者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项目进程。在老挝,中国水电十四局中老铁路项目部启动节后复工返岗的疫情防控工作,对新进场人员采取专车接送、监测体温、普及防疫知识等措施,每天对生活办公区消毒,并准备好医护用品。非洲目前疫情相对较轻,但“一带一路”相关项目运营方仍高度重视。埃塞俄比亚阿达玛工业园的中埃员工都必须戴口罩上班,并接受体温检测。园区准备好隔离室,一旦有人感染,会第一时间隔离。欧洲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地区,疫情暴发以来,一些项目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相关中资企业利用本地招聘员工、本地采购原材料、远程办公等方法,保证项目正常运转。
在这场战“疫”中,“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支持显得尤为温暖。自中国爆发疫情以来,截至目前,“一带一路”倡议沿线65个国家中,其中至少19个国家向中国运来了救援物资。至少36个国家的政要以各种形式公开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几乎所有国家的民间力量都以各种形式对中国提供了帮助。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群“逆行者”的奉献,是活跃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中外官方和民间力量的守望相助!
柬埔寨首相洪森、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他们在特殊时期访问中国,表达与中国携手抗疫的决心;印尼总统佐科、智利总统皮涅拉、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英国首相约翰逊……他们以高层通话等形式向中国传递早日克服疫情的祝福,表达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愿;从阿联酋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到日本东京塔,再到埃及卢克索卡尔纳克神庙,纷纷点亮“中国红”……在需要全球进行公共卫生合作的时候,世界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声音——中国加油!我们与你同在!
与此同时,面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感染者数字的不断攀升,中方感同身受、牵挂在心。中国政府机构、各省市专家团队、民间组织等,纷纷火线支援,用“中国温度”温暖世界。
2月25日,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代表中国使馆和在伊有关中资企业紧急向伊卫生部捐赠25万只口罩。第二天又向伊朗捐赠5000人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助力伊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月29日凌晨,由上海专家组成的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一行5人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3月7日下午,应伊拉克红新月会请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志愿专家团队,携带核酸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用品和设备、中成药等人道救援物资,从广州飞赴巴格达,支援伊拉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除了医疗队外,中国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个人也都积极捐赠物资,回馈他国帮助。
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向有关国家捐赠口罩、药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向一些国家出口急需的医疗物资和设备。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紧急筹备的2.5万余个医用口罩从首尔出发,运往大邱一线……中国援助为世界战疫送上“粮草”和“弹药”,更为携手抗击疫情输入暖流。
合则俱利,损则全伤。当前,全球处于抗击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疫情的扩散不会区分种族民族的差异,不会遵守国界和文明的规范,也不会顾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对疫情,全球唯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的协作与互助,才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风雨过后,春暖花开,“一带一路”百花园将更加绚烂多彩。
编辑 陆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