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培红薯记

2020-06-04 15:46刘胜男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培诗书蚕宝宝

刘胜男

种植区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表征能力等的发展,相信很多班级都做过各种各样的种植实验,很多老师也有过受挫的体验:一开始,孩子们兴趣盎然,每天关注植物的生长状况,但很快就兴致索然,不闻不问。为什么孩子的兴趣消失得这么快呢?能不能让孩子变一时兴起为持续关注呢?一起来看看我班“水培红薯”的故事吧。

孩子们每人带来一个红薯和一个透明的罐子或杯子,里面加上水,水培红薯。在加水过程中,孩子们对水量的多少产生了困惑。诗书把红薯放进罐子,倒了满满一杯水,把红薯淹在水下,说:“我妈妈说要把红薯整个泡到水里,这样很快就能发芽了。”佑佑问:“你这样红薯不会淹死吗?”诗书说:“不,要先发芽!把红薯泡在水里,就能很快发芽!”佑佑看了看诗书的红薯罐,说:“我觉得这样红薯会坏掉的,我们中班的时候水培洋葱,掉进杯子里的洋葱都臭了。”说完,小心翼翼地给自己的红薯罐倒了三分之一的水,把红薯插进去,说:“我觉得只要红薯可以泡到水就能发芽了。”端端带了两个红薯,有一个已经长出叶子了,听了诗书的话,她也给罐子加满水,把红薯泡在里面,说:“我也想要第一个发芽!想让红薯长得最大!”

晚上离园的时候,诗书妈妈看到了诗书的红薯,问:“你的红薯泡了一整天吗?”诗书说:“是啊,我想先发芽。”妈妈说:“不需要一直泡着,洗一下就可以了。” 说着把红薯罐里的水倒掉一半,把红薯插进去。一周不到,诗书的红薯发芽了,佑佑的还没有变化,而端端的两个红薯却发黑了,上面出现了一些腐烂的斑点,端端说:“我的红薯怎么了?水臭臭的,我的红薯淹死了!”

大班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进行种植实验和观察,因此,在上学期水培洋葱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在班级窗台上开辟了一片“红薯林”,让孩子们进行水培红薯实验。然而,孩子们只知道红薯要放在水里,并不了解水位高低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因此,每个孩子加入的水量并不相同。佑佑显然是迁移了水培洋葱的经验,发现植物完全泡在水中会腐烂掉,所以只让红薯根部与水面接触。而诗书希望红薯能快点发芽,他觉得给它喝的水越多,發芽就越快,再加上妈妈说过泡一下(其实是洗一下的意思),于是自信满满地把整个红薯泡在水里。端端带来的红薯已经有一个发芽了,显然这是家长的功劳。因此,当她听了诗书的话,希望自己的红薯长得最大最快的时候,她也把红薯淹在了水里,最后发现红薯腐烂、淹死了。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教给孩子水位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而是让孩子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探索、发现这一奥秘。

经过漫长的等待,红薯终于以各种姿态陆陆续续发芽了。欣儿的红薯是最让人惊喜的。一开始,大部分红薯都发芽了,可是欣儿的红薯连一条根须都没有。老师也有点为她担心,因为她的红薯是被切开的半个,而且还是切开的伤口泡在水里。曦曦说:“这个红薯都没有皮了,它不会烂吗?”欣儿自己也很着急:“我的红薯到现在都没长根,没有一点变化,不会是死了吧?”有一天,我在好几个红薯上发现了芽点,我不动声色,等着孩子们发现它。周一来园,欣儿惊叫道:“老师,我的红薯发芽了!看,它的根和叶子是长在一起的!”辰辰也叫:“老师,我的红薯也发芽了,可是它的叶子和根一起长在了瓶子里。”佑佑说:“你可能是把红薯种反了吧?”辰辰听了,想把红薯倒过来,可是红薯卡在瓶口,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小米带来的红薯躺在土里,毫无变化。小米每天都给它倒上一杯水,佑佑说:“你好像在给它洗澡。”小米说:“对,我在给它洗澡。”就在所有的水培红薯都长出叶子,大家一致以为土培红薯干死了的时候,有一天佑佑和琦琦突然指着花盆:“看!红薯发芽了!它长了一片叶子,像一把伞!”“这里还有一片叶子,像一个小耳朵。”琦琦说。

