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 杜依倩
摘 要:“嘎”是巴中话中特有的表示疑问语气的词,在语法功能方面,它能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后表示疑问,也可单独使用表疑问,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能与巴中话中疑问语气词“哈”字连用表疑问,但疑问意味有所减轻;在语用功能上主要起着照应和缓和语气的作用。
关键词:“嘎”;用法;语用
作者简介:何婧(1997-),女,四川巴中人,海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修辞学;杜依倩,女,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2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巴中方言属于四川方言,即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中的成渝片区,经文献记载及田野调查,巴中话大部分属于“湖广话”,同时保留了一些“南路话”的特征,语音上有保留了少部分入声,区分舌尖前与舌尖后音等的特点。
对于巴中话的调查与研究,在语音方面做得较多,学者已经整理出了较为详细的声韵表,而在词汇研究這一方面做得较少,主要围绕字(词)考释,特别是一些本字考释及亲属称谓词的调查研究,而对于其他字词研究较少。“嘎”是巴中话特有的一个表疑问语气词,读作ka53,在以往的巴中话研究中也没有对其作出具体的分析,只有在杨容的《巴中方言研究》中稍有归纳,“嘎”表疑问语气,表示求得证实,有“该是这样的吧”的意思。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嘎”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并分析其语用意义。
一、巴中话中“嘎”的用法
巴中话的语气词较少,如“嘎、嘛、哈、喽”等,一些语气词兼属几种语气,如“哈”可表陈述,也可表祈使和疑问。“嘎”一般只出现在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中,附着性不强,有时可单独成句,有时也可和其他的语气词连用表疑问。
1.用于肯定句后表疑问,相当于“吗”。
(1)他是四川人嘎?
(2)昨天下雨了的嘎?
(3)事情已经做完了嘎?
(4)我刚刚没有在学校看到她,所以她也要参加待会儿的聚会嘎?
(5)再过一年他就成年了嘎?
以上的5个例子中,“嘎”都是放在肯定陈述句后表示询问证实,意义相当于疑问语气词“吗”,巴中话中用“吗”的频率较少,有时会用“嘛”来代替,如“刚刚下了雨的是吗?”,这里也可以说“刚刚下了雨的是嘛?”,但只是读音不同,都是表示疑问的语气。
2.用于否定句后表疑问,相当于“吧”。
(6)今天下雨,你不得去爬山嘎?
(7)你过了年不得走嘎?
(8)昨天开会,你妹妹没有去嘎?
(9)刚刚彩虹出来了,应该不得下雨了嘎?
(10)这道题不是这么做的嘎?
“吧”在普通话中用于否定疑问句中,表揣测,推断的意思,“嘎”在巴中话的否定疑问句中相当于“吧”,表示说话人根据语境对事物或事件的推测,此时说话人心中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不确定,所以询问听话人,希望得到听话人的肯定,符合说话人内心推断的预期。
3.可单独成句,粘附性不强。
(11)A:我觉得这次的投票不透明。
B:投票都是透明化的呢,并且都是及时公布的,所以我觉得还是挺公平的。嘎?
C:我也觉得挺公平的。
(12)A:你昨天去逛街了的吗?
B:没有啊,我昨天一天都在单位上班啊,不信你问他,嘎?
C:对啊,我昨天也在单位。
(13)A:你还是不要追星了,那都是假的。
B:我追我的,而且有些明星都是传递的正能量,能激励他的粉丝,你觉得呢,嘎?
A:我不管你说啥子理由,反正不影响工作学习就可以。
以上的3个例子都是“嘎”字的单独运用,在普通话中表疑问的语气词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必须黏附于句子,而巴中话“嘎”在特定语境中是可以单独使用的,如例十一中,“嘎”不是对A的回复,而是B将话题转移到C,让C发表意见,例13中没有第三个人,是两人之间的对话,但是B的意见完全不同于A,所以当B陈述完自己的意见后用“嘎”表反问。
4.可与语气词“哈”连用,表疑问
(14)A:你爸这件事就是做得不对,幺儿嘎哈?
B:就是,我也觉得。
(15)A:天气这么热,要是能吹个空调就安逸了,嘎哈?
