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富锶地下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0-06-06 13:55刘中业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6期
关键词:岩组含水灰岩

刘中业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3)

0 引言

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中对锶(Sr)的最低限值做出了要求,当水源水温在25℃以上时锶(Sr)最低限值为0.20mg/L,当水源水温低于25℃时锶(Sr)最低限值为0.40mg/L;研究区勘探深度内地下水温度均小于25℃,故锶(Sr)的最低限值取0.40mg/L,文中对锶(Sr)含量大于0.40mg/L的地下水称作“富锶(Sr)地下水”;2016年在沂水县开展的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作中,在碎屑岩、灰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分布区均发现了富锶(Sr)地下水,含水层类型丰富,初步统计富锶(Sr)地下水分布面积约为800km2。富锶(Sr)地下水作为一种安全、卫生、可恢复性的特殊资源而备受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经济效益,矿泉水开发已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对于富锶(Sr)地下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赋存条件、水质评价、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研究[4-12],主要为非岩溶区,多为单个富锶(Sr)水井成因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于沂水县富锶(Sr)地下水的研究很少;该文利用1∶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取得的丰富水文地质资料,通过对不同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富集环境以及锶(Sr)来源进行分析,以期为揭示其形成机理,为当地发展富锶(Sr)地下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沂水县地处山东省中部、鲁中南山区南部,主要有低山、丘陵、山间平原三大地貌类型,低山分布在沂水县西北部及北部,海拔300~600m;丘陵在西北部及北部、东部地区均有分布,海拔150~300m;沂河干流两岸及其支流的两岸为山间平原,海拔120~150m,地势总体由两侧向沂河山间平原倾斜,倾斜度3°~5°。研究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6℃,多年(1971—2017年)平均降水量724.9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78.9mm。

研究区横跨沂沭断裂带的西半部分,地层出露较齐全,自太古宇、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新太古代沂水岩群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和北部,岩性以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二辉斜长麻粒岩、紫苏角闪黑云变粒岩等为主;新元古界主要以震旦纪佟家庄组砂岩、页岩、钙质页岩为主,分布面积较为局限,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西北部;古生代寒武系以海相碳酸盐类与陆源碎屑交互沉积为主,总厚度约660m,主要岩性为灰岩夹页岩、白云岩夹页岩、砂岩,主要出露在西部和南部,出露面积大;奥陶系以海相碳酸盐类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最大厚度约130m,分布面积局限,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中,寒武—奥陶纪灰岩被中生代沂南序列的脉岩、岩床剧烈穿插,岩性主要为辉长岩、闪长岩和玢岩;白垩系主要为一套陆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陆相碎屑岩建造,为断陷盆地和火山洼地沉积,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中,岩性以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熔岩为主;新生代第四系主要以坡积、冲积物为主,主要分布在沂河等河流的两侧。

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含水介质、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和供水意义,将地下水划分为5个含水岩组(图1)。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沂河两侧及其他河流的河谷地带,第四系厚度小于20m,含水层为第四纪松散砂层、卵砾石层,多为单层,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00m3/d,在研究区南部的沂河沿岸局部为双层或多层,为潜水—微承压水,水量较丰富,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分布面积较为局限,含水层主要为震旦纪砂岩、页岩、钙质页岩和白垩纪马朗沟组钙质砾岩的风化裂隙,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受构造影响时富水性增强,单井涌水量可大于100m3/d。

按:“投黻”,辞去官职;让出官职。其它用例如《隶释》卷第九《繁阳令碑阴》:“委荣轻举,投黻如遗。”《皿洲文集》卷第六《合景岩咏山居夹道种松》:“投黻归来,发半华苍。”《汉语大词典》收有【释黻】一词,“投黻”与“释黻”为同构同义词。“投黻”一词,《汉语大词典》失收。

