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部地区髋部骨折发病特点及防治研究

2020-06-06 08:40马仲锋冯国英齐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髋部股骨颈股骨

马仲锋 冯国英 齐明

1.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骨科,北京 101100 2. 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北京 101100

髋部骨折临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73%,约占股骨骨折的52.77%[1],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骨折发病率明显增加[2]。髋部骨折致残、致畸、死亡率高,是严重的骨科疾病[3]。赵刚等[4]研究显示,老年人群髋部骨折6个月后,患者死亡率高达10%~20%,甚至50%的生存者需要助行器或他人帮助才能行走,25%的患者需要多次住院治疗或长期家庭护理,治疗费用巨大,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也是难以承受的。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日渐引起人们及社会的重视。我们对北京市东部地区三家医院2011年至2018年髋部骨折病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国际疾病ICD-10诊断代码,S72.103为股骨粗隆间骨折;S72.001为股骨颈骨折,病案统计为《北京市同仁医院统计病案管理系统》软件,北京市东部地区三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髋部骨折病例。纳入标准:①经X线或CT确诊为髋部骨折;②符合ICD-10诊断代码:S72.103为股骨粗隆间骨折;S72.001为股骨颈骨折。排除标准:①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②髋骨发育畸形;③开放性骨折;④合并同侧膝关节置换或对侧髋、膝关节置换患者;⑤户籍非本地区骨折患者;⑥重复住院。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髋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年龄、性别、季节、不良生活习惯,优化髋部骨折治疗,提出有效预防髋部骨折的具体措施。

1.2.2调查、分析方法:通过调查髋部骨折发病部位、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及有否不良生活习惯等,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设计图表,由病案室工作人员、临床骨科医师共同完成登记,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WPS Office 2019统计符合纳入标准的髋部骨折病例并生成图表及柱状图。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收集北京市东部三家医院2011年至2018年髋部骨折病例1354例,其中股骨颈骨折592 例,手术治疗477例,手术治疗率80.57%;股骨粗隆间骨折762例,手术治疗599例,手术治疗率78.61%。

2.2性别及部位分布

1354例髋部骨折患者,男性474例(35.01%),女性880例(64.99%),男女比例为1∶1.86,女性偏多于男性。P值0.75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股骨颈骨折5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62例,比例为1∶1.29;男性股骨颈骨折210例(15.51%),女性股骨颈骨折382例(28.21%),比例为1∶1.82;男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64例(19.50%),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98例(36.78%),比例为1∶1.89。说明两种骨折类型,女性均高于男性。见图1、图2。

图1 髋部骨折的性别差异Fig.1 Gender differences in hip fracture

图2 髋部骨折的发病部位比较Fig.2 Comparisons of the location of hip fracture

2.3年龄分布

髋部骨折中,≤44岁患者占2.88%(39例),45~54岁患者占4.43%(60例),55~64岁患者占13.59%(184例),65~74岁患者占25.26%(342例),75~84岁患者占38.92%(527例),85~94岁患者占14.48%(196例),≥95岁患者占0.44%(6例)。髋部骨折中,男性年龄平均69.2岁,女性年龄平均75.3岁。髋部骨折中,65~74岁、75~84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认为年龄与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3、表1。

图3 各年龄段髋部骨折的发病比较Fig.3 Comparisons of hip fractur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2.4年度和季节

2011年至2018年髋部骨折患者年度发病人数分别为:119、201、190、164、169、198、152、161;2012、2013、2016年发病人数均约为200例,其他年份则偏低。按月份,一至十二月份发病人数分别为:105、89、103、100、115、102、140、111、101、140、130、118;7月、10月发病人数均为140,其他月份偏低。年度发病人数及月份发病人数无明显规律和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年月对骨折的发生没有影响。见图4、图5、表2。

表1 髋部骨折患者各年龄段发病情况(n)Table 1 Incidence of hip fractur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n)

图4 髋部骨折的发病趋势Fig.4 Incidence trend of hip fracture

图5 髋部骨折各月份发病趋势Fig.5 Incidence trend of hip fracture by month

表2髋部骨折患者年度发病情况(n)
Table2Annual incidence of hip fracture(n)

年度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男性女性男性女性总计比例/%2011183929331198.7920123350417720114.8420133755277119014.0320142445326316412.1120152146317116912.4820163260446219814.6220171837356215211.2320182750255916111.89总计2103822644981354比例/%15.5128.2119.5036.78

2.5不良生活习惯

在所有1354例患者中,长期饮酒(20年以上饮酒史、每日250 mL以上)、吸烟(20年吸烟史、每日20支以上)者471例,占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的34.79%,其中男性302例,女性169例。

2.6性别和年龄对髋部骨折数量的影响

84岁之前,无论男性和女性,髋部骨折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85岁以后明显下降。女性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在65~74岁年龄段明显增加,在75~84岁年龄段达高峰,男性在这两个年龄段患者比女性明显减少,比例为:1∶1.97,1∶2.42。54岁及以前股骨颈骨折还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男性患者都多于女性,比例为2.19∶1。见图6。

