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母亲,同时又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帮助儿子批改作文,从字词句篇的斟酌到作文结构的调整,要在尊重孩子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润色原稿。同时作为母亲的我试着从孩子的文字里读懂自己的孩子,进而读懂讲台下的一群孩子,万分珍惜这样交流的方式和机会。
关键词:期盼 修改 理性 珍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35
儿子终于读高中了,这是期盼了很久的事。一方面,作为母亲,盼望着孩子能早早长大;另一方面,儿子读高中,我们夫妻俩作为高中教师,希望对儿子的学习能有一点帮助。
从事语文教学的我平时常常提醒学生们,要学好语文、考好语文,必须做好这几点:一是多阅读,二是勤练字,三是认真听课。可惜,儿子太有主张,也许缘于平时作业太多,他基本“阳奉阴违”,所以事实情况是书读得不多,课堂听课一般,字练得很少。
一次,儿子的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话“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儿子的作文原稿是这样的:
又是那一声猫叫
在微弱的路灯下我骑车回家,在路口转弯时看见了一只猫,它独自走着,身上的白毛在灯光下十分引人注目,步伐紧凑而不显仓促。我慢下来想好好看看它,它却“喵喵”叫了两声便消失在灯光中。那猫叫声却没有一起离开,而是唤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每逢春节拜年时,我们一家都要去一位亲戚家拜年。他家养了一只头部有些黑色、其他地方都是白色的小猫。本是喜庆的节日,但猫却知道,这段时间是它的噩梦。
“喵喵—”的声音从后院传来,紧接着是不断的笑声。猫叫声显得十分刺耳,中间夹杂着恐惧与愤怒;笑声则像从精神病院的病人嘴里发出的一样,有意提高音量而又没有节制。我和表弟一听就知道又是他欺负猫了。
他见我们来了总是十分高兴,仿佛终于有了观众,“今天我趁那猫睡觉时……”这总是他的开场白,紧接着他又狂笑起来,话已淹没在了口水的喷吐和在床上打滚中。尽管听不清楚又不想听,但总要回应一两个字来让他满足一下。
他是他爷爷奶奶的掌中宝,是亲戚们最容易提起的对象。爷爷奶奶对他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什么给什么。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他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舅妈经常在我和表弟面前夸他,而他凭着他的这种“权威”藐视一切。
“锅里的汤怎么只剩一点了?”他的爷爷在厨房里自言自语道。他又一次笑得前仰后合,然后转过笑歪了的脸告诉我:他用热汤“浇花”了,那“花”无疑就是花猫了!
“成绩好能代表一切好吗?”回家的路上我边看着车窗外的田野边问妈妈,妈妈的回答总是对别人很包容:“他还小,还没长大懂事呢。”而事实上他只比我小一岁!
他的老家去年拆迁了,我想那只花猫总算是解脱了。拆迁的前一天我们最后一次去老家,他因有事没有回来,花猫还留在那里,已经很老了,当我靠近时,它一直躲着我,临走时,它长长的叫了一声,这一声也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随着猫叫声的还有脑海里他恶作剧的笑声。
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一切,但却成了炫耀和攀比的标准。我宁可做平凡的自己也不愿成为他那样的人。
前几天听说他偷了家里近一千元去买了部手机,被他爸妈打得不轻……在他各种黑历史面前我只愿继续做我自己。
伴随着又一声猫叫,我独自在灯光下骑往回家的路上。
这篇作文我看完后,立即给了儿子三点表扬:第一,标题新颖、简洁,读者的胃口一下子就被吊起来了。第二,从自己生活中取材,是生活的有心人。儿子是走读生,有晚自修后自己骑车回家的亲身体验,而且文中的事他曾跟我谈起过。但他歉意地跟我说,为了文章表述得顺畅,让妈妈充当了一次不够正面的角色。我大度地安慰他:为了儿子写好作文,妈妈愿意做出点牺牲。第三,作为一篇完整的叙事文章,首尾呼应,且全文扣题。
然而,作为理性的批阅者,我也与儿子交流了作文的几点不足:
