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2020-06-08 10:22何苏梅
西部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实现路径高质量发展

何苏梅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这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区域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增强理论创新、深化体制创新、加大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改善民生,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时刻抓紧抓牢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6-0058-03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多层面和跨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当前我国许多区域仍然存在粗放型发展模式,区域的生态资源不堪负重,同时大多区域发展还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结构失衡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后,党的十九大报告继而又进一步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反映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向度。区域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应在理顺现有产业基础、潜在优势和约束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基本发展理念,发挥出驱动创新引擎、统筹协调向度、保障绿色动能、拓宽开放维度、务实共享目标五大维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创新是赢得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法宝,区域应依托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理论创新

要实现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无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支撑的这个内在逻辑。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为理论提供反馈改善理论,两者相辅相成。在国家宏观战略背景下,通过定性和定量等研究方式,构建出一套立足区域实际,具有价值意义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理论体系,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深化体制创新

形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环境,是实现产业升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方面深化简政放权。减少组织层级,下放权力落实责任,使层级结构扁平化富有弹性。另一方面创新市场监管体制。发挥科研专家监管专业性强、社会公众监管主体范围广、新闻媒体监管舆论速度快的优势,加强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市场监管体系。

(三)持续科技创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先行一步,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才更具有主动权。首先,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区域高等院校,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加大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水平研究创新人才和高技能生产人才的力度。其次,构建科技成果转换平台。保障科技成果大規模产出,转化成带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效能。最后,建立健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

(四)加大文化创新

一方面建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报刊图书、演艺娱乐、音像视频制品等文化产品市场,培育市场生产要素,如文化人才、文化产权、信息技术等,同时建设区域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和不同区域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另一方面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协调区域各景点的管理部门、产权部门及旅游开发部门,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独立发展的现状,建立起与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融合发展制度,创造文化旅游产业共赢局面。

二、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向度

下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从区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民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向前迈进。

(一)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首先做好区域乡村振兴规划,坚持多规合一、城乡融合、全域覆盖的原则,制定涵盖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其次,把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贯彻到实处。最后,促进各类要素向农村流动。一方面鼓励倡导优秀人才振兴乡村,另一方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县级金融机构存贷比例,简化农民贷款程序,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

(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优化区域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优先发展基础产业,完善对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增加基础产业开发投入,加强建设基础产业的科技队伍。其次,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新旧产能衔接转换,提升产业体系的整体供给质量。最后,实施财政金融和贸易倾斜政策。可对区域市场潜力巨大、产业技术先进、产业链较为完善的企业实施贸易保护和财政金融扶持。

(三)进一步加快改善民生步伐

只有不断关注民生,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首先,健全公共就业体系。拓宽公众就业渠道,改进公众就业结构,保障公众就业稳定,实现公众充分就业。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手段,切实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制度。最后,加强环境安全。一方面是对生态环境的整治,努力打造出绿色、美丽、和谐、干净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维护社会环境稳定。完善社会矛盾协调处理机制,健全信访工作体制,依法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三、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区域经济社会要取得长远发展,需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通过完善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构建“绿色环保”财政政策及推崇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区域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社会系统。

(一)完善区域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通过制定并实施资源开发的区域性法规,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纠正资源开发杂乱无章的现状,保障资源开发有法可依,对资源恶意开发进行责任追究。区域工业发展要严格遵循节能规划,特别是严格执行能源、矿产、水、森林等重点领域资源规划管理制度。区域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更是要着重发力,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也是区域发展之源。区域政府应建立起区域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用水居民用水的管理。

(二)实施“绿色环保”财政政策

一方面是设立节能减排专项奖励资金,对生产发展中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专项奖励资金及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高污染企业进行严厉惩戒包括罚款及增加一定税收额。另一方面区域政府可细化财政政策,使其更易落到实处,如構建财政环保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污染物排放的收费机制、企业治污补偿机制、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等,让环境保护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关,使企业不敢、不能越过环保红线。

(三)推进制度建设,创建区域绿色低碳循环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循环生活方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后期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觉醒的重大体现。充分发挥出政策、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的杠杆、调节作用,建立或探索建立利于居民绿色低碳循环生活的诸项制度,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城乡居民用水(电)制度、抑制消费主体高碳消费制度、“绿色低碳循环产品”认证制度、“绿色低碳循环生活”考核制度等等,促使社会公众将环保理念贯彻到生活中。

四、拓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维度

实践证明开放赢得发展,在经济社会全球化浪潮下,区域开放发展门户越大,赢得发展机遇就越大,就越有利于推动区域资源高效配置、提高进出口额、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各先进要素流入及推动国际国内经济贸易活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拓宽对内对外合作范围

一方面要打破只与经济发达区域合作的传统作法,要敢于“下基层”,通过向区域周边发展较慢的县、乡镇合作寻求新的增长极。同时注意加强不同区域间同业合作,建设周边区域资源共享机制,由发展快的地区带动周边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实行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扩宽行业合作范围,打通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渠道,做好区域各领域对外引申合作发展。

(二)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空间

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改变区域原有落后的产业结构,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为新兴产业注入新理念、树立新范式。通过完善区域产业分工布局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扩展升级空间提升经济效能。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区域先进产业市场、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寻求战略合作,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此来优化配置资源,形成规模化经营和集群化经营,从而更快捷地树立产业的竞争优势,培育出区域的新经济增长点。

(三)开展“靶向式”招商

组织研究机构和招商部门开展针对本区域的系统研究,分析区域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人才和资本等动态资料,建立起区域发展研究的信息库。在信息库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可行的招商引资计划,组建专业的招商机构,培训高水平的招商人才。相关招商机构部门要及时通过网络、媒体以及各种专业招商活动关注国内外先进企业或有巨大潜力的企业,对目标企业的发展前景、科研能力、市场份额进行有效研判,筛选出招商对象,通过积极磋商,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高技术型国际化企业。

五、树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目标

出现远早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共享理念,在封建和中世纪时代更是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管理经济生活的方式。笔者认为现阶段共享是通过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收入分配调节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社会公众。

(一)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

是要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实现政府对社会单方面管控到政府和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治理机制。首先,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实现公民参与渠道的多样化,使社会政策更加符合民意和公众利益,实现社会公正。其次,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管理体制相协调的第三方服务,沟通、协调、自律、监督治理社会运行,对政府行政管理活动进行有益补充。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全覆盖透明化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社会公共信息共建互通,实现各部门的网络协同办公和线上线下联合监管,打造出社会治理大联动平台。

(二)推进收入分配调节合理化

一方面是优化收入分配体系,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领域的法律体系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公平为前提,平衡好“均等”与“效率”关系。此外需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是强化收入分配格局。首先,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保持相对稳步提升贫困群体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人群体,大幅增强高收入群体安全感。其次,行业间收入差距基本形成有效激励和合理结果的平衡。最后,顺应要素报酬变化规律,加大调整资本和劳动要素报酬分配的政策调节力度。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化严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落后于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上就是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上去。首先,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及末端网络建设工程,支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其次,全面推进教育均等化。进一步推进“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制定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和学校基本装备配备标准,对生活困难寄宿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最后,促进健康乡村建设。一方面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水平,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明另一方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起市医院、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公立乡镇卫生院,每个村落都有一所卫生室。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实现路径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