(3)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南部,含水层主要为寒武—奥陶纪灰岩的溶隙、溶孔、溶穴和构造裂隙,地表岩溶比较发育,地表岩溶多以溶槽、溶沟为主要存在形式,地下岩溶发育程度差异性较大,多以溶孔、溶穴、大小溶洞、大小不等的溶隙为主要存在形式,总体上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小于500m3/d,在单斜构造前缘,由于阻水地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可形成富水地段,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

(4)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和北部,含水层为太古代变质岩、侵入岩的风化裂隙,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受到韧性剪切带的影响,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100m3/d,其他区域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

(5)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中,含水层主要为白垩纪火山岩的风化裂隙,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

研究区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发育,以侵入岩为主;自太古代至中生代,从超基性至酸性均有出露,尤以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最为强烈,就其成因而论,既有岩浆侵入型,亦有变质交代型,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侵入岩明显受NNE向构造岩浆带控制,而中生代侵入岩则受沂沭断裂带活动的影响,前者以各种类型的花岗岩为主;后者则以规模较小的中酸性岩株、岩床及岩脉为主,脉岩发育。

由于研究区内地质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发育,沂沭断裂带的4条主干断裂中的2条主干断裂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从研究区穿过,主干断裂的次级断裂发育,沂沭断裂的长期活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构造,伴随沂沭断裂带的活动,区内盖层中还发生了三期褶皱和NNE,NEE,NW,NWW及EW方向的脆性断裂,使区内构造格局异常复杂。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3—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4—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5—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6—研究区范围;7—鄌郚-葛沟断裂;8—沂水-汤头断裂;9—富锶(Sr)地下水分布范围;10—锶(Sr)(≥1.0mg/L)采样点;11—锶(Sr)(0.4~1.0mg/L)采样点;12—锶(Sr)(≤0.4mg/L)采样点图1 研究区水文地质图及富锶地下水分布图

2 研究方法

2.1 岩石样品测试数据

研究区内岩石的锶(Sr)含量测试数据均引自通过评审的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2 水样采集与测试

2016年9—10月,在1∶5万沂水县幅、高桥幅、韩旺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针对区内不同含水岩组开展了地下水样品采集工作,其中在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中共采集地下水样品221组。由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实验室完成测试分析,地下水中锶(Sr)含量测试采用火焰发射光谱法。

3 地下水中锶(Sr)的赋存特征及成因分析

3.1 岩石中的锶(Sr)含量特征

根据收集的资料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马站、圈里、高桥幅),1997年。②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1∶25万临沂市幅(I50C001003)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7年。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1∶25万日照市幅(I50C001004)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2年。,研究区及邻区的岩石样品测试数据较为丰富;分别对研究区及邻区采集的寒武纪岩石样品测试数据、中生代沂南序列脉岩、岩床岩石样品测试数据、火山岩岩石样品测试数据、太古代沂水岩群变质岩、侵入岩岩石样品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结果表明,中生代脉岩、岩床岩石的锶(Sr)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白垩纪火山岩,太古代沂水岩群变质岩、侵入岩岩石次之,寒武纪碳酸盐岩的锶(Sr)平均含量最低;中生代脉岩、岩床、白垩纪火山岩、太古代沂水岩群变质岩、侵入岩的锶(Sr)平均含量均高于地球平均丰度375×10-6[13],寒武纪碳酸盐岩的锶(Sr)平均含量低于地球平均丰度。