图6 按年龄发病趋势图Fig.6 Trend map of age-related morbidity

2.7致伤原因及住院时间

1354例髋部骨折患者,致伤原因:跌倒1173 例,占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的比例为86.63%;坠落伤128例,比例为9.45%;交通事故及其他伤53例,比例为3.91%。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股骨颈骨折17.8 d(男性:18.1 d,女性17.6 d);股骨粗隆间骨折16.7 d(男性16.6 d,女性16.7d)。

3 讨论

3.1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髋部骨折呈高发趋势,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人群。有研究资料表明,髋部骨折总体发病趋势还是呈上升态势,尤其是亚洲国家[5-6]。老年性髋部骨折,亚洲国家的患者所占比例逐渐上升,1990年约为26%,预计2025年将高达37%,2045年甚至可能达到45%[7-8]。预计在未来的40~50年,全球髋部骨折患者每年将可能超过700万[9]。而在欧洲[10-11]、北美[12-13]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正在逐渐降低。由此可见,亚洲国家,包括我国,髋部骨折的发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可能高达25%,老年性髋部骨折发病率逐渐上升,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总数,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的年发病总数将达107.9万例[14]。老年性髋部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是严重的骨科疾患,死亡率高。有文献报道,由于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较多,髋部骨折后,无论治疗与否,1年死亡率可达26%~29%[15-16],2年死亡率甚至达到38%,死因多为合并心肺部疾患。近来,电视新闻报道,北京地区人口平均寿命为84岁,老龄化明显。

3.2髋部骨折发病特点及分析

1354例髋部骨折患者,男性474例,女性880例,男女比例为1∶1.86;表明女性髋部骨折发病率高于男性。髋部骨折,多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低下,分泌和合成雌激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雌激素不足,使骨吸收作用增强,骨矿量丢失,最终引起骨质疏松。男性随年龄增长,雄激素分泌下降,骨密度、骨量丢失,但雄激素随年龄增加减少不明显,雄激素的成分睾丸素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男性维D的营养状态优于女性,所以男性骨质疏松程度较同龄女性轻。绝经后的女性骨量丢失明显高于同龄男性。总体来说,女性骨质疏松程度高于同龄男性,高龄女性存活人口数高于男性,这些因素导致女性髋部骨折发病率高于男性。

在1354例髋部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592例(43.72%),其中男性210例,女性382例,比例为1∶1.82;股骨粗隆间骨折762例(56.28%),其中男性264例,女性498例,比例为1∶1.89。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与股骨颈骨折比例为:1.29∶1。以上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高于股骨颈骨折。一般来讲,股骨粗隆部骨质疏松程度较股骨颈严重。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为直接受力所致,跌倒时大粗隆区域直接受外力撞击而引起股骨粗隆间骨折。而股骨颈骨折多为扭转伤,多为间接外力。跌倒时,应力集中的部位首先发生骨折,不同受伤机制及骨质疏松程度决定了骨折部位。本组所有病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高于股骨颈骨折。而王俊等[17]研究结果显示两种骨折类型比例基本相同。丁剑锋[18]研究发现髋部骨折患者以左侧多见。

在所有1354例髋部骨折患者中,44岁及以下共39例,约占2.88%,发病率较低,与年轻者骨质好、运动协调能力强,跌倒机会小有关;同样,95岁及以上仅6例,约占0.44%,这与此年龄段存活人口少、活动量极小有很大关系。65~84岁髋部骨折发病率较高,峰值出现在75~84岁,此年龄段人群骨质疏松程度高,器质性疾患增多,视听力减退、反应迟钝,故防跌倒能力差,损伤机会高,髋部骨折发病率达高峰。

通过统计,2012、2013、2016年发病人数均约为200例,其他年份则偏低;7月、10月发病人数均为140,其他月份偏低。北京市东部地区年度发病人数及月份发病人数无明显规律和区别。北京虽四季分明,但极端天气较少,维持时间较短。这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及冰雪路面湿滑导致髋部骨折冬季发病率高有所区别。

在所有1354例患者中,长期饮酒(20年以上饮酒史、每日250 mL以上)、吸烟(20年吸烟史、每日20支以上)者471例,占所有髋部骨折患者的34.79%,其中男性302例,女性169例。过量饮酒可引起骨质疏松,增加骨折危险性,男、女均可发生,多见于男性。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醇引起骨质疏松的机制:①乙醇可以抑制人骨生长因子对前成骨细胞的促分裂作用、抑制氟化钠和甲状旁腺素的促胶原蛋白合成作用、抑制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②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并改变其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弱成骨细胞功能,作用于成熟的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吸烟能促进骨质疏松,其有害成分尼古丁能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还可以部分拮抗雌激素对骨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骨密度,最终促进骨质疏松,使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与饮酒相反,吸烟主要影响绝经后的妇女,尤其是60岁以上女性。长期吸烟、过量饮酒,能降低骨密度,引起骨质疏松,增加髋部骨折危险性。周乐清[19]研究报道称,吸烟与50岁及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率呈正相关性。杨洋等[20]通过对877例髋部骨折进行分析后亦认为髋部骨折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系。长期过量饮酒人群,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性与非酗酒人群相比,发病率增高,其数量是后者的2.6倍[21]。