随着红薯一天天长大,细心的佑佑发现了红薯颜色的不同:“我们的红薯有不同的颜色,有的是红色的,叫红薯,还有紫色的,叫紫薯。”“那黄色的呢?”有人问。“黄色的就叫黄薯呀。”佑佑说。“那紫薯应该长紫色的叶子,结紫色的果实呀。”欣儿说。“对呀,我的是紫薯,它的叶子就是紫色的。”欣儿指着旁边一个红薯:“这个红薯是紫色的,但是叶子却是绿紫相间的。”曦曦说:“看!我的是红薯,根(实际上是茎)是紫色的,叶子却是绿色的,真奇怪!”佑佑指着叶子说:“我觉得你的叶子长在顶上,像头发。”曦曦说:“我觉得像一把撑开的伞。”

发芽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红薯腐烂了,孩子们主动更换掉,有的红薯发芽了,孩子们给叶子喷水,精心地呵护。教师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观察红薯的新变化,当发现芽点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孩子,而是耐心地等待芽点慢慢变成小芽,变成叶子,等待孩子们主动发现它。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红薯发芽的秘密:并不是只有完整的红薯才能发芽,被切开的红薯,只要保留了芽点,依然可以发芽;红薯是有两头的,一头长根须,一头长叶子,辰辰把红薯插反了,所以他的红薯叶子长在了水里,但是长在水里的红薯叶并没有被淹死,它依然蓬勃地生长着;种植在土里的红薯要比水培的红薯发芽慢。

同时,佑佑的观察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他们根据红薯的颜色自发地区分出“黄薯”“红薯”和“紫薯”,并将叶子和红薯本身的颜色匹配起来,认为紫薯就该长紫色的叶子。实际上,红薯的品种众多,各品种的茎叶颜色与名称并不是对应关系。在孩子们自发地观察、发现、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去过度干预,而是打印了一些红薯的图片,布置在种植区。孩子们对照图片,进一步发现了红薯品种的多样性。

渐渐地,红薯越来越茂盛了,孩子们每天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问候红薯。孩子们主动给红薯浇水,向红薯问早。佑佑说:“我觉得红薯长得越来越大,它需要更多的营养了。我家里有营养液,我可以带来喂给它们吃。这样它们就能长出一片红薯森林了。”

这天,恰逢班级有孩子过生日,在给同伴过完生日后,佑佑走过来说:“老师,我觉得我们的红薯也长大了,我们也应该给红薯过个生日。”“好主意!”教师积极回应,“那你们想多久给红薯过一次生日呢?”“一年吧,我们都是一年过一次生日的。”土豆说。“不,一年,红薯都死了。”佑佑反对,“我觉得一个月吧,它长得这么快,一个月就长大了许多。”想了一会儿,佑佑又说:“一个月还是太长了,一个星期吧。”“一个星期太短了,它还没长呢!”曦曦说。“那,两周吧。”佑佑说。“好!” 孩子们都同意。“那,你们想送给红薯什么生日礼物呢?” “饼干。” “花盆。” “生日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我们给红薯画像吧,我们小时候生日,爸爸妈妈会带我们拍照片,我们给红薯画像,把它的样子画下来,红薯一定会喜欢的!”孩子们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我们每两周给红薯画一次像,唱一次生日歌,会很认真地数着日子,到了红薯生日,会主动提醒教师:“今天我们要给红薯画像了。”

