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韶栋 张涛
摘 要:研究區位于新疆奇台县江布拉克,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其涵盖了2大类6类10亚类。
关键词:奇台县江布拉克;地貌景观;地质灾害大类;岩土体地貌;水体地貌;冰川地貌;构造地貌;
1.区域背景
1.1地层
研究区地处博格达山东段,出露的主要地层单元有早石炭世七角井组、晚石炭世柳树沟组、祁家沟组、早侏罗世八道湾组、上新世独山子组及晚更世新疆群。
1.2侵入岩
研究区侵入岩不发育,辉长辉绿岩为主,闪长岩—闪长玢岩和钠长斑岩较少见,个别花岗岩、含石英闪长岩体。
1.3火山岩
研究区火山岩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的晚石炭世柳树沟组,构成整个博格达山构造带的火山岩主体。
1.4变质岩
据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资料显示,研究区除了少量的煤矿自燃形成的烧变岩、中-中酸性岩脉外接触带形成的蚀变岩及沿断裂带展布的破碎蚀变岩外,没有其它类型的变质岩。
1.5构造
研究区地处乌鲁木齐中新生代坳陷北部吉木萨尔—奇台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的前缘部分,北接奇台新生代坳陷,南邻小河子新生代坳陷,整体呈略向北东凸出的弧形展布形态。
2.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
2.1地质遗迹类型
参照《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的地质遗迹分类方案,研究区内主要的地质遗迹分为2大类6类10亚类。
2.2地质遗迹特征
2.2.1岩土体地貌
刀条岭
该景观位于江布拉克景区内,是一条山体长,山顶尖,南北狭长似刀的山脉,因为形似长刀所以取名刀条岭。刀条岭海拔约2000米,因为刀条岭海拔高,地势好,被定为中国国际滑翔机机场的首选,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承接国际大型滑翔比赛。
2.2.2水体地貌
黑涝坝、白涝坝
黑涝坝又叫黑湖,因水呈绿色而得名,黑湖是由七个相通的湖泊群组成的积水湖,形成百米条状。黑湖分大小两处,惯称大涝坝小涝坝,均在马鞍山下。小涝坝方圆约100平方米,大涝坝约300平方米,均呈椭圆形。小涝坝终年向外流水,流而不枯;大涝坝有5个泉眼向外冒水,水多而不溢。当地有民谣说:“姐妹泉,姐妹泉,看起黑,舀起白,大不满,小不干,饮不尽,喝不完,干旱年成也不浅”,说的就是大小涝坝的神奇景色。遇到雨水多的年份,水深不见底,有“岸无松影浮绿藻,风起荷花四面来”的美誉。
白涝坝又称镜湖,是江布拉克风景区最大的一面天然湖泊,因湖底多有白色石块铺就,又有雪峰倒影投放其中,看起来湖为白色。镜湖又处在雪线地带,终年有雪峰当屏,青松为邻,四季风景各不相同,冬夏景致最为优美。冬天,银装素裹的镜湖静静地躺在冰砌雪雕的世界里,大雪给镜湖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夏日,是镜湖最活泼美丽的季节,雪峰送爽,青松拂翠,绿草如茵,雪莲飘香,牛儿吟,鸟儿叫,羊儿跑,马儿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2.2.3冰川地貌
在研究区南部的博格达山峰,冰川一年四季都占据着那一个又一个巍峨的绝峰险境。据研究,元古代时,就有大规模的冰川存在于这一地区。研究区的地质演化与冰川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第四纪早中更新世冰川活动对该地区有较大的影响。
冰川“U”形谷
本次发现的博格达山峰冰川“U”形谷景观位于博格达山峰北部的一个支沟中,分布面积大约有1km2,其地貌“U”型谷特征明显,且在悬冰川末端坡度较陡,呈直立下垂状。
刃脊与角峰
刃脊与角峰均为冰川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形态。角峰一般由周围三个以上的冰斗相背发展,因冰斗壁刨蚀而使山坡呈凹形陡坡,峰顶则突出呈尖角,一般为金字塔形。刃脊因似刀刃状而得名,主要为冰川谷之间或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因冰川侵蚀和长期冻裂风化,逐渐变得尖薄陡峭,峰顶参差不齐,形如锯齿。博格达山峰的角峰与刃脊主要有如下特点:
研究区内的冰川刃脊景观主要位于博格达山北侧的山脊上,海拔3000m左右。山峰为金字塔状,峰顶为尖角状。刃脊长约 300m,状如刀刃朝上放置的一把大刀,险峻异常。在两侧冰川挖蚀作用与岩石冻裂风化作用下,冰川背部或侧面经过千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逐渐相接形成,真乃 “千年”磨一剑也。
2.2.4构造地貌
江布拉克大峡谷
该景观位于江布拉克景区内,江布拉克大峡谷一路沟壑从横,长十五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谷顶距谷底相对落差150-240米,谷底为河漫滩,有高山流水经过,河漫滩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多砾石,分选较差,磨圆好。
峡谷底部宽度为15-30米,峡谷整体宽50-200米,海拔高1600-2200米,两侧陡峭,高程变化达到200米以上,海拔高差大,耐风化能力强,地形较陡。峡谷处于江布拉克雪线最明显的地带,是一个经常出现云遮雾绕的地方。
2.2.5地质灾害遗迹
新户河河源支沟泥石流
该灾害点位于新户河河源支沟处,研究区以构造作用为主,剥蚀切割作用强烈的中山区。分布大面积为基岩区,粉土层主要零星分布在基岩山体平缓、低洼处和山顶夷平面上,厚度不大,多形成小-中型的崩塌、泥石流隐患,引起灾害的发生主要是降雨、地震、构造抬升的影响。地震烈度为Ⅲ度区。主要对居民驻地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地质遗迹形成及演化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研究区位于博格达山缘北麓,地质遗迹以岩土体地貌与冰川地貌为代表,次为水体地貌景观遗迹等,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与博格达山的盆山构造演化和冰川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
博格达山的盆一山构造演化总的来说可分为三期造山一成山演化史,即中石炭世一晚石炭世裂陷海槽回返的早期造山、晚二叠世一三叠纪的古博格达山隆升和晚侏罗世以来的现今博格达山的阶段性隆升其间,还包括了早一中二叠世的博格达地区裂陷和早一中侏罗世的古博格达山的剥蚀一夷平与沉降过程。
现今博格达山的演化经历了以下个阶段,即晚侏罗世的初始隆升、晚侏罗世末一早白坚世初的快速整体隆升、白至纪末一古近纪初的缓慢抬升以及古近纪末以来的急剧差异剥露。
上侏罗统齐古组一喀拉扎组是一个向上变粗的碎屑沉积,反旋回地层逐步退覆、遭受递进式削截,反映了早燕山运动于晚侏罗世已开始起动,在晚侏罗世时期,现今状态的博格达山已开始发生初始隆升。
晚侏罗世末一早白垩世初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均发生了较强烈的燕山早期运动,该期运动使博格达山发生了的快速整体隆升,同时在博格达山北缘地区发生了较强烈的逆冲构造变形;
古近纪末以来的博格达山开始发生急剧差异隆升与剥露。在古近纪,博格达地区处于较稳定的剥蚀一夷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