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要】心血管病理系统的研究與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等大量资源的投入,使得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实现了非常大的成就。而随着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心血管病理学也逐渐地成为一个多学科的融合体。因此,加强基础临床合作在心血管病理发展方面的研究,对于促进心血管病理的进一步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心脏移植;先天性心脏病;心肺肿瘤;大血管;心脏猝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9..02
心血管疾病在近年来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属于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病理学发展,临床合作研究的不断增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研究技术不断成熟,研究效果十分显著。从最开始的大标本研究,到组织研究,又到细胞研究和分子研究,现阶段又进行了基因水平研究,研究技术日益完善。
1 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主要被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晚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临床手段之一,心脏移植主要是为了对各种类型的心肌病进行治疗,而心肌病在心脏移植手术中的占比也是非常大的。在心脏移植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原发性心脏病病因进行检查和临床诊断,还需要在心脏移植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已切除的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采取这些临床检查手段,主要的目的是要对各种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进行明确,对相关的心肌病病理学研究,病理生物学研究等提供有效的帮助[1]。在心血管疾病病理研究上,心脏内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病理研究医生等对此都是非常有兴趣的。
2 先天性心脏病
该种疾病属于先天性的畸形病,发病率较少。此种疾病在胎儿时期与出生后的发病率是不同的。有一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只发生在胎儿时期,比如动脉导管缺如或者封锁提前。但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研究上难度较大,主要是尸检建剖的难度大,且要求精细操作。所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心脏肿瘤
心脏肿瘤问题近年来出现的案例越来越多,而且还出现了一部分比较罕见的病例,比如近年来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发生过单核细胞发生心脏赘物。而且对经常发生的心血管肿瘤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心脏肿瘤进行了重新的分类,部分肿瘤类型有增减的现象,在心血管肿瘤中增加了“非特指型”类型,并列举了神经鞘瘤和颗粒细胞瘤等。还对当前生物学行为不明确的肿瘤类型进行了增加。并且对软组织类型的肿瘤进行了分类,血管肉瘤保留,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保留,脂肪性肉瘤被剔除。
比如,曾经报道过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对心脏滑膜肉瘤进行诊断与鉴别的过程中得出了关键性的诊断结论即:在滑膜肉瘤诊断中SYT基本重排的检测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针对于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报道中,在经过儿童病例对比分析后发现,良性肿瘤占比远高于恶性肿瘤,婴儿患心脏恶性肿瘤的概率较低,曾经出现过高度恶性的低分化肉瘤,但绝大多数的婴儿患者都是良性的横纹肌肉瘤,有一部分是可以自行消退的。所以在婴儿心脏肿瘤病理研究上,应该将重点放在恶性低分化肉瘤的研究上。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曾经对五例伴腺样分化心脏黏液瘤进行研究时,从中发现了上皮细胞膜抗原、CK7以及腺上皮可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等物质。同时在对几十个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在该类型的肿瘤当中存在着转移、复发以及心肌浸润等现象,但是在腺上皮细胞中并没有发现异常之处,也没有发现比较常见的器官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所以可以将其与肺癌、乳腺癌或者恶性间皮瘤等进行鉴别[2]。
4 心脏猝死
近年来心脏猝死的报道越来越多,心脏猝死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国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会有高达50多万人发生心脏猝死,可见心脏病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心脏猝死的原因是非常多的,而且影响心脏猝死疾病的研究因素也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等。这在很大程度上的导致人们会对心脏猝死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容易造成较大的不良社会影响。
为了更好地分析心脏猝死的病理,中医科学阜外心血管医院在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的领导下对“云南不明原因的心脏猝死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云南当地政府给予这项研究非常有力的支持,研究人员对云南发生的29例聚集性猝死病历的尸检材料进行了仔细地分析与研究,对云南不明原因心脏猝死问题是由心肌炎爆发导致和克山病导致这一学说进行了否定,然后得出心脏猝死具有病种多样性、异质性的特点,这一结论为现场流行病学、毒理学的研究等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指导。
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心脏猝死研究,中医科学阜外心血管医院牵头启动了心脏性猝死尸检注册研究,大陆八个汉族代表区参加。在该研究当中,对心脏性猝死病人的尸检时间进行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在死亡一个小时之内进行解剖,并对尸检的入选标准,病理的诊断标准等进行了统一的规定,这为我国研究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提供了大的支持,也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数据。从该项研究中得出心脏性猝死一半以上的死亡原因是冠心病,无法解释的猝死占12%,无法明确死亡原因的22%。另外,从该项研究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心脏性猝死的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有对分子遗传学进行检查的必要。
在心脏性猝死病理研究上法医是主力,所以中山大学医学院近年来利用大量的法医尸检资源对分子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在夜间睡眠中猝死的十三个案例当中,有四个案例出现了新的突变,即钠离子通道SCN5A基因出现了突变,这给研究人员对这类猝死机制的阐明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并且加速了我国在心脏性猝死分子病理上的研究速度[3]。
5 大血管病理
在对大血管病理进行研究时,主要研究的就是主动脉瘤或者主动脉的炎症问题。这两项疾病发病原因不清晰,病理的特异性、重叠性以及变化性等都不明显,所以在对大血管病理进行诊断是很有挑战的。中医科学院阜外医院针曾经在一次主动脉炎症的研究中,报道了高达965例升主动脉瘤,其中包含了在主动脉夹层瘤的病理研究结果。研究的结果显示:主动脉炎症4.3%,主动脉AS6.7%,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而继发的主动脉瘤9.8%,特发性主动脉瘤20.5%,与马凡综合症相关的囊性中层坏死或者变异27.9%,高血压相关非特异改变29.3%。在得出上述结果之后研究人员对大动脉验进行了对比,在对比分析之后发现无风湿免疫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对孤立性主动脉炎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病变的局限性较大,血沉也不高,但是存在明显的主动脉扩张的现象,而且组织学炎症更加明显,在中模可以发现十分明显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的现象。所以说起比较大动脉炎累及升主动脉更加常见。
在血管类疾病的研究中,肺动脉血栓栓塞是致死率极高的一种血管类疾病,但是在临床上不易察觉,所以四川大学的法医病理部门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对41例患有肺动脉血栓栓塞疾病的死亡患者进行了尸检,对该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后得出在临床上误诊或者漏诊是致死的主要因素,表示这是一种极其不容易识别的疾病。而年龄大、近期有外科手术史或者多发性创伤疾病等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该项研究结果为临床中的误诊和漏诊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指导依据。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血管病理学随着技术发展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的成效也非常可观,但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要加大心血管疾病相关病理学的研究力度。本文通过对心血管病理形态的观察与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希望能够为心血管研究、病理学研究等提供一些微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曹 蕴,郝艳梅,高 扬,等.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6):624-626.
[2] 马恰怡.心血管病:要防血管的病理性老化[J].自我保健,2017,(7):9.
[3] 陈 东.加强基础临床合作促进心血管病理发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