表1 不同岩石的锶(Sr)统计特征

3.2 地下水中主要水化学指标及锶(Sr)赋存特征

该次工作在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中采集了19组地下水样品,取样深度多为20~30m,含水层多为震旦纪砂岩、钙质页岩等的风化裂隙,78.95%的水样锶(Sr)含量大于等于0.40mg/L,锶(Sr)平均含量为0.99m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和HCO3-SO4·Ca-Mg型;在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中采集了92组地下水样品,取样井深度20~200m,大多数取样井位于断裂附近,含水层多为构造破碎带,部分取样井钻遇白垩纪沂南序列脉岩、岩床, 66.30%的水样锶(Sr)含量大于等于0.40mg/L,锶(Sr)平均含量为0.76m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Mg型和HCO3-SO4·Ca-Mg型;在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中采集地下水样品93组,采样机井深度多在20m左右,含水层主要为太古界变质岩、侵入岩的风化裂隙,58.95%的水样锶(Sr)含量大于等于0.40mg/L,锶(Sr)平均含量为0.48m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和HCO3-SO4·Ca-Mg型;在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中采集了17组地下水样品,含水层多为火山岩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取样深度约20m,全部水样的锶(Sr)含量均大于0.40mg/L,锶(Sr)平均含量为0.95m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SO4·Ca-Mg型;对各个含水岩组的主要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特征统计分析(表2)。

表2 地下水中主要指标及锶(Sr)统计特征

3.3 地下水中锶(Sr)成因分析

利用SPSS13统计软件,对不同含水岩组中的锶(Sr)与主要水化学指标进行Hierarchical聚类分析[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水样聚类结果集中,可以归为一类,地下水中锶(Sr)的来源单一;对锶(Sr)与主要地下水水化学指标进行了相关性统计(表3),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中的地下水水样聚类结果较为分散,说明地下水中的锶(Sr)来源较为复杂,按照锶(Sr)含量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Hierarchical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锶(Sr)大于等于0.40mg/L的61件地下水水样聚类结果较为集中,将其归为一类,锶(Sr)小于0.40mg/L的31件地下水水样聚类结果较为分散,归类困难,仅对锶(Sr)大于0.40mg/L的水样进行相关性统计,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表3 地下水中锶(Sr)与其他水化学指标Spearman相关性统计系数

*相关性在 0.05水平上显著(双尾);**相关性在 0.01 水平上显著(双尾)。

1—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取样点及拟合曲线;2—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取样点及拟合曲线图3 不同含水岩组的Mg-Sr关系图

1—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取样点及拟合曲线;2—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取样点及拟合曲线图4 不同含水岩组的Ca-Sr关系图

1—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取样点及拟合曲线;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取样点及拟合曲线图5 不同含水岩组的Na-Sr关系图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含量与TDS、Ca2+、Cl-成显著负相关(图6),与随着地下水的运移,地下水中的组分逐渐富集,与“高矿化度高锶”的认识相悖,原因与揭露的含水层类型有关。当采样点的主要含水层为沂南序列脉岩、岩床构造破碎带时,水质测试成果明显具有“高锶低矿化度”的特征;而当采样点附近脉岩、岩床不发育,主要含水层为灰岩溶蚀裂隙时,水质测试成果明显具有“低锶高矿化度”的特征。由于锶(Sr)含量丰富的沂南序列脉岩、岩床在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中十分发育,当主要含水层为沂南序列脉岩、岩床构造破碎带时,构造破碎带裂隙发育,地下水交替迅速,有利于构造破碎带中的锶(Sr)溶出,渗流进入地下水,脉岩、岩床为非可溶岩,脉岩、岩床中矿物的溶解度较小,地下水的矿化度较低,从而使地下水具有“高锶低矿化度”的特点;当采样点附近脉岩、岩床不发育、主要含水层为灰岩的溶蚀裂隙时,由于围岩灰岩中的锶(Sr)含量较低,锶(Sr)随着地下水渗流进入含水层的浓度较低,同时灰岩分布区的地势起伏较大,地下水位埋深大,地下水交替迅速,加之阻水的页岩等地层的影响,地下水的径流途径较短,蒸发浓缩和离子交换作用不明显,不利于锶(Sr)富集,灰岩为可溶岩,灰岩中的矿物溶解度较大,矿化度相对于非可溶岩大,从而使地下水具有“低锶高矿化度”的特点;当取样点的含水层分别包括灰岩的溶蚀裂隙和脉岩、岩床的构造裂隙时,赋存在灰岩溶蚀裂隙和脉岩、岩床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在井中进行了混合,为“混合水”,赋存在灰岩裂隙中的锶(Sr)含量较低的地下水对赋存在脉岩、岩床构造裂隙的锶(Sr)含量较高的地下水中起到了一定的“稀释”作用,由于混合比例的不同,使混合后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变得异常复杂,从而使锶(Sr)表现为强变异性;当部分取样点附近出露沂南序列的脉岩、岩床时,大气降水顺着脉岩、岩床的风化裂隙进入灰岩含水层,也使赋存在灰岩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具有了前述的“混合水”的特征。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富锶(Sr)地下水中的锶(Sr)主要来源于沂南序列的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带的风化溶解,其次为灰岩等围岩的溶解;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分布区土壤中锶(Sr)[19-21]和灰岩、页岩中的锶(Sr)含量均低但地下水富锶(Sr)的原因也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1—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取样点TDS-Sr拟合曲线;2—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取样点Ca-Sr拟合曲线图6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TDS、Ca-Sr关系图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的地下水取样点在Piper三线图上总体分布比较集中(图7~图8),表现为补给区和径流区的特征,径流途径较短,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的地下水取样点在Piper三线图上规律性较好(图9),取样点在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均有分布;锶(Sr)含量总体上均符合从补给区到排泄区逐渐升高的特征,随着地下水运移距离的增加,地下水中的锶(Sr)逐渐富集,形成富锶(Sr)地下水。这也与相关性统计结论相符,说明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的锶(Sr)主要来源于地下水所处围岩的风化溶解。

