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美
(泰安市泰山区土地储备开发整理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国家对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有效实施,统一整理、供地、管理成为了收购储备土地的理论基础,在土地收购、整理、储备、转让等各个环节中,会产生大量的保存价值高的文本、图纸、表格等各种形式的土地收储内容,对上述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整理,进而建立了土地收储档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地收储办公采取了自动化系统,随着土地收储档案管理软件的运用,土地收储方面的电子档案数量出现了高速上涨的趋势。因此,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从上海土地发展中心建设伊始,我国的土地储备机构逐渐的走向了规范化之路。现阶段,我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加土地储备单位,在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土地收储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其中收储计划的制定工作、土地征购、供地的实施工作等,都会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产生,海量的信息导致了立卷归档的土地收储档案不计其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卷。海量的文字资料已经让人嘘唏不已,同时还会有大量的图标与影响资料,无形中加重了土地收储档案工作,尤其是资料的储存方面,给机构造成了诸多困扰,因此,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有着历史必然性,它能将各种载体的土地收储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与集中[1]。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是,土地收储档案是国家进行土地管理的主要根据,政府方面充分利用经济、法律等行政手段,最终实现对土地的管理。对土地收储档案的有效分析,可以将土地收储的具体状况充分的反应出来,在与城市的发展规划、规模相互结合,预测城市一段时间内对土地需求的状况,对城市房地产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的掌控,并针对现状作出积极的市场调控,让市场行为更加的规范化,最终实现城市土地使用率的有效提升。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运用,不仅提高了土地收储档案的使用效率,还能将土地收储档案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土地流转的周期,无形中加速了土地收储档案信息的流动性。例如,在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出让的过程中,要对土地的位置、用途、权属、质量,以及数量等基本的资料进行归档与整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因自然因素或者城市发展规划等影响,要求对土地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跟踪,进而高效地实现土地档案信息资料的变更。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对土地收储档案信息的全程监控,同时也方便了对土地收储档案信息的删减与增添等工作[2]。
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的高效开展,需要土地收储机构夯实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调整土地收储部门的经费投入方向,加大基础性工作的投资力度,有利于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高效建设。例如,土地收储部门增加对信息设备的建设,购置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以及各种互联网配件等硬件准备工作,通过购置正版的土地收储档案方面的应用软件,积极加强软件方面的工作。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工作流程
此外,土地收储部门还要加强土地收储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积极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与管理制度,实现吸引人员与留住人才的需求,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为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的有效建设提供优秀人才方面的支撑,保障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收储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将信息化系统建设贯穿到整个土地收储档案管理的具体过程。从现实的工作角度出发,主要包括档案系统开发、加强数据库的有效建设、加强安全保密工作、重视数据的转换等方面。首先,在档案系统开发方面,需要融合现实的土地收储档案管理,根据具体要求实现对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开发,建立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信息化建设制度,采取科学的流程规章制度,将制度保障与标准指导提供给土地档案信息化系统。例如,对档案系统进行科学的分类,按照档案的具体性质将其分为专业档案与文书档案,文书档案具体包括机关党委、组织人事、法规监察等方面资料,而专业档案具体包括房地注销、地籍管理、抵押注销、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储备等方面资料。
其次,加强数据库的建设方面,只有做好数据库建设的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实现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依据土地收储的具体工作,建立有效的土地收储档案数据库,不仅如此,还要分别建立有关土地存储、土地收购、土地出让与土地整理等方面的独立的子数据库,方便快速检索土地收储档案资源,进而实现对土地收储档案资源的精准查询工作。再次,加强安全保密工作方面,有效地控制登录权限、数字印章、数字签名等,采取数字水印加密技术,加强保密工作,实现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最后,重视数据的转换方面,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系统建立与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的信息衔接,建立查询系统与全文检索,重视数据的转换工作,实现档案信息内容的健全。
利用与开发是档案价值的直接体现方式,土地收储档案也是如此,它集中了各个阶段土地收储绩效,充分的发挥着凭证、法律等方面的参考意义。首先,将土地储备档案利用制度彻底完善,依据土地收储档案工作需要健全土地储备中心档案管理制度,确定土地收储档案各项制度。其次,充分发挥土地收储档案信息化检索功能,提高土地收储档案的利用率。再者,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土地收储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工作,为日后城市土地收储工作奠定参考基础。
在土地的收购环节中,要符合科学的土地收购流程,通过多元化的收购形式,提高土地收购的工作效率。在土地储备环节中,加强法治储备的意识,深入研究土地存储的方式,实现土地资源向市场的合理投放。在土地出让环节中,一定要符合公开出让的基础原则,应遵循公开出让的原则,任何的储备土地出让行为都要列入土地供应总量计划之中,让土地资源的得到充分的利用,让土地资源的受达到最大化。
随着土地价格的一路攀升,使得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量异常庞大,为了实现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稳定,首先要解决掉土地收购的储备资金。充分的发挥资金的高效性,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优化投资结构,保证资金的有效循环过程。任何的土地收购储备都要符合市场规律,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可行性分析后在进行资金储备。政府综合公益性事业发展、城市基建设施建设,以及开放商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所有权收益的基础上行,也要对土地经营权的收益做出保障。
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力度,在地方人大报告中,吸收区域政府的土地收购储备年度规划。并经济效益、公共、公益等元素融合为一体,利用多元化评价标准,从多角度考核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业绩。科学的建立储备工作信息公开制度,防止出现内幕操作,让土地收购储备的流程充分体现出透明化。
改造项目用地与经营性开发建设用地,统一归入政府土地储备范围内,对经营性用地总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保证对重点项目的土地供应量。依据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要求,合理规划土地的出让与供应,维护市场的公开与稳定,保证市场运行的安全性,满足政府土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土地权属的任何信息都收录在土地收储档案中,也是政府调控市场过程中的有效记录。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土地收储档案必须进行信息化管理,以认真的态度积极适应信息技术,让档案信息化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方便有关部门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规划,为土地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让城市土地收储工作更具科学性与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