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树种米老排的特征特性及造林技术

2020-06-04 09:13吴伟平张丽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特征特性

吴伟平 张丽萍

摘要    米老排具有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优化米老排造林技术,能够促进米老排优质生长。本文介绍了米老排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相关造林技术,以期为提高米老排造林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米老排;特征特性;造林技术

米老排作为速生树种、用材树种,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具有防风固沙、改良水土的作用[1],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效益。米老排属于常绿乔木,能够发挥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优势,改善生态环境。米老排树叶呈阔叶状,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更加显著,既利于促进环境中氧气含量的提升,也能保持环境湿度,营造良好的造林地环境,更有利于改善自然生态气候环境。二是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在米老排林下凋落物中,树叶腐烂速度较快,树叶中的有机物进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另外,凋落物覆盖于林下土壤上层结构,能够起到较好的储水和蓄水作用,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养分的吸收。在米老排造林地可移植其他树种,如马尾松等,提高造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三是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米老排根系发达,具有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抵御不良气候环境的作用[2]。广泛种植米老排有利于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形成较高的生态效益。

米老排生长速度较快,用材市场需求较高,因而在种植造林时,需要保持良好的种植优势。提高米老排林木质量是造林的关键,需要优化造林技术,从选地、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各个环节进行探讨,改善米老排造林技术,提高其造林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1    特征特性

米老排属于乔木,树形高大,树干通直,树冠呈伞状,是我国南方常见的用材树种[3]。一般成年米老排树高约30 m,胸径较宽(约80 cm)。米老排属于阔叶树种,树叶较宽,长度约13 cm,呈卵圆形,叶尖多为短尖,叶基部多呈心形,叶柄长约10 cm。米老排顶芽及腋芽生穗状花序,花序数量較多,排列紧密。花瓣长约1 cm,花柱长约3 cm,蒴果长约2 cm。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米老排多生于我国南方,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下的速生树种。米老排喜光,需要有充足的日照条件,因而一般选择丘陵或山谷作为造林地。由于米老排幼苗期耐阴,而生长至幼树期喜光照,多分布于海拔低于1 800 mm的区域。在米老排生长的气候环境中,年气温应保持在20~22 ℃范围,最低气温不得低于10 ℃,年降水量应保持在1 200~1 600 mm范围。米老排生长的土壤一般为酸性,以沙岩、花岗岩等酸性红壤土为主。此外,土壤环境应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在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的环境下,米老排生长质量更高。

2    造林技术

2.1    选地

适宜的造林地是促进米老排生长的基础环境。在造林地的选择中,应从地势与土壤环境入手。米老排喜光,可以选择海拔300 m左右的丘陵或平原地带进行造林,一般选择阳光照射面充足、具有较长日照的地理环境。此外,需要保持良好的土质条件与土壤结构,应选择以红壤土为主的土壤环境,避免在碱性土壤造林。应保持结构疏松,保持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造林地选择后需要进行土壤整理,于造林前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增强土壤肥力,可以使用多菌灵进行土壤灭菌。在消毒灭菌后施加腐熟鸡粪,以提高土壤肥力。

2.2    移栽

选择造林地后,应将米老排幼苗移栽至造林地中。为了减少生长环境改变对于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需要在移栽前进行幼苗培育,于幼苗生长环境中移入营养袋,经过培育后移栽至造林地中。营养袋中培育土成分包括配比为1.00∶0.05∶2.00的火烧土、过磷酸钙、表土。当米老排幼苗生长至高度为10~18 cm时,可以进行追肥,以保持米老排优质生长,促进苗木木质化,此时可在营养土配比的基础上增加钾肥或火烧土。移栽后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促进营养获取,保持良好的生长习性,从而提高造林质量。

2.3   施肥

米老排具有依靠林下凋落物改良土壤的作用,但是在米老排生长初期,需要做好施肥管理,保持土壤肥力,从而促进米老排快速、优质生长[4]。在土壤准备阶段需要施加足量基肥,可在米老排造林地中分别施加饼肥3.75 t/hm2、厩肥12.00 t/hm2、磷肥300 kg/hm2。一般选择在冬季翻耕土壤时进行施肥,施肥应保持均匀,施肥后耕耙2次,均匀混合土壤与肥料。除了施加基肥外,还需要做好米老排造林期的追肥管理,于每年4—7月,可以追施苗肥,以0.5%尿素进行追肥,促进幼苗期林木生长,并于每年10月追加钾肥150 kg/hm2,促进苗木充分木质化,提高苗木稳固性。

2.4    病虫害防治

米老排受病虫害的侵袭较少,但造林管理中也需要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产生的影响,促进米老排优质生长,提高其经济效益。米老排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球毡病、炭疽病、刺蛾和灯蛾等。需要做好预防管理工作,于米老排造林地处理时阻断土壤中病虫害的影响,进行造林地土壤的消毒灭菌;在幼苗移栽培育期间,由于生长环境改变,可能造成米老排短期生长不适应,所以该时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也较为重要。在防治虫害方面,刺蛾、灯蛾等可以选择药剂防治或物理防治,使用敌百虫800~1 000倍液进行药物喷防或者黑光灯诱捕等,都能够起到防治虫害的作用。在防治病害方面,也需要及时预防,如米老排移栽种植期间,可能受到球毡病的影响,可以在移栽期进行烟雾剂防治,或采用三氯杀蜡醇进行药物喷洒防治。当确定植株受病害影响时,需要及时剪除病叶,从源头控制病害。病虫害防治除了做好预防管理与药物防治以外,还需要做好造林密度管理,保持造林地内良好的造林密度,增强通风透光率,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米老排生长期内进行林分密度控制,修剪树枝,也能够改善林分密度。因此,病虫害防治需要贯穿于米老排造林的各个阶段,保持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有利于提高米老排造林优势。

3    参考文献

[1] 赖旭恩,邓文剑,陈朝黎,等.不同培育周期米老排苗木造林效果分析[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35(2):30-34.

[2] 王志海,尹光天,杨锦昌,等.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枝条发育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9,32(2):78-86.

[3] 张阳锋,尹光天,杨锦昌,等.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8,31(4):83-89.

[4] 林能庆,洪永辉,李杭生,等.福建龙岩米老排林分生长效果分析及优树选择[J].防护林科技,2018(5):1-4.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特征特性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