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薇 孙媛媛 蔡雪洁
【摘要】宿州市地处安徽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主要农产品均居安徽省前列。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力量,逐渐对传统产品的营销模式产生冲击。以宿州市为例,发现宿州市在农产品营销模式上存在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农户素养较低、移动网络营销观念淡薄,营销渠道和方式单一、物流渠配送体系落后等问题,进而讨论其原因,最后从政府方面、经营者和农户方面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
一、背景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此后在“互联网+”模式下,许多行业都迎来了春天,“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显然也大有可为。
我国现阶段農产品为多种营销模式共存。其中包括传统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及“互联网+”电商营销模式。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模式通常要经过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商(多级)及零售终端等中间几个环节这样的模式会导致流通成本增高。而“互联网+”的出现,能解决好流通成本过高的弊端,调整了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结构的缺陷,助力农产品销售,使农民收入可以最大化,目前是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的大方向。
二、“互联网+”农产品营销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是指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利用各种互联网的信息管理技术,对农产品的供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农产品利用互联网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体系,为农产品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改善顾客体验、增进顾客关系、利用网络销售的一种现代营销手段。
互联网+”模式带来的信息技术使得农户或者企业可以直接获取市场信息和消费者需求,减少了中间环节,方便信息的提取以及产品的调节与供应,提高农户或者企业利润。在农产品宣传上,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媒优势,相关平台进行针对性宣传,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定位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可以达到帮助农产品企业找到自己的品牌定位。
三、宿州市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现状
(一)宿州市农产品发展现状
宿州市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产品资源丰富,其中,宿州市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还有4项农产品被评为安徽省特色旅游商品。宿州市营销基础好,截止2019年底,宿州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817家,家庭农场达到8013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兴起。
(二)宿州市农产品营销模式现状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产品实体交易和电子商务有机融合,宿州市4个县均已申报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的“砀山模式”,即“产业+基地+电商+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拥有电商企业1211家,网店、微店超1.5万家,10万余人从事电商及相关产业的砀山县,利用电商扶贫,目前已带动1.26万户、2.51万人成功摆脱贫困。
在农产品营销的方式上,当前宿州市本地的消费者在进行农产品选择时,多数人还是会以农贸市场为主,随着瓜果蔬菜超市、连锁店的不断增加,稻米、粮油等多是在超市销售,像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等品牌知名度高的,大多是在专卖店里销售。
在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上,宿州市积极打造属于自身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宿州市各县区也积极参评“宿州市十佳特色旅游商品”,打造特色商品品牌,将各区县的农产品、土特产品投放市场。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
宿州市农村的网络信息覆盖范围小。农产品网络营销要想得到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几年,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逐年增加,4G、互联网在乡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当地的农村,4G信号仍然较弱且农村上网成本相对较高,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农产品的营销效果。
(二)农户素养较低,网络接受能力不强
农机人员知识老化,创新力不强。农民大都是老一辈人,对于在农产品生产及成果创新上缺乏新思想,由于大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创收上,从而导致在农产品新品种的研发、新技术的创新及新成果的展示及推广等方面缺乏人才,农产品生产效率低、创新性难以提升,使得本地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
(三)移动网络营销观念淡薄,营销渠道和方式单一
宿州平均人口耕地面积少,且都以各自承包的土地自主经营,因此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且较为分散,这导致了宿州农业人力及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移动网络营销观念淡薄。宿州的农产品虽种类多样、质量优质,但特色不鲜明,加之营销渠道和方式单一化、宣传力度小,使得品牌竞争力大大减弱。
(四)物流渠道配送体系落后
农户或农产品企业多数坐落于宿州农村,其电子商务不成规模,大量农村地区都没有快递公司入驻,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户而言,网络销售比较困难,物流运输有待完善。对于粉丝、稻米、土豆等一些易于存储、方便运输的商品尚且可以进行网络销售,但诸如酥梨、葡萄等生鲜农产品在面对这样的物流问题是十分棘手的。
五、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安全可靠的互联网交易平台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政府需加大投资力度,鼓励电商、物流、电信等企业部门加入到农村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提高4G覆盖率、WIFI使用率,有效解决农村网络信息接收难、成本相高的问题。同时加强法制建设,维护互联网交易的安全,给农户及消费者可靠的保障。
2.加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宿州特色农产品营销平台
政府需出台相应的惠民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产品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营销活动,并建立宿州特色农产品营销平台,提供并完善相关网页或APP。建立统一农产品信息网络,加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便于消费者寻找自身需要的信息,以减少农产品损耗也可促进产品的销售。
(二)企业经营者方面
1.提升管理者专业素养,形成规范化管理
好的管理者能够协调平衡好与农户和商家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向消费者传达企业文化及产品的平时,还能保证农户及自身的利益,利于企业及地区的发展。因此,宿州相关的企业可对管理人员进行分批式系统化专业培训,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娴熟的专业技能,做好农产品营销相关工作,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农产品行业规范化管理。
2.注重品牌意識,提高产品销量
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宣讲、宣传片、宣传标语等宣传推广活动逐步提高品牌意识,积极参与品牌的推介展销,打响品牌知名度。对产品进行专业化设计,消费者审美心理与砀山梨花文化、名人文化、戏剧等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提升产品的整体品味,在官网和产品的介绍上,投放适当宣传片及一些优良的买家售后评价,真实客观的突出产品特点,吸引消费者,以增强卖点,提升销量。
3.加强仓储物流的智能化,增强顾客信任度
在保证网络设施良好的情况下,需提升物流运输服务,加强仓储物流的智能化。在农产品发展良好但偏远的农村,引入韵达、顺丰等快递公司,有效解决农户寄快递不易的问题,提升仓储物流优势。同时,要注重顾客的购物体验,增强顾客的信任度,提高整体物流水平,确保农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顺畅和高效销售。
(三)农户方面
使农户了解“互联网+”营销的必要性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农产品种植大户、种植优良户、村党员干部等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掌握基本的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务农人员的素质和市场意识。同时,引入“互联网+”营销的专业人才,为当地农产品的生产营销技能创新引入新鲜血液,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六、结语
作为农业大市,宿州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历史悠久,品类知名度较高。互联网的便利性为宿州市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但因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互联网”营销模式利用率低。为更好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创新。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品牌意识等方式,定能使宿州市农产品营销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从而带动宿州市经济的持续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宿州市统计局.宿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研报告[R].2019.
[2]苑笑怡.“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J].商讯,2019.
[3]庄文宇.互联网_模式下江苏省农产品营销的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
[4]丁敏.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9,30(17).
[5]周文华.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6]郭进.互联网背景下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
基金项目:
宿州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以宿州市为例(编号201910379007)。
作者简介:
胡紫薇(1999-),女,安徽蚌埠人,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在校学生;
项目指导老师:
蔡雪洁(1984-),女,安徽宿州人,硕士,讲师,宿州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