因为班级小朋友过生日,孩子们想到了我们种植区的新成员——红薯,也希望给红薯过个生日。此时,教师积极回应,并帮助孩子理清红薯生日会的时间、需要准备的礼物等问题。孩子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反驳同伴的不合理建议,最终达成共识:红薯生长很快,每两周会发生大变化,所以生日会两周一次;他们还迁移了爸爸妈妈给宝宝过生日的经验,认为红薯生日也需要照片,因此提出为红薯绘制画像。在此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艺术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国庆长假后返园,孩子们发现好多红薯叶子干枯了,水里的红薯块也干瘪了,有的甚至腐烂了,发出恶臭。怎样才能把红薯救活呢?孩子们各抒己见:“赶紧给它灌满水。”“给它喂营养液。”“把它的枯叶子剪掉,让它再长。”于是,我们按照孩子的想法进行实践,给红薯罐加水,滴营养液,修剪枯枝。同时还组织讨论:红薯腐烂了,但是它还有茎和叶子,这些茎和叶子还能活吗?有些孩子认为叶子还是绿色的,插在水里,一定能活;有些孩子认为红薯都死了,就像树没有了根一样,叶子肯定不能活了;还有些孩子并不确定,但是想试试看。于是,我们把红薯茎剪下来,插进水里,过了几天,佑佑在给红薯添水的时候突然发现:红薯叶居然活了,重新长出了白色的根须,没有红薯,叶子也能长。孩子们惊喜不已。

因为红薯是孩子自己栽种的,所以他们特别珍惜。看到红薯因为缺水而干瘪、死亡,他们十分着急,想出了许多救红薯的办法。教师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幼儿的想法,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尤其是对于扦插,教师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孩子们愿意一试,教师就陪着孩子们一起实验、等待。所幸,孩子们的扦插成功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救活了红薯,同时也发现了红薯繁殖的奇特之处——仅有茎叶也能长。看着红薯森林又一次枝繁叶茂,他们一个个既惊讶又兴奋,收获了满满的快乐。

天气变凉了,孩子们发现一些红薯的叶子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网状叶脉,并且卷曲了起来。有的说:“红薯肯定是怕冷,所以卷起来了。”有的说:“红薯枯了,冻死了。”为了一探究竟,教师鼓励孩子们把卷起的红薯叶拉开,看看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佑佑盯着红薯叶看,不敢用手摸,南南拉开红薯叶的一个角,看到里面有一个黑色的虫卵似的东西,南南说:“是有东西下了籽儿!”辰辰说:“是蚂蚁,它是黑色的!”琦琦说:“是蚕宝宝,里面有蚕宝宝!”老师鼓励他们把叶子打开,看仔细,南南又拉开一点,突然“啊”的一声惊叫,孩子们看到了一条正在扭动的黑色的虫。辰辰说:“是蚕宝宝!”芸芸说:“不是的,蚕宝宝是白色的,蚕宝宝的小宝宝是黑色的。”南南手一松,虫子被弹飞在窗台上,孩子们立刻围拢过来。琦琦喊:“是虫子!它是毛毛虫,它的脚还在动!”辰辰说:“它的身体也在动!”盈盈跑过来一看,说:“我见过这个虫子,我上次散步的时候就看见了这个虫子!我把它踩死了。”

之前白粉虱经常在红薯上飞,可能是产下了卵,所以红薯叶开始卷曲、干枯,被吃掉叶肉后只剩叶脉。但是教师没有把这些现象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佑佑每天都给红薯浇水,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他不敢去打开红薯叶一看究竟。南南比较胆大,当他打开一角后,看到了黑色的虫屎,于是迁移上学期饲养蚕宝宝的经验,认为这个黑色的小点点是蚕宝宝。辰辰家里有一個蚂蚁工坊,这些天一直在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因此他认为这个黑色的是小蚂蚁。芸芸已经有了初步的批判性思维,她看到黑色,立刻反驳:“蚕宝宝是白色的!”于是,孩子们进一步探索,彻底拉开叶片,一探究竟。当发现是虫子的时候,孩子们先是惊叫,继而观察,发现虫子在动,还担心虫子从红薯叶里出来了怎么生活,但又不想让虫子继续吃红薯叶,所以拒绝把虫子放回去。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记录他们的讨论,尊重他们的意见。

关于红薯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红薯根根直立的根须,红薯茎上的白芽芽,红薯上的不速之客——蜗牛,红薯林里的高个子——山药藤……这些出其不意的变化吸引着孩子们持续观察和讨论的热情,也正是因为孩子们细致入微的观察,才发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教师要做的是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水培诗书蚕宝宝
水培植物霎换水
水倍植物要换水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退休咏怀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