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凤娇
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功能较强的学科,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真善美”的社会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紧紧围绕这一教育宗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如何贯彻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体现历史教学的民主性,改变以往“填鸭式”的历史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历史学习中拯救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历史教学中的民主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是什么?陶行知回忆自己的教育经历时曾经说道:“我开始感觉到民主教育的必要而予以实践以来,已经有了十九年。回想起来,这是一段压迫和艰难的历史。现在,中国因团结和苦斗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真正的民主教育,可以说到最近才渐入轨道。”可见,陶行知在办教育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强调民主教育的重要性。民主教育是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民主性,未真正践行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究其原因,是教师讲得过多,占用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未真正让学生的身心获得解放、思想获得自由,导致历史教学呈现“一潭死水”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强调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将历史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民主之解放:学生身心的“解放”
“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这是陶行知的名言。然而,传统的45分钟历史课堂,教师的讲解占用大部分时间,学生被课堂、课本和老师束缚着,无法获得身心的解放。因此,践行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我们要将学生的身心从历史课堂和课本中解脱出来。
一方面,解放学生的心灵,不拘泥于历史课本。要补充相应的乡土史,让学生既可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了解更多的本土历史。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在讲到大运河的开凿时,教师可以引入乡土史,具体介绍江苏的大运河,让学生体会原来历史就在身边,将学生从固化的历史课本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解放学生的身体,不拘泥于历史课堂。陶行知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思想,认为学生不应该只从学校或课堂获取知识,更应该从社会获取知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学校,通过开展历史社会实践等形式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例如,教學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份《田间调查报告》发给学生,让学生去采访农民,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民主之自由:学生思想的自由
陶行知曾指出:民主教育要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此中要义,历史教学中要体现民主性,就要注重学生思想的自由。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束缚学生思想的情况,“没有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思考。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思考,去感知历史事件。
一是学生思想自由,切身感悟历史情境。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穿越”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为学生设定角色,让学生作为当事人。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关于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学生“穿越”到公元1005年,随机采访“北宋人”、“辽国人”、“现代人”。二是学生身体自由,用生活经验理解历史。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和知识,我们要寻找历史与生活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将生活中的经验引入课堂,进而消除历史与学生间的距离感。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旅游经验,动手制作一份“去宋元旅游”的方案。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良好的历史素养。因而,作为一线中学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体现民主性,深刻领悟民主教育思想的内涵,力图将呆板固化的模式转变为自主思考与探究模式,解开束缚学生身心的枷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思想获得自由,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会让学生逐步成长为具有民主性的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