1354例髋部骨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股骨颈骨折17.8 d(男性:18.1 d,女性17.6 d);股骨粗隆间骨折16.7 d(男性16.6 d,女性16.7 d)。患者住院后术前检查时间一般为2~4 d,术后拆线时间为14 d,为保证患者安全,所有患者均在拆线后出院,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3.3优化治疗及防治措施

鉴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害严重性,其治疗逐渐优化。髋部骨折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早期治疗。1354例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共1076例,手术治疗率79.47%。股骨颈骨折,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并发症及预期寿命,选择行人工全髋或半髋置换术,部分年龄低、移位不明显的应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22]建议,髋部骨折应尽可能在患者住院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延迟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同时增加术后死亡率[23-24]。髋部骨折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在术后24 h内进行康复治疗。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成立老年髋部骨折病区,骨科、老年科、内科、康复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协作,开辟绿色通道[25],优化流程,可以缩短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并不提高院内死亡率;入院48 h手术率提高至50%[26],治疗效率明显改善。

老年髋部骨折,重在预防跌倒及骨质疏松症。预防跌倒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跌倒是导致美国老年人死亡的第6位主要原因[27]。跌倒是我国老年髋部骨折最主要的原因。陶天遵等[28]研究认为,我国约90%的髋部骨折是继发于跌倒,预防跌倒可以降低85%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老年髋部骨折,90%以上是可以预防的[29]。预防跌倒,可以通过如下方式:①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神经功能,改善步态和协调平衡,减少跌倒机会,降低骨折风险。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者,可以通过肌力和平衡能力评定,评估可能跌倒的风险[30],评估风险高者尤其要注意活动时的保护,降低跌倒致骨折风险。骨对运动负荷可以产生适应性改变,运动负荷增强,骨量增加,改善骨质疏松,降低骨折发病风险。运动要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方式,循序渐进,不宜过劳,老年人、骨质疏松者避免剧烈运动。运动以抗阻运动和负重运动为主,如:划船、举重、快步走、哑铃、蹬踏运动等。抗阻运动每周2~3次,负重运动每周4~5次,每次持续30~60 min。也可选用传统的运动方式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31]。Javier等[32]通过研究认为,活动能力下降和运动功能受限的老年患者,骨折后与长期运动的患者相比,术后死亡率高3.35倍。②提高防摔意识,保护视力,下肢功能障碍者协调步态或借助辅助装置助行,减少跌倒机会。

第二个重点预防因素是预防骨质疏松,应该早期进行,具体方法:①合理膳食,摒弃饮酒、吸烟、喝浓茶等不良习惯;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大多伴有蛋白质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缺乏,低蛋白状态可引起髋部骨折风险增高,及时、有效补充蛋白,能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②定期行骨密度检查,补充钙剂。除饮食提供的钙质,每日还应额外补充的元素钙为500~600 mg。可口服碳酸钙D3片(钙尔奇D),每次600 mg,每日1次,可提供元素钙600 mg及维生素D3 125 IU。维生素D3可促进肠钙吸收,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质矿化,改善肌肉力量,增强肌肉-神经反射的协调性,从而降低跌倒风险和骨折发生几率[33-35];③应用抗骨吸收抑制剂,在骨折修复过程中,抗骨吸收抑制剂可使骨痂变大,这种骨痂可以提供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和刚度。最常用药物阿仑膦酸钠70 mg口服,每周一次。疗程不宜超过3~5年。抗骨吸收抑制剂治疗3年后,骨质疏松性非椎体骨折发病风险下降20%[31];④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有资料表明,雌激素替代治疗5年,可使骨质疏松性非椎体骨折下降23%[36];⑤降钙素的应用,有益于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痛,可以减缓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引起的急性骨丢失,可在下肢制动患者中应用,一般应用3个月[37];⑥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的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3.4本研究不足之处

本研究仅局限于北京市东部地区三家医院,有部分髋部骨折人群可能去其他地区医院就诊或未到医院就诊,使统计分析结果稍有差异。

总之,通过对北京市东部地区髋部骨折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北京市东部地区髋部骨折 65~84岁高发,女性多于男性,针对其分布及流行特点,提出预防及优化治疗措施,重点是预防跌倒及骨质疏松症,伤后早期、有效治疗,降低伤残及死亡率。

猜你喜欢
髋部股骨颈股骨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