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栋梁
【摘要】ARDS死亡率居高不下,ARDS早期肺泡大量塌陷,肺容积、顺应性下降,所以其治疗关键是促进肺复张保持肺开放。因APRV较传统机械通气模式有着特有的肺保护作用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将就APRV在ARDS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APRV,ARDS,肺保护,LTV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5..01
ARDS早期肺泡塌陷导致肺不均一性、肺容积、顺应性下降,顽固低氧血症。理想状态下,机械通气在整个呼吸循环保持肺泡开放,最小限度减少肺泡重复塌陷及过度充气导致的肺损伤。目前临床上LTV+最佳PEEP的肺保护和肺开放策略应用较广泛。但最佳PEEP平衡肺复张及过度通气仍是一个难题。APRV设置较高的压力,使肺泡维持复张且避免过度扩张,设置时间较短的低压,促使CO2排出且保持大多数肺泡开放,同时允许自主呼吸,发挥膈肌作用,改善通气血流比,是理想肺保护通气模式。
1 APRV参数改进
1.1 APRV初始参数设置
APRV发展30年来,参数设置没有统一。周永方[1]等对APRV参数设置进行改进,Phigh设为容控时最佳PEEP下测得的Pplat,且不超过30 cmH2O,Plow设为5 cmH2O,Tlow设为1~1.5倍的时间常数,且调节呼气末流速>50%呼气峰流速,释放频率为10~14次/分,通过镇痛镇静调整,保留部分自主呼吸,使自主呼吸MV占总MV30%。监测动脉血气,保持PaO255~100 mmHg,PH≥7.30。
1.2 APRV撤机方案的提出
在APRV发展30年来,少有人提出APRV的撤机程序。周永方[1]等提出,APRV撤机,第一阶段,Phigh每2cmH2O降低,同时频率降低2次/分,每天两次。第二阶段,当患者达到Phigh 20cmH2O,FiO2≤40%时立即予SBT筛查,若SBT成功后,评估脱机拔管。
2 APRV较传统机械通气模式的优势
LTV+最佳PEEP使肺泡明显扩张,但肺泡不均一,而用APRV时因高平均压以及较短的低压时间,使肺泡复张并且保持开放,保持动态均一,从而减少损伤,改善氧合;同时限制峰压,保留部分自主呼吸,从而锻炼呼吸肌,调节通气血流比,减轻循环系统影响,减少镇静镇痛药的使用。
2.1 对呼吸系统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周永方[1]等的临床研究数据与先前许多报道结果是一致的,也就是相较LTV+最佳PEEP,应用APRV组的ARDS患者平台压更低,平均气道压更高,氧合、顺应性也得到改善。APRV通气保留自主呼吸,明显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增加氧运输量。此外,PaCO2与PH没有明显差异,但APRV组患者MV更低,这表明APRV降低了死腔通气量。
2.2 减少镇静镇痛以及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使用
LTV+最佳PEEP的方式在肺保护通气策略+肺开放策略联合的应用较广泛,但需要增加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从而影响预后。
运用APRV时,保留自主呼吸,患者可自主调节呼吸频率及呼吸节律,因此患者会更加耐受。周永方[1]等发现,相比于LTV组,APRV组的患者镇静镇痛深度更浅,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更小。这可能会缩短机械通气和ICU 住院时间。
2.3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由于该方式和常规通气模式相比,具有较高的气道平均压,并且APRV通气保留自主呼吸,降低胸腔内压,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输出量。
3 APRV目前存在的争议
APRV设置精密,对工作人员要求极高。虽APRV有可限制峰压、平台压、保留自主呼吸、有其特有的肺保护等优点。但若设置不当或镇痛镇静效果未达到,仍会发生VILI。
(1)自主呼吸APRV保留了自主呼吸,如患者自主呼吸较强,很可能会增加跨肺压,加重VILI。保留自主呼吸会增加耗氧量,减少其他重要脏器灌注。
APRV模式基于压力控制通气,如果患者呼吸力学与自主吸气努力发生改变,肺容积也会相应发生改变,这可能导致VT及跨肺压波动过大,导致VILI。
(2)较高的平均气道压 由于APRV较长的Thigh,使得平均气道压(Pmean)较传统通气模式更高,这有可能会導致气压伤,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气胸等。
4 小 结
虽然APRV集众多优点于一身但APRV仍存在不少争议,APRV对操作者的设定较依赖,对镇静镇痛药物使用的把控及模式参数设置要求极为精确,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极高,且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工作人员应将APRV参数及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精准把控,使效果最优。
参考文献
[1] Yongfang Zhou,Xiaodong Jin,et al.Early application of 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 may reduce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Intensive Care Med (2017) 43:1648–1659
[2] 郭 珊,王洪武,王 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1):1129-1131.
[3] Dries DJ,Marini JJ.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J Burn Care Res,2009,30:929-936.
[4] 宋邵华,田惠玉,杨秀芬,等.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