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花,宋尚文,张建国,杨成利,殷秋燕,曹加凤,楚兰英
(1.济宁市林业场圃种苗站,山东 济宁272000;2.济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山东 济宁272000;3.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名木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83;4.泗水县林业局,山东 泗水273200)
古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瑰宝,尤其是一级古树,历时500年以上,乃至数千年,承载着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是当地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象征。山东省济宁市是儒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悠久,古树名木繁多,仅一级古树达10669 株[1]。这些古树年代久远,历经沧桑,大部分已进入衰老期,生长势较差,加之人为因素的负面干扰,有些已经濒临死亡[2]。古树具有不可再生性,失去了这些古树名木将是历史的遗憾,目前济宁市有濒危古树368 株,亟待保护。自2015年起济宁市实施了濒危古树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修复保护濒危古树66 株,取得良好成效。现以泗水县安山寺“孔子手植银杏”为例,将濒危古树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技术介绍如下。
1.1 试验材料
本研究对象为济宁泗水县安山寺古银杏,又称“孔子手植银杏”,位于泗水县山东泉林国家森林公园安山寺景区,树高21.5 m,胸径260 cm,冠幅南北19 m,东西21 m,树冠覆盖428 m2,树围最粗处800 cm,树龄2500 余年,相传为孔子所植,是泗水县现存树龄最大的古树名木,山东省第三大古银杏树。
1.2 方法
1.2.1 现状调查
2016年3月-5月对安山寺古银杏树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1.2.1.1 树体健康状况调查 调查内容为:银杏古树的树高、胸径、冠幅、根系、树势、树洞、树体损伤、病虫危害程度等。地上生长量指标用实测法调查,根系用定点样地纵向剖面法调查,病虫害危害用专业调查方法,树洞、树体损伤用应力波断层成像法探查。
1.2.1.2 生长环境调查
①地上周围环境。观察古树的生存环境与威胁因素,调查内容为:周围建筑物、搭建物、硬化地面、堆放物,人为因素干扰情况等。用目测与实际丈量法调查。
②地下环境。调查内容为:根系埋深、土壤理化状况、营养状况、地下水情况等。根系埋深用纵向剖面法调查,土壤理化状况、营养状况用土壤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
1.2.1.3 形成调查报告 对古树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古树保护与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其他全部问题。
1.2.2 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案制定
针对古树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方案,内容包括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保护技术措施、工程量、施工进度安排、技术保障等内容。
1.2.3 濒危古树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1.2.3.1 树体生态修复措施 去除捆绑障碍物、整理枯死枝条、安装避雷针、清除腐朽树体、树体杀菌防腐处理。
1.2.3.2 地面生态环境修复 拆除硬化地面、铺装、占压围墙,地面泉水改道,去除影响古树生长的树木、杂草。
1.2.3.3 地下生态环境修复 清除埋深土壤,置换生长土壤,开挖复壮沟,砌筑复壮井。
1.2.3.4 树体病虫害防治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保护古银杏周边的胡蜂、土蜂、寄生蜂、鸟类等虫害天敌,针对古树现有的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1.2.4 濒危古树生态保护方法
1.2.4.1 树体支撑 对倾斜主干、主枝及树洞进行支撑,以硬支撑为主,兼用软支撑、铁箍加固等方式,支撑材料涂防锈漆处理。
1.2.4.2 设立古树围栏 以树冠向外延伸1-5 m 范围设置高1.2 m 围栏,设置木架,围栏外种植地被植物及铺设木栈道。
1.2.4.3 设立古树保护标志牌 标志牌内容包括名称、别名、拉丁名、科属、统一规范编号、保护级别、管护单位,编制二维码,载入古树全部信息。并设置在与树干高度适中且位置醒目处。
2.1 “孔子手植银杏”现状调查
2.1.1 树体健康状况
(1)调查发现,“孔子手植银杏” 生长势极度衰弱,多处创伤、腐朽严重。枝干朝天向上的一侧均有创伤,腐朽枯枝干杈多,安全隐患大。古树枝条上挂满了两端系绑石块的红丝带,给古树造成重负和伤害。
(2)应力波无损树洞检测技术断层成像和现场勘查的结果表明,古树主干中空腐朽严重,腐朽的面积和范围较大。但通过攀爬至主干顶部,并没发现主干有完全开口的中空朝天洞。
2.1.2 地上周围环境
(1)寺庙围墙占压古银杏地面生长空间;
(2)混凝土硬化地面和铺装石板影响古树根呼吸;
(3)地面泉水半环绕古树,地下根系长期浸润于饱和水份土壤中。
