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平秀 姜文波 孙桂芳 逯九凤 尹春颖 李柏东
【摘要】目的 研究在肺癌术后患者中采取规范化呼吸护理对幸福指数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 本次以随机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入的58例肺癌术后患者区分为两组,规范化组(n=29)开展规范化呼吸护理,常规组(n=29)开展一般护理服务,比对且计算两组肺癌术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规范化组肺癌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余肺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与常规组数据比对,P<0.05,指标数据指标具有统计学验证价值。结论 规范化呼吸护理用于肺癌术后患者中形成显著作用。
【关键词】规范化呼吸护理;肺癌术后;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2
本文报道分析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入的58例肺癌术后患者中使用一般护理服务和规范化呼吸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入的58例肺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进行区分,每组29例,常规组中女性:男性为15:14,年龄控制在44~75岁范围中,中位年龄为(57.32±3.55)岁;规范化组中女性:男性为14:15,年龄控制在45~74岁范围中,中位年龄为(56.58±3.22)岁。软件分析两组肺癌术后患者基础资料,P>0.05,统计学不形成计算意义。
1.2 方法
规范化组开展规范化呼吸护理,(1)深呼吸护理。医务人员鼓励换进行鼻腔深呼吸,使肺泡最大限度膨胀,经空气温化后经口唇呼出,同期开展循环深呼吸活动,可预防呼吸道堵塞,并且咳嗽,能够充分膨胀肺泡,形成最大吸气量。(2)震颤和叩击。在患者塌陷肺区,医务人员双手呈杯状进行有规律拍击,连续拍每一个肺叶3 min。在患者吸气最高点时医务人员用手按压其胸壁为震颤,每一个肺叶进行6~8个呼吸周期活动。(3)有效咳嗽。选择坐位姿势,提醒患者深呼吸数次,于患者吸气末开始咳嗽,如不能进行咳嗽,可以对气管进行刺激促使咳嗽,缓慢插入吸痰管至气管或在胸骨上缘用拇指按压促使咳嗽。(4)体位引流.医务人员辅助患者间隔2h进行一次翻身,依据患者胸部X片情况合理选择体位姿势。如切除患者上肺叶需要升高床头30°;切除下肺叶需要降低床头30°;如切除患者叶切需要选择侧卧位90°,且抬高床脚25 cm。(5)呼吸训练器.医务人员辅助患者使用最大吸气装置,让患者熟练操作,促使其有效开展呼吸锻炼每日进行2~4次,每次25 min。
常规组开展一般护理服务,术后对患者常规药物治疗,2d后让其开展床上锻炼,每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肺部杂音和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吸氧护理。
1.3 指标分析
计算分析规范化组与常规组组肺癌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余肺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58例肺癌术后患者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分析,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采取卡方检验,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余肺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采取t检验,P<0.05,指标数据指标具有统计学验证价值。
2 结 果
2.1 对比规范化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
如下表1所示,规范化组肺癌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对比常规组的13.79%,P<0.05,指标数据指标具有统計学验证价值。
2.2 对比规范化组与常规组余肺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
如下表2所示,规范化组余肺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比对常规组,P<0.05,指标数据指标具有统计学验证价值。
3 讨 论
现今手术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在肺癌手术中高效且全面的护理是影响成功的关键,且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情况[1-2]。
此文计算结果表示,规范化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余肺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之间显示P<0.05的统计学计算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规范化呼吸护理用于肺癌术后患者中相比较一般护理服务展现更具优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申 莉,耿丽娜,王春霞.术前规范化的腹式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7):110-113.
[2] 黄灵容,付显芬.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