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明 何银川
摘 要:文章就高职院校教师现状及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教学能力的内涵与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掌握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特点,课堂教学基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内涵与问题等各方面的现状及高职教师的学习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化技能提升策略,为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路径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信息化技能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及国家产业的升级换代,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是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要把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建设成制造业强国,把我国建设成为智能制造的中心,这就更需要掌握熟练技能及扎实专业知识的产业工人。因此国家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高校教师的素质,高职教育也不例外[1]。我国在改革开放尤其是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获得了高速和大规模发展,虽然各个高职院校都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做,但是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有赖于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的根本性突破,要解决这一核心问题,需要对高职教师的能力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探究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将仅关注于高职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专业教学水平进行研究。
1 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及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1.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特点与教学水平
由于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对教师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年轻教师学历高、知识面宽、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对于新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掌握能力更强,但是,年轻教师参加教师培训较少、经验不丰富,把理论与实践融入教学结合在一起还是比较困难。老教师参加培训多、经验丰富,但接受新技能的能力较差,甚至抵制新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因此对于老教师,应加强推行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推进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课题的融合比较困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采取多种方法或机制,推进“老、中、青”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掌握新时代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进行经验交流,共同促进各层次教师的教学方式适应新时代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2 技能型人才逐年增长的需求量
技能型人才逐年增长的需求量,不仅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此为基础的高职类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信息化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媒介,这些都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了新的要求。
1.3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有:(1)原有的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长期的教学使得他们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并且相应的新型教学手段使用率相对较低。(2)应届毕业的高学历人才,这样的师资教学技能、经验及相应的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培养要求,但是他们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及可塑性很强。(3)直接从企业中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此类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操作设备能力,但是没有系统的教学培训,教学能力、技能较差。高职院校师资教学水平与新时代下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在提高自身的教学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上苦下功夫。
2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含义和问题
高职教师的基本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上,这种能力更是教师的核心能力,其发展始终贯穿于高职教师的整个生涯。该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反映高职教育特殊要求的特殊能力两个方面。
2.1 高职教师课堂教学中基本能力的内涵与问题
教学基本能力本质上就是教师教学环节中备、教、辅、改、查的能力,它是学科知识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得课堂教学达到基本效果的能力。目前,无论是从教师本身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方面,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来看,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能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高职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功底扎实,而欠缺的只是实践技能。实际上,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通常并不高是客观存在的,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同样不是那么扎实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不能用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教授课本上相对复杂的理论知识,这都给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带来障碍。除此之外,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也迫切需要提高,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未能根据具体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2]。
通过观察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普遍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如:在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是流于形式的表述,甚至仅仅是课本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没有把教学目标设计得精准、具体,没有用本身的专业知识,把教材内容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学生可以接受学习的内容。以至于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辛苦、学生辛苦,效果较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搞得课堂剑拔弩张,气氛紧张。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未把握好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不能及时掌握教学动态,从而无法调整教学方法与进程等。
2.2 高职教师课堂教学特殊能力的内涵与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特殊能力方面,高职教育目前主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要体现高等教育属性。课堂教学的高等教育属性,其实就是指一堂课要上出高等教育的水平,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应该感受到他们是在接受高等教育,而不是职业培训,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说明了高职教育应不同于简单的技能培训。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出高等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属性并不等于学术性,更不等于教授复杂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多彩文化的体验上,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体验到强烈的高等性。课堂教学的高等教育属性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技能水平及对技能的学术性、文化性的理解以及在专业领域有相当高的造诣。高等教育属性体现不足、课堂教授的内容将与中职教育几乎没有实质性差异,这将背离高职教育的本质。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的问题。高职教育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更强调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其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教育一直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和融合,进行一体化的努力。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就是要建立知识理论与实操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学生技能的形成中起到实质性作用。同时,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的联系,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得到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步提升,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这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实就是要做到“做中学”,不可孤立地学,也不可能孤立地实践,二者一定需要建立起内在紧密的聯系,而教学中精心设计的项目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通过解决项目方案,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成项目,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使“做”成为“学”的前提、“学”成为“做”的结果,做到二者的真正结合。
3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提升途径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及其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3]。它把虚拟的网络与实体经济相互结合,将网络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科技的进步。而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网络技术、资源共享技术与教育方法、教学过程的相互结合来提升教学效果,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职教学中,进而建立一套可互动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乐于学、学得会。
尤其是近几年,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精品资源共享课、信息化课堂实录、视频公开课、微课以及在线开放课程等应有尽有[4]。面对如此多样的网络资源,教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教育技能,方能将信息资源和手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以便完成或者提高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技能需具备以下3个能力:(1)信息意识,即高职教师要有信息化教学意识,要能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学习信息技术。(2)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本教学科目进行信息化设计,并应用到教学中去。(3)信息技能,掌握基本信息技术,能使用新的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制作教学资源,能使用学校中的信息化设备完成教学。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的探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师本身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5]。
3.1 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是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出于个人爱好和兴趣而参与活动,并经自己最大努力,发挥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认为参与和结果是有价值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作用,如何将信息化教学需求转化为教师自身的内在需求,是目前提高教师内在主动性的迫切要求。目前有些做法可以借鉴和推广,如专家讲座和交流等。通过专家分享成功经验、展示成果,可以激发教师斗志和参与激情。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开阔视野,认识自身的不足,树立危机意识,不断地积累经验,向优秀、先进的方向前进,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2 建设完善的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
教师普遍认同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是影响教师技能提升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教学条件包括硬件与软件、教学资源和网络环境等。(1)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是各高职院校促进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技能的首要问题。(2)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机制,保证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监督和管理,及时促进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信息化教学的尝试。
3.3 完善相应的考核、奖惩措施
本措施虽然是教师技能提升的外因,但是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高职院校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到教师的考核体系中,比如学期考核、职称晋升考核等。这样的管理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将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对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给予奖励,引进适当的竞争,促使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4 结语
本文就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及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教学能力的内涵与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阐述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特点,高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能力、特殊能力的内涵与问题等各方面的现状及教师的学习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化技能提升策略,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27-30.
[2]李梦玲.基于学生视域的高职教师胜任力现状调研与提升路径[J].职教论坛,2014(2):11-13.
[3]顾小清,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2):52-57.
[4]张青.“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技能提升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3):23-25.
[5]张学华.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调研与对策研究—以某高校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veral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the meaning and problems of teaching ability. This paper has grasp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and teachers learning needs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basic abiliti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connotations and problems of special abiliti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information skills have been formulated to provide help for exploring way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level; information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