2.1.3 地下环境
(1)古树被深埋严重,土层分界线明显,尤其是南侧和西侧,被填埋了厚度约40~200 cm 含建筑垃圾的渣土。
(2)生长范围内土壤的水解氮平均含量为46.47 mg/kg,偏低,养分缺乏;土壤PH 平均值8.52,偏碱性;土壤容重偏高,含水率大,透气透水性差。
(3)挖开土壤后,发现排水不良,积水极为严重。
(4)根系腐烂严重。古树南侧和西侧的根系被严重深埋,导致土壤通气、透水性严重下降,古树根系对水气的吸收利用严重受阻。根系被迫长期进行无氧呼吸,根系不断沤烂。
2.1.4 其他人为因素
因古银杏为当地著名景观,络绎不绝的游客长期频繁的人为践踏造成根部土壤板结;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树下有许多香炉,常有香客烧纸焚香,终日饱受烟熏火燎,其生存环境极差。这是造成古树生长环境发生变化,影响其生长一重要因素。
2.2 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实施2016年5月-2017年9月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实施项目主要有:整理枝条及清理树洞、地上生长环境整治与改良、地下土壤生态环境改良、病虫害防治、树体加固、设置保护标牌与围栏等工程。
2.2.1 整理枝条,清理树洞,保护树体
在保持古树原风貌的原则下,将严重腐朽的树体组织及树洞谨慎仔细地清扫、清理、刮除干净[4],喷施杀菌剂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待杀菌剂风干后,涂刷或高压喷施防腐剂进行防腐处理3遍。
2.2.2 地上生长环境整治与改良
拆除寺庙围墙、混凝土硬化地面和铺装石板,为古树腾出了大约1200 m2的地面生长空间;泉水改道,改善根系水环境;清除古树树冠投影下生长的乔、灌木和杂草,从2016年-2018年(按每年完成1/3)分3年对古银杏生长范围的土壤进行客土置换,以保证古树生长所需的营养空间。
2.2.3 地下土壤生态环境改良
开挖复壮沟,砌筑复壮井。在距树干4~5 m的垂直方向砌筑8个直径为120 cm,深150 cm的复壮井;设置通气透水网管,在根部四周不同方向设置6个通气透水网管,改善土壤密实度和解决土壤通气透水性的问题。
2.2.4 病虫害防治
在银杏树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为叶枯病[3]、干腐病,这两种病害都是真菌性病害。对于叶枯病的防治,在苗木生长前期使用25%多菌灵5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均匀喷洒2~3次,并及时清除掉落叶。对于干腐病,全树喷洒靓果安800 倍液。对于每年均会发生干腐病的银杏树来说,需将病毒Ⅱ号300~400 倍液稀释后进行整株喷施和灌根。
2.2.5 树体加固
保证古树的稳固性,对树体中空、树体劈裂的古树进行树体硬支撑和软支撑。以硬支撑为主,采用114的镀锌钢管作为支撑主材,对古树主干设立4个硬支撑,在树体开裂的部位进行精准测量,安装镀锌抱箍,抱箍内放置橡胶垫片,以保护树体,调节抱箍的紧箍度正好,不对树体造成伤害。软拉纤主材选用Φ10 mm的钢丝绳,合理选取两侧的树枝作为连接受力点安装镀锌抱箍,抱箍内放置橡胶垫片,以保护树体。
2.2.6 设置保护标牌与围栏
根据银杏所生长的具体位置确定围栏的为八边形,围栏与树干距离5 m,高度1.2 m。围栏四角立柱采用10×10×140 cm3原木,地下用水泥埋置20 cm,标志牌规格为长×宽(30×45 cm)的标牌,设置在树干高度适中且位置醒目处。
2.3 生态修复与保护结果对比分析
2.3.1 生长环境显著改善
实施生态修复后,银杏古树四周地面种植了地被植物,围栏为木质构造,沿围栏建有木栈道,便于游人行走。在围栏边建有木架,便于信士祈福。通过开挖复壮沟、砌筑复壮井、客土等措施,提高了土壤的透气、透水性,拆除庙门及围墙等建筑物扩大并改善了古树地上生长环境。
2.3.2 根系恢复情况
对生长衰弱的古树在其生长的营养范围非铺砖地面内埋设通气、透水网管,有效增强古树根部土壤的通气透水性。于2019年10月份挖出通气、透水网管观察,在网管内生长有大量侧根,经测量,粗度0.3~0.5cm 侧根达15条,须根许多,说明根系生长恢复。与单纯实施复壮沟措施的复壮技术相比较,增加了土壤氧气含量。
2.3.3 生长势对比
实施生态修复前,古树生长势弱,很多新梢生长量小于10 cm;树体顶端叶片仅有1~2 cm2,且主要集中在主干生长,古树枯枝量大。
实施生态修复后,古树生长势渐好,银杏古树叶色表现深绿,叶片大小5.5~8 cm2,2019年新梢生长量达到40~60 cm,生长势基本恢复。
3.1 以“孔子手植银杏”为对象,开展濒危古树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技术研究,在全面调查古树树体状况、地上地下生长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分析了造成古树濒危状况影响因素;
3.2 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包括古树树体生态修复、地上地下生态环境改良、病虫害防治、树体加固、设立围栏与保护标志牌为内容的濒危古树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3.3 古树修复与保护技术实施前后对比调查结果显示,修复后古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地上地下生长势显著增强,古树的濒危状况得到扭转;
3.4 “孔子手植银杏”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对于古树的修复保护具有示范意义,可在古树保护中进行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