一是首段不够简洁。作为作文的开头,最好言简意赅,尽快入题。
二是语言表述上还有不少需要调整的地方。有些语言在表述时要照顾到全文情节的安排,懂得取舍或调整。如第二段中“本是喜庆的节日,但花猫却知道这段时间是它的噩梦”这句,放在这个位置就有点“剧透”了,可以舍去。又如第四段中“尽管听不清楚又不想听,但总要回应一两个字来让他满足一下”,如果没有为虎作伥的念头,也可以删去,这样上下文会衔接得更加自然。第五段中“要钱给钱,要什么给什么”两小句,后句已经包含了前句,前句可删去。而第八段写到“当我靠近时,它一直躲着我”时,不妨补充一下花猫躲着我的原因,以及设想一下分别时花猫叫声背后的心理。
三是这篇材料作文,尽管全文围绕材料表述,但语言平白了些,且只字不提材料,如果把材料提供的“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这几句话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习作中,既达到紧扣材料、明确立意的效果,又能增添习作语言的韵味。
四是作文结尾也值得探讨。人们常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结尾尽管呼应了开头,但略显平常了些,我建议儿子不妨学习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首尾的安排。《荷塘月色》首段这样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悄悄地披上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到自家的门前……”
习作修改的前提是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能一经他手就面目全非。我尊重儿子的写作本意,所以修改后他再度阅读时十分满意。
有了第一次愉快的合作体验,儿子对写作文这件事的畏难情绪有所改变。于是我积极鼓励他多参加一些作文比赛,他一口答应了。不久我的床头又多了一篇儿子参赛作文的草稿—《破晓的瞭望》。
这次作文比赛对题材限制较少,社会观察、读书感悟、成长体验等都可以写。儿子选择成长体验的内容符合作文要求。他的这篇习作主要写自己某次考试后的挫败感和自我修复的经历体验:由于成绩不理想,各方面的压力使得自己半夜醒来,在窗前瞭望星空,想到星星们尽管白天被耀眼的太阳遮掩,夜晚又被妩媚的霓虹灯光淹没,但它们千百年来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价值。它们给窗前的“我”以启示:每个有追求的生命都不会轻言放弃。明白了这一切后,儿子这样结束了全文:“收回远望的目光,拉上窗帘,我再一次躺下,只为下一次能站起得更有力量。”
第一次通读全篇后,我和爱人都觉得作文内容有点“虚”,写心理活动、写感受的文字偏多,作为参赛作文,内容也欠丰富。细细推敲,有几处字句也要调整。与儿子沟通后,他也赞同我们的想法。于是儿子第二次把自己修改、补充后的作文给我看,除了调整字句外,穿插了自己在初三体育加试前训练实心球的经历,整篇文章经他修改后果然增色不少。
我把阅读修改儿子的作文当作我和儿子的另一种交流方式。《傅雷家书》《亲爱的安德烈》常常让我感怀不已,家书使得异地相隔的两代人能够倾心交流、心脉相通。而我尽管每天都能见到儿子,但儿子读书的学校与我们工作的学校有几十里之隔,儿子有早读课与晚自修,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也有自己的早读辅导课与晚坐班,因为距离遥远,中午我们不能回家陪儿子吃午饭,所以除了在电话里互相说几句话外,一天中与儿子说话的时间只能以分钟计。现在我能通过他的作文知道他在渐渐长大,渐渐成熟。他的喜怒哀乐与得意失落,我在他的作文中都可以读出来,我万分珍惜这样的机会。
另外,儿子与我的学生年龄相仿,读懂儿子也能帮我读懂讲台下的孩子们。因此,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老师,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这样的机会。
所以,我继续期待床头出现儿子淡绿封面的作文草稿本,并在心里默默地对儿子说:孩子,你慢慢写,媽妈会细细读,因为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韦宏芳,1972年生,女,汉族,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