图7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水样三线图

图8 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水样三线图

图9 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水样三线图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富锶(Sr)地下水取样点在Piper三线图上总体分布比较集中(图10),表现为补给区和径流区的特征,径流途径较短,蒸发浓缩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较弱;锶(Sr)含量随着地下水运移距离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不明显,说明地下水中的锶(Sr)来源较为复杂;地下水中的锶(Sr)可能来源于不同种类的含水层,存在地下水的混合作用,这也与相关性统计的结论相符。

图10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锶含量大于等于0.40mg/L)三线图

4 结论

(1)沂水县地层岩石中的锶(Sr)含量较为丰富,不同岩石中的锶(Sr)含量差异较大,白垩纪沂南序列侵入岩锶(Sr)含量最高,平均含量1013.64×10-6,其次为白垩纪火山岩,锶(Sr)平均含量为739.18×10-6,太古代侵入岩、变质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398.99×10-6,寒武—奥陶纪灰岩、页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201.54×10-6。

(2)沂水县富锶(Sr)地下水分布广泛,不同含水岩组地下水中的锶(Sr)含量差异较大,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最高,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9mg/L,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次之,地下水锶(Sr)平均为0.95mg/L,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0.76mg/L14,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的平均含量为0.48mg/L。

(3)不同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的来源存在差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为围岩的风化溶解;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富锶(Sr)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于沂南序列脉岩、岩床的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带的风化溶解,其次为寒武—奥陶纪灰岩的风化溶解,锶(Sr)强变异性与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混合比例有关。

(4)锶(Sr)含量丰富的中生代白垩纪沂南序列侵入岩、太古界侵入岩、变质岩、白垩系火山岩岩石给富锶(Sr)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物质来源,低的降水入渗系数、面状补给、分散渗流为富锶(Sr)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水文地质基础;可以为在脉岩发育的寒武—奥陶纪灰岩分布区、火山岩分布区、太古界沂水岩群变质岩、侵入岩分布区等区域寻找富锶(Sr)地下水提供参考,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岩组含水灰岩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工程地质岩组分层水工编录法在南山坪矿区中的应用
南海礁灰岩稠油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研究
云南桥街水电站新近系软岩地层建坝条件分析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张家口市崇礼区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