B:再吃个冰西瓜就更好了撒。
“哈”作为语气词,在巴中话中除了可以表示感叹语气,也可表示疑问语气,如“是哈?”、“对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哈?”,在某些表示疑问的场景下,“嘎”和“哈”能够连用,表示疑问。在语用效果方面,二者的连用并没有造成疑问语气的加重,反而增添了语言的轻快感,表疑问的语气有所减轻。
二、“嘎”和其他方言的比较
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在其他方言中也有“嘎”字的用法,其在句子中充当的语法成分和语用效果大不相同。在地理位置上,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均有“嘎”字的用法,四川广安地区的“嘎”字用法和巴中话“嘎”字用法也有所不同。
贵州锦屏地区,“嘎”字有动态助词和语气词两种语法功能,做语气词时有两种用法,第一种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如“开太阳来嘎(太阳出来了)”,第二种情况表示肯定事态即将出现变化,如“快落雨嘎(快下雨了)”。
江西赣州地区,“嘎”用于句首,词性上可分为句首语气词和指示代词两类,“嘎”在疑问句中置于句首的位置而不是句尾,如“嘎他可有讲怎么办嘞?”。
云南昆明地区,“嘎”分为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三种,语气词的三种用法分别不同的声调表示,句末语气词可表示祈使、不满、征询、催促、感叹的语气意义,和巴中话相比,用法较为丰富。
广西文山地区,“嘎”有四个读音,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表示舒缓、提醒、警告、无奈、商量和疑问的意义,表示疑问时只能用于特殊疑问句中,如“你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嘎?”。
四川广安地区“嘎”字用法也与巴中话“嘎”字用法不同,广安话中“嘎”主要用于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语法形式也只有“V+嘎”和“A+嘎”两种,如“唱嘎歌了”、“白嘎她一眼”。
从与其他方言相比,“嘎”字在巴中话中只表示疑问语气,置于句末,既可放于肯定句中,又能放于否定句中,可用于陈述句也可用于疑问句,且巴中话“嘎”与句子的粘附性不强,也能和其他表疑问的语气词连用表示疑问语气。
三、巴中话“嘎”字初探及语用功能
“嘎”字最早是作為实词出现,《广韵》古黠切,如黠,见。读为一声时为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读为二声时为一种儿童玩具;读为三声时常用来形容小孩调皮或脾气差。但在方言中,“嘎”字逐渐虚化,在西南官话中只保留了助词和语气词的语法功能。从巴中话的词汇方面来看,与巴中话最为接近的是属西南官话的成都话,在语气助词方面有“哒、到、了、着、过”等,较为丰富,且巴中话助词“哒”所使用的范围较广,兼具了普通话“着、了、过”等助词的功能,而表疑问的语气词较少,所以“嘎”逐渐脱离其助词功能,只保留其表疑问的语法功能。地理上,巴中地处偏僻,人口流动相对较小,所以“嘎”在巴中表示疑问语气的这一语法功能逐渐沉淀下来,形成了巴中话独有的特征。
“嘎”在巴中话的语用功能上主要起照应和缓和的功能。“嘎”单独用于句尾,可起短暂停顿,照应前文内容,给听话人留够充足的时间来回答说话人的问题。如例11中,B听完A的回答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时B要征求C的意见,但C在短时间内接受了A和B的说话内容,信息量较大,所以B单独用“嘎”字在句末,给C了一定的时间接受信息并思考回答问题,所以起着停顿照应的功能。 “嘎”字在表疑问语气时有缓和语气的功能,一般不用于质问,强迫听话人回答问题,常用于说话人已有自己的见解,表疑问时给听话人留下了可值得商榷的空间,特别是当“嘎”和“哈”连用时,疑问语气有所减轻,体现了语言的轻快感。
本文主要从“嘎”字的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这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在语法方面,可用于肯定句后表疑问,相当于“吗”;用于否定句后表疑问,相当于“吧”;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哈”连用表疑问;在语用方面,“嘎”字主要起照应和缓和的功能。“嘎”作为巴中话特有的疑问语气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巴中方言的词汇特征,也从方言的角度丰富了汉语疑问语气词的种类。
参考文献:
[1]彭敏. 巴中方言的“哒”[J].语文学刊.2014-02-05.
[2]吴晓佳. 赣州城区方言中“嘎”的用法探析[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04-15.
[3]肖亚丽. 贵州锦屏方言的“嘎”和“了”[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28.
[4]宁伯慧. 昆明方言语气词“嘎”的多角度考察[J].现代语文.2018-08-16.
[5]李恒. 四川广安方言中的“嘎”字结构[J].语言研究.2016-01-15.
[6]卢定性. 文山方言语气词“嘎”的语气意义及语义比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12-15.
[7]周岷,周及徐. 田野调查的新发现:四川巴州话——保存入声调的方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0.
[8]扬容.巴中方言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