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祥梅 于亚雄 王志伟
摘要 云麦77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度以98D4-12、云麦42进行杂交,并采用穿梭育种方法,经过11年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5—2017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新品种比较试验,2年平均产量5 445.30 kg/hm2,较对照增产13.83%,增产点率75%;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460 kg/hm2,较对照云麦56增产9.9%。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19002。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260~2 140 m的山区、半山区种植。本文总结该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分析其产量结果及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底肥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云麥77;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小麦是云南省主要夏粮作物,也是小春的第一大作物,近年来全省小麦种植面积逾40万hm2。由于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形地貌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纵横交错,因而云南省小麦主要分布在干旱缺水的山区和半山区,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70%[1]。小麦抗旱性研究和旱地小麦育种已成为科技人员的重要任务,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麦类课题组2006年以丰产性好的98D4-12为母本、抗旱性好的云麦4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穿梭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云麦77,兼具抗旱、丰产、抗病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19002号)。该品种的育成,证明了穿梭育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和方法[2]。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麦类课题组2006年以98D4-12为母本、云麦4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穿梭育种方法,选育成了抗旱、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云麦77。98D4-12是本课题组的一份中间材料,抗旱性好,但丰产性差。云麦42是云南省第1个强筋型自育旱地麦品种,其特点是抗旱、耐寒、耐锈病、广适优质、高产稳产[3]。从双亲遗传背景可看出,优势互补。
1.2 选育过程
云麦77是以98D4-12为母本、云麦4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穿梭育种选育而成(图1),2007年种植F1,编号03F1-57。2011年F5出圃,入选出圃号为07D3-7154。2012年送至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多点试验,编号弥136-6, 2013年度品种比较试验,产量6 150 kg/hm2,居16个参试材料之首,较对照增产18.26%;2014年,进入大田生产试验,试验面积527.35 m2,实收343.9 kg,折合产量6 504.15 kg/hm2。2015—2017年度参加云南省地麦品种区域试验,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抗性好。2017—2018年参加省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产量结果
2.1 区域试验
云麦77于2015—2017年参加云南省区域试验地麦组,2年平均产量5 445.30 kg/hm2,较对照增产13.83%。其中,2015—2016年平均产量5 697 kg/hm2,较对照云麦54增产24.77%,增产点率80%,尤其是在易门获得9 933 kg/hm2的超高产量,在嵩明、楚雄和文山获得6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2016—2017年平均产量5 193.59 kg/hm2,较对照云麦56增产2.88%,增产点率70%(表1)。说明该品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广。
2.2 生产试验
云麦77于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地麦品种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共4个,平均产量5 460 kg/hm2,位居第一,较对照云麦56增产9.9%(表2)。
2.3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对云麦77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其中穗粒数与产量成极显著相关关系;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成负相关关系。说明在云麦77的大面积生产中,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不能提高产量,而应在增加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单位面积穗数与千粒重成不显著负相关,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进一步对云麦77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其中增加穗粒数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的作用,穗粒数的直接通径系数高达0.659;而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提高有负作用,因而该品种在大面积栽培中不宜密植。此外,X1→X2→Y和X3→X1→Y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不能提高穗粒数,从而不能对产量作出贡献,千粒重的增加不能导致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从而提高产量。但X1→X3→Y和X2→X1→Y的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说明穗粒数的变化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来影响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可通过提高千粒重来增加产量;X2→X3→Y和X3→X2→Y的间接通径系数也为正值,说明穗粒数的变化也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影响产量,反之,千粒重的变化也可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云麦77属春性品种,幼苗半匍匐。生育期171~174 d,较对照云麦56早熟1 d;株高91.3~94.1 cm;方形穗,着粒较密,长芒,白壳,籽粒琥珀色,半硬质;籽粒饱满,熟相好,易落粒;穗粒数41.0~46.4粒,千粒重43.4~47.9 g,单位面积穗数362.25万穗/hm2。分蘖成穗率高,株型半紧凑,植株蜡粉较多,耐寒、耐旱、抗倒伏,综合性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