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山
由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支持的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及随后与国际空间站的成功对接,不仅让美国恢复了已经失去9年的载人航天能力,也让大洋彼岸的“朋友圈”刷屏,各种“人类又前进了一大步”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确实,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应用浪潮的爆炸式增长,近年来持续给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当年的科幻正在成为现实,或者说,当前很多眼花缭乱的科技应用竞相落地,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经走在了当年科幻的前面。不仅如此,包括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在内,在当下都越来越呈现出“泛科幻”的特征,而支撑这种“泛科幻”趋势的,则是新世纪以来高新科技的民用、商用在美国社会的持续深化发展。
2010年初,奥巴马刚坐稳总统宝座伊始,就叫停了小布什时期制订的NASA“重返月球”计划。当年6月28日,白宫正式发布了影响至今并还将继续发挥深远作用的新版《美国国家航天政策》,重新平衡美国军用航天和民用航天、商用航天的比重。美国传统航天运载体系由此从一个巨大的封闭系统逐步开放,并产生极为复杂的历史回响,裹挟了不同层面的话语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其始终以“泛科幻”的面目呈现在大众文化领域,也发挥着多重话语功能。而SpaceX的民用航天神话,正是受惠于这一转变的结果。
我们应注意到,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美式文化主旋律的形态是在不断的阶段性内部调整和整合中演化而来的。从上世界七八十年代那些一身肌肉、能力出众、勇于自我牺牲的“终结者”、“兰博”,到以漫威电影宇宙、DC拓展宇宙为代表的漫画改编电影,再到自我压抑,无法进入主流社会,却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标准和诉求的小丑、死侍等反英雄类型,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想象力和原创性对比其上一阶段的历史高点已经大幅下滑,承载美式文化“主旋律”的载体,正在向硅谷转移。跨国资本将在其中扮演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而其终极靶标就是月球和火星。乔布斯生前曾公开指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城市、超级高铁、人工智能,特别是SpaceX对近地轨道的持续开发,将占领未来文化想象力的高地。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转移并不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找到真正的新发展空间,而是由于其深陷在整体性经济危机周期内迫切需要意识形态调节的结果。在以硅谷为代表的当代科技神话的光环下,“泛科幻”也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逻辑。▲(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