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报告中提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的未来。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要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资质孩子的差异化发展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合的教育。具体到教育投入上,要从过去规模化投入转向内涵式投入,侧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随着复学复课的推进,学校要重点关注教学效能、学生心理疏导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等多方面工作。面对延期高考,我们要坚持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手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继续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需要和特征。目前继续教育板块中有开放大学、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和高校自学考试等,要进一步推进岗位成才和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继续教育模式,大规模提升劳动力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劲的学习力、创造力。
关键词: 高职扩招200万
报告中提到,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訓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高职扩招要更好地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变化的趋势,扩大招生选择范围。把握选拔标准,有序招生,确保教育质量。严格办学标准,着力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使职业院校硬件软件资源不因新增生源摊薄。通过高职扩招,带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从政府层面,要进一步推动各地市引才、留才激励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搭建平台和桥梁,组织更多用人单位与高校开展供需对接;同时积极引导用人单位主动转变招聘模式,尽快尽早与学生达成意向并签约。从高校层面,一要强化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二要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三要积极拓展高质量就业渠道。
关键词: 科技创新支撑
报告中提到,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要以学科前沿、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导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链横向上的各学科跨学科联合,纵向上基础应用、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探索形成适应大科学时代的有组织科研格局。重点项目揭榜制要强化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国家需求和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