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文秀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指的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设备和技术,在开展地理模拟实验、野外调查、社会调查等活动时表现出的素质水平。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建立在较高的知识转化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及地理绘图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有利于高中生的全面成长。
一、案例介绍
1.研究对象。
本次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实验教学开展于高二学年,从学校8个文科教学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学生62名,对照班学生64名。对两班学生性别、年龄、生源地、初始成绩等进行差异分析,结果符合对照分析要求。本次教学实验开始于2019年4月,共进行3个月。实验结束后,对两班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情况进行分析。
2.研究方法。
教师在实验班采用地理实验教学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安排课上及课外地理实验活动,并辅助相应的教学方法及工具,以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教师在对照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灌输及课件教学为主要形式。
实验结束后,对两班学生进行测验和问卷调查。测验使用学年期末统一试卷,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本学期地理学习的感受,对实验教学的看法等。对比两组学生给出的结果,对地理实验教学优缺点进行分析。
二、教学实践
1.课上地理实验。
高中地理中部分知识可以以课上实验的方式进行展现,将宏观地理现象用微观实验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直观、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并在观察、尝试、分析、总结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教学为例。新课引入阶段,首先,教师以“巴厘岛旅游”为切入点,播放1分钟左右的巴厘岛迷人风光视频,提问:什么原因让巴厘岛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尝试从地理学科角度进行解答,整合学生主要观点并引出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利用生活话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构建地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对待、分析客观事物,奠定实践力培养基础。然后,教师利用专业仪器,向学生演示海-气相互作用实验。根据时间安排,挑选2~3名学生进行实验尝试。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結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再次分析巴厘岛迷人风光的产生原因,并给出本组结论,由学生代表进行阐述。最后,开展绘图实验,先由学生自主完成海-气间物质交换示意图。随机挑选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点评。要求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在课下进行海-气相互作用及影响地理图形绘制,并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2.课外地理实验。
课外地理实验以调查访问、实地观察等形式为主。从教材中筛选目标明确、内容有趣、可执行度较高章节作为课外地理实验的主题。为保证本次教学实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的,共安排两次课外地理实验活动。活动在周末进行,由科任教师、班主任及家长代表组织,将实验班学生分为4组,分配不同的调查任务,让其到生活中进行独立考察和调研。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在活动前提交组内分工计划及课外实验开展方案。结合教师给出的实验要求,广泛收集相关信息。课外地理实验成果展示与总结以提交调查报告和公开演讲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课堂中将本组的地理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最后,每名学生以“至地球家乡一封信”为题目,就本次课外实践的收获及课上所学地理知识,发现问题并给出处理建议。
三、成果分析
本次实验中的学生地理作品,在学校公告栏、文化长廊、家长微信群、学校网站等进行展示,构建积极的地理实验教学氛围,试图将本次教学实验的优良成果予以延续。
期末测评中,实验班学生地理平均成绩71.25分,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66.37分,除去实验组后的学年平均分为65.96分,实验组学生地理成绩明显高于学年平均水平。对比高二上学期两班学生成绩,实验班平均提升5.88分,对照班学生成绩略有下降。分析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85.7%的学生表示更喜欢实验教学的形式;77.6%的学生认为在实验教学中自身的地理实践力得到一定提升。本次实验教学成果显著,其方案值得大范围推广。
总之,各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学生实践力培养目标,在地理常规教学中逐渐融入实验教学,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